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

2021-09-16 09:10王丽华
南北桥 2021年22期
关键词:学习积极性小学数学学生

王丽华

【摘    要】《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强调,情感与态度是数学课程总目标的四个方面之一。小学教育阶段的数学课堂不仅要让学生获得全面的数学理解,还需要养成数学思维,尤其是要形成正确积极的数学情感。这充分说明了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数学情感的重要性。数学是丰富人学识、促进人智力发展的科学,更应当是激发人情感的一门学科。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数学情感的教育,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也有利于养成终身学习的兴趣和思维。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对学生数学情感培养的现状,并结合数学教学情境,提出数学情感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生  数学情感  学习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22.025

在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看来,教育不应该也不能成为学生必须要承担的负担,而应当变成一份值得享受的礼物。长期以来,数学在学生心中存留有困难、抽象、有压力等负面印象,大部分学生缺乏对数学情感上的热爱与精神上的探索。这与数学教师的课程目标、授课方式、评价方式等相关,存在诸如重知识轻情感、重结果轻过程、重效率轻质量等问题。这导致很多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对数学失去兴趣,家长也默认孩子存在“学不好数学”的问题,使学生在未来更高阶段的学习中对数学有更沉重的负担感。因此,教师必须反思并认识到只有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在教学方法和策略等多个方面进行优化调整,才能让学生感兴趣,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改善。在现实教学中,很多数学教师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提高学习成绩导致的压力,使学生对学习数学存在焦虑的心态,不能很好地开展长期性的隐形的数学情感培养,导致这一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围绕如何有效开展数学情感培养展开研究。

一、小学阶段数学情感的内容概述

(一)数学情感的内涵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态度的一部分,是态度在生理上的体现。情感具有复杂性和稳定性,根本上是对某一客体的全部心理体验的集合。因此,我们可以简单总结出数学情感的定义,即对数学学科的心理评价和体验。大部分学者认为,人类作为主体,将数学活动作为客体,人类判断数学活动对主体产生的价值意义、精神体验是否满足自身需要,从而出现了数学情感。这种数学情感产生于数学活动之中,如果将数学教师、学生和特定教学内容比作三个顶点,两两连接形成一个平面三角形,数学情感就作用在这个三角形的连接之上。教师对教学内容、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师对学生的连接都会引起主观情感。例如:教师备课的过程,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教师围绕数学教学与学生展开的交流过程。

(二)培养数学情感的意义

1.提升数学学习的效率。良好的数学情感对学生可以产生动力源的作用,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很多学生学习数学存在畏难情绪,尤其是面对学习中的挫折,很容易产生失败感。但当一个学生发自内心地热爱数学学科,并认为自己能够学会数学,那么这种情感所产生的驱动力就会促进学生客观地面对学习压力和考试成绩,即便面对困难和失败也能主动调整学习方法,或是寻求教师和书本的帮助,而不是因噎废食。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一些学生具备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一些学生具备具象思维,每个人都各有所长,运用自己已有的能力学习数学更加轻松,因此对学习难度更低的部分更具有偏向性,这就容易导致数学内容上的“偏科”。如果学生具备了数学情感,就能够对与自己所长不相容的学习内容产生新的情感,从心理上更容易接受,并不断挑战新鲜的领域。

2.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师是实现以德育人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也要进行德育渗透。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万事万物产生了初步的认知,自我认知比较模糊,思想层面还具有不稳定性。数学情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数学情感不仅代表着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其内涵层次更为广泛。就思想道德层面而言,数学代表了严谨认真、追求真理、敢于质疑的治学品质,代表着愈挫愈勇、勇攀高峰的积极心态,代表了正直善良、诚实理性的为人态度。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伴随着知识讲解,可以了解古往今来数学家的治学经历和动人事例,如我国的著名数学家祖冲之、陈景润,这种情感的不断积累也能促进其良好品质的养成,实现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小学阶段数学教学对数学情感培养的现状分析

据调查,小学生不喜欢数学的主要原因有三方面。第一是学习数学难度很大。学生没有建立起良好的数学思维,对部分知识难以理解。第二是感到数学乏味枯燥。学生没有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生动和奥妙,因此也没有学习热情。第三是觉得数学没有实用性,脱离了现实生活。结合这三个原因,对照当前小学数学课堂,就可以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很多数学教师在备课时过于重视传授知识和以练促学,将知识点讲解得透彻清楚,却忽略了学生的体验感和课堂的趣味性。使用的教学方式通常为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当学生无法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时,教师也没有及时寻找解决办法,而是运用背诵、记忆、练习等方法让学生接受。这导致学生难以建立正常的数学思维,遇到问题无法举一反三。

三、不利于数学学习的衔接和数学逻辑的迁移

为了配合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提升學生的学习兴趣,教材编写了一些如“数学天地”的趣味性文化内容,但教师在课堂上为了按时完成授课任务,通常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或者直接选择不看不讲。这导致学生对数学形成一种刻板印象,认为数学课堂就是紧张的、困难的、无聊的,令人感到有压力,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错误情感认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

(一)忽视互动性与学生主体性

教师可以尽力发挥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但务必要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并且要在实践中落实“以生为本”。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利用课堂师生互动以及学生间小组互动等方式,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活跃度。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将教学看成单一的“教”的过程,忽视了学生“学”的环节。例如,在学习“元角分”的时候,如果能让学生在小组内分角色担当买卖双方,交换商品和货币就可以加深理解。但教师为了维持课堂纪律,没有创设现实场景,也没有分组讨论,而是由教师在台上展示并直接讲解。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脱离了实际运用场景,容易使学生产生负面情绪。

(二)教学评价方式单一

当前我们在数学学科中运用的是定量评价的方式,即用统一的标准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量化分析。通常有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和阶段性测评的方式。量化的评价方式是较为客觀、公正、理性、高效的,能够直观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但是这种评价维度却忽略了学生学习的过程,过于重视结果的单一评价会导致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也会导致教师对学生素质存在片面认识。在课堂上,学生如果回答问题出错,可能会受到教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现在很多低年级的学生不敢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在回答教师提问并说出自己想法方面缺乏自信和勇气。甚至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不突出,所以在课堂上没有受到教师同等的关注和鼓励。学生没有获得他人的重视和自我认可,进一步丧失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四、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情感的有效路径探索

(一)融入历史文化,增加学习情趣

对万事万物的好奇心激发着人类不断前进和发展。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正处于好奇心最旺盛的阶段,学生对一切事物都有数不清的疑问和天马行空的想象。数学为什么叫数学?这门学科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定义三角形?为什么四边形不叫四角形?小学生对这门学科的文化和历史具有非常浓厚的兴趣,教师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并对这些问题进行耐心妥善的解答,学生就会产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因此教师在进行备课时,应当主动挖掘知识点背后的历史故事,将历史作为教学引入。也可以模拟学生的逻辑,构思几个有趣的问题留作课后作业,让学生主动查阅资料,并在下一节课程中主动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例如,在讲解“圆周率”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中国古代的数学家如何推算圆周率的故事。在讲解时要注意演绎细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也可以配合动画视频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体会古代先贤的探索精神,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二)增设模拟情景,促进学生互动

小学阶段的数学和现实生活联系紧密,这也是未来更高等数学知识的学习基础。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教师可以适当运用模拟情景的教学手段,让数学从枯燥的书本知识变化为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情感,也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灵距离,消除学生对数学和数学教师的隔阂感。

仍以“元角分”这一知识点为例,学生需要结合实际生活理解货币的意义,掌握识别人民币的方法,了解元、角、分三者的价值关系。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都习惯使用电子支付方式,运用纸币的机会比较少。因此,教师应当结合现实情况,创设合理的模拟活动。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回忆平常父母购物付款的场景,给学生讲解从纸币到电子货币的发展过程;也可以进行小组活动,在一个小组内设置买卖双方的角色,买方有固定的消费额度,要在额度内选购商品,卖方要根据买方选购的商品计算金额,双方分别完成支付和收款过程。通过这样的模拟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学会对货币的区分和计算,也可以养成基本的消费理财观念,同时也能让课堂生动有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潜移默化中激发数学情感。

(三)丰富评价方式,树立学习信心

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等待被点燃的火炬。学生并无优劣之分,就如同火炬只有是否被点燃的区别。定量分析的评价方式缺点就在于使用同一套标准对不同情况的学生做出统一评价。而教师也很容易对成绩不好的学生产生惯性的偏见。在课堂上遇到跑神或者回答问题错误的学生,有的教师无法控制情绪,对学生进行严厉的批评,没有进行鼓励式或激励式的教学方式。殊不知,这是对学生学习热情和数学情感的抹杀。

学生之间只有性格、兴趣、爱好、专长等特点的区别,这就要求教师要一视同仁、因材施教。教师首先要从心态上理解并尊重学生的差异,然后从行动上对班级学生进行分层管理。对于数学思维好、接受知识快的学生,应当布置更高难度的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对于接受能力一般、需要多加练习进行巩固的学生,应当予以耐心的指导,尤其是要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在思考的基础上可以和同学讨论或者请教教师。对于数学能力较差、基础较薄弱、接受新知识速度慢的学生,应当积极予以激励,特别是要和家长形成共识,共同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的乐趣,消除学生对数学的负面情绪,重拾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运用数学之美,发挥审美教育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高斯认为“数学是科学的王后”。数学的美感就在于运用人的力量探究宇宙万物的无穷奥秘,在于逻辑之美,在于深奥之美。数学并不只是数字和公式,每一串数字都代表着人类对真理的追求。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简洁之美,例如:万象包罗于一个小小数字“0”之中,感受数学的和谐之美;毕达哥拉斯所说的最美的立体图形——“球体”,感受数学的奇异之美。

教师应当将这种审美体验自然地融入课堂,而不能生搬硬套,更要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物,让学生将事物进行抽象处理。钟表可以抽象成圆形,国旗可以抽象成长方形。运用这种方法让学生意识到几何图形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也可以留课后作业让学生继续发现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在学习了基本的图形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彩色纸剪出几个标准几何图形,然后发动脑筋拼装成小动物、小汽车、飞机等图。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到图形之美,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

总而言之,小学是知识教学的基础阶段,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情感的奠基阶段。学生如果在这一阶段对数学产生了负面情绪,就会影响到其今后更高阶知识的学习。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尤为注意对学生数学情感的培养,深刻认识其重要性,积极扭转传统教学思维,深度挖掘教材中的数学文化内涵,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丰富学生的评价手段,综合运用数学的审美特性,在培养学生数学情感的教学之路上不断创造新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孔凡哲,朱秉林.数学情感及其规律[J].数学教育学报,1993:60-66.

[2]戴豫吉.培养小学生数学情感的实践探索[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2.

[3]李敏.浅谈情感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4.

[4]黄潘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06,22(008):51-52.

[5]徐茜.小学生数学情感的培养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学习积极性小学数学学生
学生写话
加强班级凝聚力建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军校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措施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