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敬阳
海南职业技术学院
当代民族民间舞蹈是高校舞蹈课程教学的基本课程,在实际教学中主要局限于形体舞态的教学形式,没有对背后蕴含的传统文化、民间体验加以重视。民族民间舞蹈是通过漫长历史长河中逐渐沉淀的文化形式。现如今,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极大地改善,逐渐追求精神文化领域,因此,需要将民族民间舞蹈回归本真,将教学重点放在传统民俗上,从而有利于中国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科技水平不断进步,民族民间舞蹈在历史文化的发展中的起到关键作用。当前人们充分地认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但在现实教学中,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部分学生对民间舞蹈充满着好奇,然而受到学习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止步于好奇与梦想中,未能对其进行深入地了解。民族民间舞蹈不仅是一项运动,其中蕴含无限的民族魅力的艺术,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并在没有主观意识的前提下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们更加追求精神领域,民族舞具有柔美灵活的特点,能够更好地贴切群众对美的追求[1]。
我国民族民间舞蹈享有世界普及范围最广的美誉,其经过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衍生出对中数量繁多的形式。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环境日益安定,民族民间舞蹈发展极为迅速,当前已经成为国内重要的舞种之一,能够将各民族文化精髓充分地反映出来,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印记。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内容较为丰富,其中包含各民族独特的舞蹈技能与艺术风格,再加上理论知识与舞蹈技能的传授,使学生能够深刻认知各民族文化思想,从而实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民族民间舞蹈涵盖范围较为广泛,其中涉及到许多民族的舞蹈。当今时代,国内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工作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存在较多问题。例如,教材更新不及时、范围狭隘、课时短、方法陈旧等,致使学生在民族民间舞蹈学习中接触的知识较为狭隘,久而久之对学习专注度不高、兴趣不大、而且缺乏主动性,无法对国内民族舞蹈深入地了解,从而对学生专业素质、艺术素养、表现能力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2]。
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各民族人们在长期生活与工作过程中积累许多宝贵的财富,尤其是民族民间舞蹈需要更好的传承与教育。在实际开展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工作时,应先加深学生对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内涵的理解,以此为基础,深入了解各民族人们的生活状态、精神世界,从而精准把握民族民间舞蹈的精髓部分。但在实际状况下,部分教师在设定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目标时,过分强调学生对理论知识、舞蹈动作技能的掌握,此教学目标设定有一定道理,然而却没有真正掌握民族民间舞蹈的艺术本质与精髓,没有确认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因此,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甚至会出现厌学、弃学的状态,给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效果带来不良影响,并制约了学生未来的发展。
目前我国民族民间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授课,先向学生讲授民族民间舞蹈的相关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对民族民间舞蹈产生背景、变化近况、发展规律进行学习,敦促学生对民族民间舞蹈有所了解。在实际进行舞蹈动作传授过程中,采用示范、模仿、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民族民间舞蹈动作得要领,基于此,学生理论学习过程完全遵循教师要求,学习舞蹈动作主要对教师动作的机械模仿,从中体验到民族民间舞蹈中蕴含的情感因素,因此,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当代民族民间舞蹈教育中,使用的教材内容较为单一,涵盖内容较为匮乏,其中主要针对有影响力、受众数量多、传播范围广的民族民间舞蹈,基于此,在实际开展民族民间舞蹈教育时,应适当扩充教学内容,然后结合学生个人学习情况、兴趣爱好等提供教材范围以外的材料,也可通过借助多媒体播放形式提高教学的生动性,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其掌握更多的知识。
教材是教学的根本,是经过权威机构精心挑选,教育部没有对高校民族民间舞蹈进行系统的编排,需要教师结合地域情况、学习知识基础、民族民间舞蹈发展动态合理的选择教学教材。教师应因材施教,通过选择恰当的教材丰富学生的知识,教材层次相对于学生水平过高与过低产生负面影响,如果层次高就会使学生难以理解教材内容;层次低将会导致学生停滞不前。另外,教材的选用还需结合高校是否处于少数民族人口聚居地,如果在此环境,将会使教师的教学工作更加专业、深入。因此,选材对于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需要结合多种因素,通过合理的选材会产生多样的正面影响。
教师需要向学生传授民族民间舞蹈理论知识与舞蹈技能,在此过程中,首先结合实际情况明确设定教学目标。民族民间舞蹈涉及范围较为广泛,是一种内容丰富、风格多样的艺术。在学习该课程时,需先掌握其动作要领,深入研究民族民间舞蹈的内涵。因此,在设定目标时,应先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与舞蹈动作的要领,引导学生精准地把握住民族民间舞蹈的精髓,然后熟练掌握民族民间舞蹈的相关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用于当代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工作,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结合不同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来选择方法[3]。例如,分组教学法、情景结合教学法、驱动教学法等都属于常见的教学方法。通过对教学方法灵活熟练地应用,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进民族民间舞蹈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从而保证教学质量。在此过程中,应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通过共同努力,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技能与理论知识,加强对学生舞蹈表演能力的培养,以此提高教学手段的科学性。
在培养民族民间舞蹈专业时,不要将培养方向局限于专业的舞蹈表演者上。民族民间舞蹈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在此过程中逐渐沉淀形成,因此,此专业通过传授民族民间文化,从而培养学生的舞台表现力。在此课程中,教师应借助多媒体等形式将民族文化发展概括以形象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将民族文化历史介绍给学生。各个高校应组织学生深入民间,探寻当地的民间歌舞,并在调研的同时有意外的收获,抓住一切可实践的机会,提升学生的能力。例如,在学习蒙古舞蹈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将蒙古舞的基本、特殊动作、发展历程演示,通过演示让学生们掌握了蒙古族人民日常着装、蒙古包等环境的渲染,逐渐衬托蒙古舞蹈的特点。基于此教学方式,学生对蒙古族舞蹈文化有着深入地了解,通过舞蹈将其展现。例如,景颇族经典舞蹈《斑瑟花》曾获得多个奖项,此舞蹈是基于经典民间舞蹈上加以创新而成的例子。通过少数民族舞蹈的种类繁多,加上教师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从而带领学生深刻体会民间舞蹈的文化内涵。
民族民间舞蹈是由历史沉淀而成,其间经历了数代人的变迁,经历了不同时期不同信仰的变化,从而形成蕴含多种历史、习俗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内涵。教师应带领学生探寻民族民间舞蹈的艺术特征与风格,深入了解民族精神以及生活方式。教师通过制作多媒体软件,加深学生们的印象,真真切切体会民族文化体系,并且有机会与其共舞,让学生们深刻接触民族文化。
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应在了解民族民间文化的基础上来进行,其效果会事半功倍。例如,在我国西南地区西双版纳的傣族,主要有大象舞与孔雀舞,大象与孔雀都是当地人们幸福、吉祥的象征,当地艺术家将其改编成孔雀舞,每逢节日傣族人民都会将其聚集,供人们观看。在实际进行舞蹈教学工作之前,应先让学生了解此部分知识,以此增加学生的兴趣,当地学生也可实地进入西双版纳,深入了解当地文化,通过不断渲染,从而达到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当前进入素质教育时代,成绩不是考核学生的唯一标准,人各有所长,不能因为学习成绩而对学生全盘否定,此做法过于草率。在实际进行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考核过程加以重视,教师通过学期内大大小小的测验与练习,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提前设置考核标准,选择合理的教材、改变教学模式、深入传授文化内涵,使学生对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有了全新的改观。理论知识的积累与实践尤为关键,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效率与实践能力,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此部分用处极大[4]。例如,在期末考试中,考核题目是一曲藏族舞蹈《高原红》,教师应从两方面着手,即理论知识与舞蹈表现力。从理论知识角度出发,设置藏族舞蹈经典动作、藏族服装特点;实践能力需要进行《高原红》舞蹈的表演,需要注意学生展示动作是否机械,内容有无情感。另外,在日常学习中,教师可设置平时的学习成绩表,根据学生考勤、作业、实践等进行评分,并可通过舞台展演活动来增加附加分,以此鼓励学生多多参加实践活动。
综上所述,通过舞蹈的肢体动作来传达所表述的内容,需要表演者有着丰富情感,并且需要具备丰富的文化底蕴,以此引起观众在情感上的共鸣。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根据地,通过合理选材、丰富的教学方式、舞蹈本身所蕴含的内容,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传承与发展中国民族民间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