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念桃
(汉口学院音乐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陕北民歌的内容形式丰富,体裁大致可分为劳动号子、信天游、小调,体裁不一却各具特点,包罗万象。它主要流传于陕北地区,在陕北人民的生活中产出,对当地人民意义重大,歌曲所反映的也是陕北人民生活中的真实写照,是陕北人民凝聚智慧的产物。
信天游,陕北民歌中的一种体裁,它以歌唱自由随性,歌词对比押韵,即兴创作等,突出于陕北民歌众多体裁当中。内容丰富多样,节奏自由,旋律奔放曲调昂扬高亢,它以自己的个性潜在地影响着陕北人民的生活习俗,塑造了性格鲜明的高原文化,最能代表陕北民歌的特色和风韵。
陕北民歌是我国众多民歌的一种,主要流传在陕北地区,是用陕北方言唱出的一种地方歌曲,是陕北人民生活中情感的结晶。一般用来唱出自己在黄土高原上的心声。陕北民歌又分为信天游、劳动号子、小调三大类。这些体裁不一,却又各具特色的民歌,随着社会环境、制度的变迁,所对应的内容和形式也随着改变,也从各方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全国闻名的曲目有《黄河船夫曲》、《赶牲灵》、《兰花花》、《秋收》《五哥放羊》《拥护八路军》《走西口》等。
陕北地区民歌文化,是陕北人民在生活、生产过程中创作出来的,所以它的歌曲对事物的描写具有真实性。再加上岁月的洗礼,提炼,加工流传下来,变成了现在的陕北音乐文化瑰宝。
陕北民歌的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古时候的巫歌和秋歌,与当时春节闹红火的习俗密切相关。例如,绥德出土的汉代肖像石中含有上百种音乐、舞蹈和歌曲。由此看来,陕北歌舞在那个时候就已经开始盛行,传承至今。如《脚夫调》的曲调虽是D 徵调式,但只有3 个音的它却表达了脚夫赶脚时的复杂心情,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和追求,在黑暗就社会劳动人民惆怅无奈凄凉无比。另一个例子是调兵歌反映了清代顺治五年或六年,清政府镇压起义的历史事实。都是较为原始的反映陕北地区人民对社会生活真实反映的信天游山歌。
陕北民歌的发展历史悠长,长时间的自由发展中,陕北民歌体裁逐渐增加越来越多,使得陕北民歌风格多样化,内容丰富,体裁不一,各具特点。陕北民歌体裁虽多,但都是根据其中三个大类衍生出来的。
第一类,劳动号子。顾名思义它是伴随体力劳动而来的民歌。它产生于劳动过程中,具有雄壮、豪迈,能够表达集体力量的特点。
第二类,小调,一种以叙事为主的体裁,歌曲通常都有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是一种叙事体民歌。
第三类,信天游,它是即兴创作的产物,自由多变是它的风格之一。根据不同的环境,它有不同的样子,对情景的真实反应是它一大特点,它的创作可在下地耕种,放羊,砍柴等环境下有感而发,不受限制,它也是陕北民歌中最具特色的体裁。
其余种类还有四季歌、五更调、揽工调、酒歌、秧歌、歌舞曲、榆林小曲、陕北套曲、二人台、风俗歌、宗教歌曲和探家调等。种类繁多,风格多样,深受人们的喜爱,是中国最具特色传统民间音乐之一,也是传统艺术文化的代表之一。
信天游是滋生在陕北高原的民歌,它的风格特点鲜明,曲调多种多样,同一曲调又有多种变体,各有特色,却都不失其同一的风格和韵味。即兴创作也是它一大特点之一,自由随性更是它的灵魂之所在,无拘无束演唱不受限制,也体现了陕北人民爱好自由,洒脱,真实的个性。信天游是陕北人民在日常生活中的产物,也是陕北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信天游,又称为顺天游,广泛流传在我国西北广大地区,因为主要集中在与内蒙古、西北等接壤的地方,地形错综复杂,万水千山 纵横交错,围绕其中,形成了一个相对而言比较封闭的地理位置。由于交通不畅,不仅在生活上给人们带来不便,也给人们的生产活动带来困扰,使得与外界的文化交流艺术交流十分不便,当人们难以与外界进行交流时,也就不便获得外界的信息,但这种相对密闭的条件却变成信天游诞生的有利因素。由于山路崎岖使这里的生产、经贸全靠驴、骡驮运,所以当地人把从事此种劳动的人称为脚户、脚夫等。他们长时间走在孤独崎岖的山路里,便顺其自然的以歌唱的方式自娱自乐。他们所唱的主要就是信天游。在传播歌曲时,他们又加以随意创作,在创作了之后,又不断通过歌唱的方式向外传播出去。信天游就在这样的环境下诞生了。
信天游的形成正是因为当地特殊地理环境、气候原因、文化背景社会发展所带来的人们精神思想上的改变和当地人民不断的传唱,便逐渐传播开来,形成一朵艺术界里的奇葩,也慢慢成为当地人民生活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此外,陕北地区人们之间的来往,民族的交汇融合也为信天游的形成造成推波助澜的影响。陕北信天游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它既是祭歌也是赞歌,更是颂歌,是真实之歌。
陕北信天游的歌词内容和曲调都十分丰富,富有内涵,节奏自由,歌词常押韵,音域宽广,声音嘹亮。旋律既有委婉平稳也有粗犷直爽,也能柔和抒情,这都是陕北信天游独特艺术特征,很好的表达了陕北人民对同一片土地却有着各自的思想和情感、意境。不管是在情感上还是形式上的追求,都体现出了陕北人民的内在美,它善于运用中国诗歌传统“兴”的创作手法,寄情于景寄情于物,巧妙传递感情。陕北信天游形象生动的歌词是生活生产情景的真实流露和再现,它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拥有真实所带来的美感和质朴之感。“兴”的艺术创作手法是用得最多的修辞手法,它韵律协和、自然通畅、词曲精炼又简单明了,是陕北信天游的精华所在和神来之笔。变化万千的“兴”有显著的两大特征:起兴,比兴。
信天游的歌词十分独特又极具特点,普遍为上下句结构。由于它的歌词被乐句的严格限制,所以就出现了每两句一节的歌词形式,它的歌词都是以七字为基本句格式的上下句变文体,而表现则以浪漫主义的比兴手法见长。上句起兴,下句点明主题形式自由灵活,句子即可以长也可以短,两行就能作为独立的一首小诗,每句七字、十字不等,韵律自由,一韵到底。曲调约四五十种,多为徵调式,也有商、羽调式。它又每两句为一小节,押韵;意思表达多样即可以一小节表达一种意思,也能多小节结合起来去表达复杂的意思,调子自由,单纯易唱;每段经常转换韵律,常用比兴衬字。陕北人民非常喜欢把名词、动词、量词等叠加使用。对叠字的大量使用也是信天游修辞方法上的一个鲜明特点。如常见的,“白茫茫”“一对对”“直愣愣”“红彤彤”“闹哄哄”“干巴巴”等。叠字的大量加入让信天游在感情上的色调和和乐曲中的美感大大提升。除此之外,信天游应用上的修辞手法还有很多,比如;对偶、夸张、比拟、设问等。由于信天游对各种修辞手法的应用自如,又可以多种修辞手法交换使用,使得修辞手法特有的艺术效果和谐地统一在一起,构成独有的歌词形式。
信天游的唱腔可分为平腔和高腔,腔调不同,演唱特点和情感表达方式也大不相同,在真假声应用上平腔真声占比多,高腔假声占比多。在演唱情感表达上,平腔以诉说为主,高腔以豪迈、奔放为主。虽然差异较大,但是其音乐本质特点,演唱的自由随性,歌词比兴手法的运用,对生活的真实反映上却是大同小异的。
1.信天游的平腔
信天游的平腔结构工整,节奏整齐,旋律起伏小变化小,常有诉说的意味。主要用真声演唱,演唱粗犷豪放,情感却很细腻。用音简洁,节奏鲜明,结构方整,风格较轻松、明快、诙谐,多反映的是生活、爱情内容。除男子外,也常为妇女在田头院落劳动、干家务或独处相思时所唱。由于受环境、地位、性格等影响,因此形成了这类信天游小调般的音乐特点,一般用平腔来演唱。旋律悠扬委婉根据不同的风格与地区又能划分出不同的种类:绥德米脂、神木府谷、靖边、定边。如图 3-1 所示,歌曲《新春秧歌闹起来》就是典型的平腔唱段,旋律较平缓,以级进为主。
信天游是陕北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即兴创作而来的,它的腔调也是随当时创作环境而定下的,具有写实性,真实的反映了陕北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劳动时自身的真实情感,也反映了人们创作时自身真实的思想感情,没有丝毫的矫揉造成的痕迹,信天游就像陕北劳动人民的记录片一样,十分真实,每一种腔调都有着它独特的魅力。
2.信天游的高腔
信天游的高腔大多用假声,声调比较高,因为信天游自身独特的曲调形式,它的高腔基本上都高于男生的自然音区,其旋律进行到高潮部分时,其高音甚至还能高过一般的女声,而且音色锐利,方便让声音传播距离变远,曲调奔放,声音高亢,嘹亮,音域又宽,旋律起伏跌宕,跳跃、突变式的真假声交替应用,节奏变化多样,大部分歌曲都使用无限延长音和混合拍子,因而唱起来自由舒张,感情奔放。如图 3-2 所示,乐句是《信天游》的前一小段,它的唱腔是十分明显的高腔,歌曲一开始的音调就在小字 2 组的 d 上,后面的音调会随着歌曲的进行越来越高,它的自由延长符号很多,适合表演者自由发挥,是典型的高腔唱法。
陕北信天游的创作主体是陕北劳动人民,他们直率的用歌唱的形式来表达自己思想情感,创作不受时间,地域等限制,所以陕北信天游的演唱并不受很多条件约束,只要想唱便行,即可在辽阔的高原上放声歌唱,由于其地域的特殊性,演唱形式多以独唱为主、陕北早期人民生活的环境是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坡、荒漠风沙的克山之巅,长期的风沙侵蚀使得演唱者常有干涩和苍劲的音色。让人感觉很凄凉但却又十分有力。很容易就能让人想到黄土高原广阔,孤单,干燥,人员稀少的大漠风情。
陕北民歌是中国传统音乐的宝贵产物,而信天游是陕北民歌中最具代表性的民歌,它让陕北民歌的艺术展现形式变得多样化,笔者希望政府加大支持力度,更多专业人员参与到信天游分析与表演之中,由此才能够有效对于陕北民歌信天游进行保护与创新。我们应当在年轻一代中加强传统音乐文化的教育,强调其重要性,落实传统音乐的教育,以此来延续传统音乐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