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资源在设计中的视觉符号转化研究
——以安徽黄梅戏为例

2021-09-16 12:40李倩刘丹
河北画报 2021年14期
关键词:黄梅戏安徽服饰

李倩 刘丹

安徽财经大学艺术学院

黄梅戏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以精妙的唱腔与独特的表演方式被称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更是以淳朴流畅的唱法和质朴细致的表演方式被誉为“中国乡村音乐”。

在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文化娱乐方式日益多样的今天,安徽黄梅戏发展的最主要问题一方面是市场萎缩,年轻人很少去接触黄梅戏;另一方面近年来黄梅戏戏曲创作人才的匮乏,使得观众对没有较大创新的黄梅戏产生审美疲劳,进而导致黄梅戏的发展因未能紧跟时代潮流从而与现代社会脱节;此外,黄梅戏曲的宣传手段单一,使得外界对黄梅戏没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因此,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安徽黄梅戏应当抓住机遇,找寻黄梅戏艺术的现代转化之路。

一、安徽黄梅戏的发展现状

(一)黄梅戏的观众人群老龄化,戏曲逐渐与现代社会脱节

在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文化娱乐方式日益多样的今天,对于生活节奏很快的大城市的人们来说,黄梅戏不过是一种单一的艺术形式,人们容易忽略其本身的欣赏价值,这使得黄梅戏只能选择在生活节奏不快、娱乐方式单一的乡村进行表演,而观看其表演的均为老龄人,年轻人对于黄梅戏的关注度并不高。随着时代的变迁,黄梅戏在特定的时期所表达的观念不再为年轻一辈人所感同身受,黄梅戏便渐渐开始与现代社会脱节。

(二)黄梅戏人才流失,缺乏创新,对现代人吸引力不强

在多元文化、娱乐方式的冲击下,黄梅戏市场出现不景气的现象。优秀的黄梅戏演员需要台下几年的练习、吃苦耐劳,拥有一颗对黄梅戏永远不变的热心,而当代许许多多年轻人恰好缺少的便是这份热情与努力。虽然近年来黄梅戏推出了一些好的剧目,但是大多数都是在原有基础上微调而面向大众表演的,比如《天仙配》《牛郎织女》等,这些传统的表现形式赶不上快速变迁的时代,像《徽州女人》运用新的创作技巧和优美的舞台效果吸引观众眼球的黄梅戏越来越少、安徽黄梅戏的创新性剧本变得越来越少,再加上近年来黄梅戏戏曲创作人才匮乏,使得观众对没有实时更新的戏曲产生审美疲劳,进而导致黄梅戏的发展未能紧跟时代潮流。

(三)黄梅戏的宣传手段单一,戏曲未能深入现代年轻人的内心

近年来,安徽、湖北等地都在大力宣传黄梅戏,2019年12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铸强国利剑》一文,对大型古装黄梅戏《青铜恋歌》进行了报道。2020年安庆黄梅戏艺术节向观众们进一步展现了黄梅戏的魅力。2019年校园大舞台徽风皖韵进高校,安徽省黄梅戏剧院走进合肥工业大学。可以说,政府帮扶的手段仅是通过线下民间组织、媒体等进行宣传活动,手段单一,其宣传的范围也是有限的。对于年轻大众而言,黄梅戏远不如新式媒体、新式娱乐方式有趣、受欢迎,自然也就无法深入年轻一辈的心里。

二、黄梅戏视觉符号及其转化策略

(一)黄梅戏的视觉符号

感知是人类认识自然界和社会的一种方式,是人对物体形象的感知,通过视觉的方式让人对事物的认知输入大脑。视觉文化在文化的交流中占据着主导的地位,接受着通过对符号的观察赋予与符号不同的意义,也就形成了接受者对视觉符号的不同解读。例如,汲取黄梅戏的服饰作为特色视觉符号,与中国古代的传统戏曲和京剧中的传统戏服装饰形式相比少了浓墨重彩,多了份清雅秀丽,其视觉符号可以用在文创、海报和服饰等设计方面。

视觉符号是一种艺术符号,是表达设计思想和内涵的符号。视觉符号在文化和传播中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为了能够实现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形成了开放自由、平衡、多元的文化传播秩序,突破了跨越时代感的束缚,便于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视觉符号学被广泛应用在当今世界各地的文化舞台上,黄梅戏集聚了歌、舞、乐、演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其中的故事、角色扮演、服饰、道具都属于黄梅戏视觉符号宝贵的设计素材。

(二)视觉符号的转化策略

1.设计转化与大众的心理需求相契合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大众文化越来越依赖于视觉符号的传播,简洁的符号通俗易懂,可以给人带来直观的感受。安徽黄梅戏文化贴合社会的发展,黄梅戏的每个故事都源于生活中的小故事,并且黄梅戏的设计审美是由传统的文化转为流行文化,以极简主义风格流行,还结合了黄梅戏内的代表人物,充分体现了黄梅戏本身的文化内涵和自身地域文化的魅力。例如,将黄梅戏视觉符号特色服饰、帽子、扇子应用在抱枕、手机壳、水杯和工艺品中,就会增加产品的购买量。情感是直接影响消费者的直接因素。人们在选购产品的同时不仅仅只看产品的质量、工艺,还会了解产品背后的文化。设计的产品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的同时,可以用设计的手法给消费者带来情感上的共鸣,这个时候视觉符号就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视觉符号的转化策略

视觉符号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简明性的特点,不同的视觉符号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安徽黄梅戏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要让符号“活”起来,其一要灵活运用这些视觉符号。例如:

图案——具象的服饰图案和抽象的行为动作。黄梅戏的服饰是汉代名族的延续,服饰偏向民间,每个角色的服饰不同,可以在图案的基础上提取人物手势艺术元素,让受众者更加深入了解黄梅戏的文化艺术。

色彩——色彩和脸部妆容颜色的完美结合。黄梅戏在服饰配色中主要以淡雅为主,不像传统京剧那样艳丽,每个服饰行当所代表的各种色彩和花纹也不同。比如青年以高明度的色彩为主,中年以低明度的色彩配饰为主,老年服装的配色主要是低明度色彩。妆容上面的小生之间眉眼上扬,风神俊秀,花旦眉目含情风流。

角色艺术——角色具备自身独特的魅力。每个行当的行为动作都代表人物的基本特征,不同的手势变换,手臂的运势都展示了手势的独特韵味。提取人物的形态、手势的行为艺术,都可以以视觉符号的形式让受众深入了解黄梅戏角色艺术的魅力。

其二要通过具体事物的感性的表象上升为意象。以黄梅戏的文化视觉符号为创作源泉,比如,从黄梅戏的文化资源、人文精神中提取主要的元素,把故事中的人物造型、人物角色、特色服饰、经典道具等视觉符号,以一个符号或多个符号的组合形成新的符号,通过形态的抽象概括和文化意蕴的赋予来探寻其现代创新模式。这不仅体现出黄梅戏的文化内涵,还可以带给人们一种全新的视觉效果。

三、黄梅戏视觉符号转化的价值

(一)继承和弘扬黄梅戏

安徽黄梅戏大部分是以舞台剧的形式呈现,小众且罕见,受众对象以老年人为主,受众场地也受限制。科技迅速发展,时代日新月异,传统文化不能固步自封、停滞不前,而应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顺应时代潮流。只有这样,传统文化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安徽黄梅戏要与时俱进,除了保持原貌,还需要通过创新的方法将它继承下去。把黄梅戏的视觉符号运用到相关设计,对黄梅戏的传承不仅是一种更深层次意义上的继承与延续,更是一种开拓发展性的传承。新媒体时代的兴起,催生用全新的设计手法来演绎黄梅戏,赋予黄梅戏新的内容和形式,既可以让更多的受众群体了解和认识黄梅戏,又能够扩大其传播范围,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戏的保护和传承。

(二)促进产业发展,提升经济效益

“打好徽字牌、唱响黄梅戏”的提出,足以体现黄梅戏产业在安徽省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但不容乐观的是黄梅戏的生存和发展条件十分艰难,产业化发展仍面临诸多现实问题,专业演员的减少、缺乏艺术人才从而导致专业剧团的减少乃至市场的急剧萎缩。借助黄梅戏艺术符号开发黄梅戏产业,不仅能增强黄梅戏文化的影响力,更能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例如,为了更贴近消费者的现代审美,可以用漫画或扁平类的插画风格来表达,从而使传统的形象更加时尚化,把优秀的黄梅戏文化转化成商业插画应用在各类文创产品中,更直观、生动地展现在消费者面前,形成一个鲜明的有特点的文化形象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以此达到扩大安徽黄梅戏文化的宣传范围、更好地达到传承的效果与影响力。

(三)拓展传播渠道,扩大黄梅戏的影响力

1.利用文创产品进行传播

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旅游业也得到了大力发展,人们在各地旅游的同时,会买一些当地的特色产品和纪念品。与此同时,各地也在努力创新,不断提升当地的辨识度和竞争力。在对黄梅戏的宣传上也可以使用该种方法,将黄梅戏中的特色融入生活,制作一些纪念品,达到宣传黄梅戏的目的。

2.利用短视频进行传播

近几年,科技的兴起使电子设备得到普及,又由于短视频的快速发展,短视频商业也在逐渐兴起。一些明星、主播等利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软件进行宣传、直播带货等,都得到了广大网友的支持,效果显著。黄梅戏的发展可以借鉴这些方式,利用抖音、快手等一些短视频软件对黄梅戏进行宣传,将黄梅戏中文化视觉符号通过短视频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使其受到更多观众朋友的喜爱和追捧,进而达到文化传承的意义。

3.利用周边进行传播

提到宣传,不得不说到明星,他们自带流量,视频一经发布,就会有成千上万的浏览量和转载量,可以达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因此,我们可以选择和一些形象比较符合的明星合作,来达到更好地宣传黄梅戏的目的。在偶像的带动下,会扩大黄梅戏的名声,对于黄梅戏更好的继承和发扬指日可待。除此之外,明星也可以通过发布周边,对关于黄梅戏的一些相关产品进行销售,从而间接提高黄梅戏的竞争力。

四、结语

集表演、舞蹈、音乐、文学于一身的黄梅戏有着许多可以挖掘的地方,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传承和发展对中国戏曲文化的发展有着深刻的意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所必须的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理念,从题材、材料和应用方面来开发安徽黄梅戏艺术的转型之路,与当地的旅游景区、博物馆等机构有效对接,实现黄梅戏资源的广泛传播和共享,这不仅可以激发安徽黄梅戏的活力,也能带动黄梅戏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强安徽黄梅戏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黄梅戏安徽服饰
《安徽记事》
新编黄梅戏《鸭儿嫂》舞美设计
黄梅戏《白蛇传》选段
黄梅戏《中国梦》
动物“闯”入服饰界
黄梅戏《祝福》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唐代服饰
2012年高考安徽压轴题的困惑与探索
看中国·在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