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高中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研究

2021-09-16 01:45周红
南北桥 2021年22期
关键词:高中体育立德树人教学研究

周红

【摘    要】在“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理念的号召下,各个学科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都应重视对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高中体育课程也不例外。体育的教学重点看似在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其实也不可忽略其在思想政治、立德树人等方面的素质拓展。在课程思政的大力号召与应用下,高中体育课与思想政治理论巧妙融合在一起,实现对全员、全过程、全方面的道德素质培养。体育教师必须重视课程思政教学,并将其渗透在体育课程当中,以实现学生身体素质和道德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立德树人  高中体育  课程思政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22.050

课程思政这一概念是在对原有思政课程的深刻反思和不断修正下产生的发展性概念,其破除了思政课程单独存在而导致渗透力低、普及性弱等缺陷,其主旨是通过各个学科的课程思政全覆盖以从原有的培育知识型人才向培育道德、才能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转变。课程思政教育热潮下,许多学者对其来源、困境、发展现状、缺陷以及未来可能进行的创新机制进行研究。笔者在本文中采取文献资料、数据比较等方法对课程思政的内涵、高中体育与课程思政融合的意义、现状以及问题解决方法进行研究,为学校培育“德育+智育”全面发展的人才提供理论指导。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是在各个学科的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下道德教育贯穿其中的一种教学方式,其实质为隐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代强调道德育人的背景下,课程思政更是要求充分挖掘其他学科学习内容中隐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元素,从全员、全过程、全方面对学生进行精神和文化上的双重洗礼,在实现贯彻“立德树人”教学理念过程中对教育方式进行创新。高中阶段是学生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应用能力飞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其思维敏捷开阔、具有抽象想象能力的学习时期。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能有效使学生在发展过程中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纠正自己的错误思想和错误行径,顺应新时代高中学生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规律,有效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政治文化素养的提升。

二、高中体育与课程思政融合的意义

(一)符合新时代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我国逐渐开始推广“全民素质教育”,并提出了九年义务教育的教育方针,受教育成为国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随着时代的更新和发展,国家对人才的培养方式从传统的应试考试型人才转变为具有独特思维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课程思政的应用,正是对国家大力倡导素质型人才的积极响应。在传统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学内容以锻炼身体,增加体能为主,强调对技能的掌握与运用。但在课程思政的影响下,在体育课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培養热爱体育运动、性格坚韧顽强、具有不服输、敢拼搏精神的青年学子。

(二)更好地促进高中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学校教学育人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把“立德树人”这一关键词确切落实,促进学生知识技能与思想素质的综合发展。在过去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师和学生的关注目标是成绩和分数,忽略了重视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在高中阶段的体育课堂上引入课程思政,可以真正以学生为本,贯彻落实时效性的培养原则,把思政教育融入到体育教学过程中。在学习体育知识技能的同时接受思想政治内容的教学感化,使学生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逐步提高心理道德品质,感悟体育背后的体育精神和人文内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长为国家真正需要的全面型人才。

(三)符合当今时代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需要

体育在教学中不是主要学习科目,在课程安排上课时也不多,教学任务和教学考核也易于其他学科,这就导致了许多体育教师在上课时给学生布置好跑步、跳远、打球等任务后便不再进行其他安排,使学生处于自由放任的体育课堂之中。部分体育教师在教学时没有对教学目标进行深度思考或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导致当今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准不断下降。课程思政的引入,使教师和学生都意识到体育课堂的重要性,应该坚定体育锻炼的意志,使学生在心理上消除体育锻炼就是浪费时间的错误观点,把体育锻炼当成自己人生前途和未来的发展契机,正确看待体育课堂。教师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到体育锻炼不仅不会耽误学习,还有助于释放压力,促进身体激素的产生和注意力的集中,能让学生更加积极有效地进行学习。教师也应该重新重视体育课程,对教学安排进行精心的设计,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三、高中体育与课程思政融合的现状

深入挖掘课程思政资源,充分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注意力的同时进行体育课课程思政建设是当今教育教学的重要抓手。在积极响应过程之中,高中体育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有可能导致教学背向发展。笔者通过搜集文献资料、了解各校实际情况以及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了几方面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体现在体育课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形式方面,也体现在内容以及教学模式等多个方面。

(一)体育教师缺乏思政教学能力和教学情怀

体育课程的教学和训练过程主要在操场上,当今高考和其他招生考试过程中对体育特长生的要求也重点强调其体育专业能力,对于文化课的要求很低,这也就导致部分体育教师的文化教学水平能力与其他教师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在课程思政的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可能会存在不了解教学目标、不知道如何开展等问题,对于体育课堂和课程思政的融合也无法很好地进行,甚至可能导致体育教学质量的退化。部分体育教师的教学思维固化,缺乏将课程思政融入到专业体育知识教育过程的教学情怀,缺乏对家国情怀和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视。导致许多教师错误地将高中体育的课程思政理解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知识的灌输教学,偏离了教育初心,也会妨碍体育课程教学的开展。

(二)资源挖掘方式单一

体育课程具有明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其相关的体育运动和竞技运动中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和思政教育特性。丰富多彩、类型多样的课程思政元素蕴含在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课程的各方各面,因此,如何采取合理有效的资源挖掘方式尤为重要。现今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资源挖掘方式单一、片面的问题,部分教师盲目地把思想政治教育当成体育课程思政的资源来源,试图从中获取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却恰恰忽视了体育学科本身就蕴含丰富的思政教育素材。

(三)高中体育的课程思政教育模式单一

体育课的课程思政教学应该与传统的思想政治课程有明显的区别。但部分体育教师错误地把室外体育课改到室内,并成为半个思想政治教师,在室内的课堂上重复教学思想政治课程。这样单一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无法起到真正的思政教育作用。

(四)学生对思政教育产生厌倦心理

在许多学生的观念中,体育课是放飞自我、尽情释放压力的娱乐性学科,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刻板、无聊的。还有部分学生在高考压力之下,选择性忽略体育课程,出现了“唯分数论”的想法。在此情况下,轻视课程思政的学生容易对其产生厌倦心理,甚至由此而讨厌体育学科,而过于忽视体育课导致课程思政缺席的学生,则可能出现由学习压力大导致的一系列身体和心理方面的问题,影响学生的正常健康发展。

四、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上述的分析过程中,笔者举例了许多高中体育课程思政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各种文献资料和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一)提高体育教师的文化素养水平

对于部分体育教师文化素养水平不高的问题,应该修正选拔方式,提高文化课占比成绩,要重视对体育教师思想政治素养和时事热点的考查,或者可以单独将思想政治列为单独的考试内容并提高分数占比。针对在岗的体育教师,学校可以定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训,例如举办专家讲堂和读书交流会等等,有能力的学校还可以选派优秀的体育教师外出交流学习。教师在自我能力提高的过程中也能使体育课程与课程思政形成协同效应,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终极教学目标,把思政教育巧妙融入體育课程当中,既能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也起到教学育人的作用。

(二)提供政策支持

在体育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内容是一项复杂而又庞大的系统工程,单靠号召或单一的要求无法支撑整套系统程序有序运行。在这个过程中,学校、教师、政府都是主体,他们之间存在各种复杂的关系与结构。如何制定与之相配套的政策加以辅助,如何协调各个主体之间的关系成为问题的重中之重。学校应该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并根据大纲要求,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战略计划部署,将课程思政融入到体育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具体步骤当中,围绕着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把传授知识和价值导向融为一体。学校还应强化监督工作,通过设立督察小组对体育教师的课程进行抽查和监督,适时提出相应的修改意见。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指导意见,并对学校给予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

(三)多组织体育运动比赛,激发学生积极性和兴趣

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青春期,渴望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大展身手。学校可以多举办体育运动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运动会的举办过程中,学校可以通过广播征集优秀的稿件,着力分析运动员们的体育精神和体育文化。这样一方面满足了学生的内在要求,提升了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以广播宣读的方式激励学生从思想政治的角度解读运动员的成绩和运动会的内涵,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愿意去学习和锻炼。如果时间充裕,学校还可以改变传统的运动会模式,让学生提出创新创意的运动会新模式,在全校师生的共同投票中选出大家心仪的运动会模式,提升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存在意识和参与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自主知识学习能力

在应试教育模式下,许多教师为了最终考核和最后成绩督促学生进行学习,通过知识的强硬记忆获得理想的成绩,却忽视了学生内心的接受程度。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课程思政的积极主动性和对于课程的归属感,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课堂设计,让每个人都发表自己对课程思政的意见与看法,并指出自己理想中的课堂学习模式,最终采用公投的方式选出学生心中最为满意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之前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对思想政治了解程度,根据不同的调查结果展开不同程度的教学,凸显高中体育课程思政的独特性。

(五)将高中体育教材与学生认知结合起来

现如今的高中体育教学分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两部分。理论课程主要指关于体育运动的注意事项、一些基本的运动技巧等理论上的教学,实践课程主要是指教师带领学生去操场或体育馆进行实地锻炼教学。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会有体育教材与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和心理接受规律不相符,导致学生缺乏应有的兴趣,或因难度太高产生畏惧心理,使理论和实践无法有效结合。对此,学校应该谨慎选取高中体育教材,根据学生的心理接受程度和时代发展情况进行选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仅依靠教材,而是应该对现实情况和教学进度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广为人知的运动员振奋人心的事例,让学生在接受时事教育的同时深化对体育精神的理解和感悟,从中获取看待体育和世界的不同视觉,从而提高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挖掘自己喜欢的运动员事例,在他们的精神中领悟到高中体育课程思政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所在,并进行主动的追求和学习。

五、结束语

学生的品德素质发展是“立德树人”教学目标要求下的重要任务之一。围绕着高中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体系,本文分析了课程思政的内涵与价值,并针对高中体育课程思政的现有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笔者相信,只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重视对体育教师文化素质的培养,提供相应的配套文件和设施,以学生为本位出发,通过体育赛事激发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等,教师团队便能够达成集体共识,协同推进课程思政与体育课程的巧妙融合,在学科交融之中不断探索现代人才培养的新方向与新模式。

参考文献

[1]陈宝仓.新课程下高中体育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21(54):112-113.

[2]杨刚.新课程标准下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变革与存在的问题探索[J].当代体育科技,2021,11(29):242-244.

[3]何华兴.高中体育运动技能系列模块教学中体能练习问题思考[J].青少年体育,2021(12):104-105.

[4]朱收财.高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新课程研究,2021(20):63-64.

猜你喜欢
高中体育立德树人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农村高中体育教学方法创新
高中体育教学休闲生活化模式探究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protel DXP 2004》的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