王月芹,姚惠琴
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是指机体接触过敏原后,由IgE介导的非感染性鼻黏膜炎性病变[1],以阵发性、反复发作的喷嚏、鼻痒、鼻塞、清涕为主要临床症状。过敏性鼻炎为鼻炎中最常见类型的疾病,近年来,该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全球有10%~25%人群受到影响[2-3]。临床主要采用药物治疗,由于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停药后易出现复发,整体疗效不佳[4]。白细胞介素-4(IL-4)为公认的参与过敏性鼻炎发生的重要细胞因子,可激活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协调影响IgE分泌,导致变态反应性炎症。IL-2是由活化T淋巴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具有双重调控免疫应答的能力。IL-12是具有广泛免疫活性,并可抑制炎性组胺释放,是过敏性鼻炎发病过程的重要抗炎因子。盐酸氮卓斯汀喷鼻剂为目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常用药物,具有抗炎、抗过敏等多种作用。糠酸莫米松喷雾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免疫抑制作用[5]。本研究观察盐酸氮卓斯汀联合糠酸莫米松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海原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过敏性鼻炎患者12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40.15±5.36)岁;病程1~13年,平均病程(5.52±0.61)年。观察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17~60岁,平均年龄(40.08±5.45)岁;病程1~14年,平均病程(5.58±0.63)年。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排除标准:纳入标准,即:①符合变应性鼻炎临床诊断标准;②入院时有明显流清涕、喷嚏、鼻黏膜肿胀等临床表现,1年内发病时间累计6个月以上,每日发病时间累计5 h以上;③均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本次研究前近2周内接受过抗组胺、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者;②鼻息肉、鼻窦炎等其他鼻咽部疾病者;③鼻腔解剖结构异常者;④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及上呼吸道感染者;⑤严重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
1.3 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盐酸氮卓斯汀治疗,每侧鼻孔给予盐酸氮卓斯汀[上海恒瑞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942,规格10 mL(10 mg),含盐酸氮卓斯汀0.14 mg/喷]2喷/次,每日早晚各1次。观察组患者接受糠酸莫米松联合盐酸氮卓斯汀鼻喷剂治疗。盐酸氮卓斯汀喷剂使用方法参考对照组。糠酸莫米松(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3481,规格50 μg×60揿/瓶)每次每鼻孔1揿,早晚各1次。2组均连续治疗60 d后观察治疗效果。
1.4 观察指标:①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对治疗前后鼻部临床症状进行评分,症状包括喷嚏、鼻塞、流涕、鼻痒4项,采用10分制视觉模拟评分进行主观评分[6],0分为无症状,10分为重度症状。采用疗效指数评价治疗效果,疗效指数=(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疗效指数65%以上为显效;疗效指数25%~64%为有效,疗效指数<25%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生活质量评估。采用迷你型鼻结膜炎生活质量调查问卷(MiniRQLQ)评价[7],包括活动受限、实际问题、鼻部症状、眼部症状、其他症状5个方面,0分为无影响,6分为极度影响。总分0~30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差。③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完成后,收集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以ELISA法检测血清IL-2、IL-4、IL-12水平。④安全性比较。观察治疗过程中有无嗜睡、鼻部刺激、头痛、咽部不适等反应发生。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AS 9.6统计软件,计量数据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数据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1.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n(%)]
2.2 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Mini RQLQ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Mini RQLQ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2.3 2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IL-2、IL-1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IL-4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2.4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对照组为5.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过敏性鼻炎为Ⅰ型变态反应,机体受到变应原刺激后产生特异性IgE抗体,结合在鼻黏膜前层及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等细胞表面,使鼻黏膜处于致敏状态[8]。当变应原再次刺激鼻腔时,变应原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IgE发生“桥接”,引发细胞膜出现一系列的类生化反应,促进组胺等多种递质释放,最终引起鼻黏膜的过敏反应[9]。临床多采用药物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抗组胺类药物等,疗效不一。
盐酸氮卓斯汀为长效抗过敏药物,具有抗组胺、稳定肥大细胞、抗炎等多种作用,广泛应用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支气管哮喘等多种过敏性疾病的临床治疗[10]。采用鼻雾喷剂的给药方式,可使药物直接到达鼻黏膜,提高局部药物浓度,从而降低全身系统的不良反应[11]。糠酸莫米松喷雾剂为第3代鼻用糖皮质激素,局部作用更强,生物利用度低,全身不良反应少[12],具有抗炎、免疫抑制、减充血等多种作用,可应用于过敏性鼻炎的不同阶段。联合应用盐酸氮卓斯汀与糠酸莫米松可发挥协同作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观察组联合用药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这与郑双翼等[13]的研究结果一致。联合用药可通过不同作用机制,不同起效时间实现机制互补,时效互补,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用药可更迅速地改善鼻部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这可能与下述原因有关:联合用药起效迅速,可降低患者的感觉神经敏感性,减弱鼻腔黏膜的组织反应,对改善喷嚏、流涕等鼻部症状及全身症状具有更大的优势,从而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4]。
有报道表明[15],变应性鼻炎是由Th1/Th2细胞介导的、多种炎性介质参与的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IL-2是由活化的Th1细胞产生的特异性细胞因子,可促进T淋巴细胞及NK细胞增生,促进B细胞分化产生抗体[16]。IL-4是由活化后的Th2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可抑制Th1细胞活化,促进IgE产生,低亲和力的IgE受体表达于B细胞、T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表面,调节各种免疫应答。IL-12来源于单核巨噬细胞、肥大细胞等抗原递呈细胞,可增强Th1细胞的免疫应答,抑制Th2细胞因子产生,抑制Th2细胞的免疫应答。本研究结果显示,过敏性鼻炎患者治疗前IL-2、IL-12水平较正常参考值下降,而IL-4较正常参考值升高;经治疗后,2组IL-2、IL-12水平明显升高,IL-4水平明显下降,观察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这与CVETKOVSKI等[17]的研究结论一致。分析可能的原因为:糠酸莫米松喷雾中的糖皮质激素可调节Th2细胞、B细胞水平,使Th2细胞、B细胞数目下降,从而抑制过敏性鼻炎的炎症反应,使IL-2、IL-12水平升高,IL-4水平下降。
综上所述,盐酸氮卓斯汀联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效果优于单用盐酸氮卓斯汀,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明显,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