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洋溪 李佳欣 袁梦迪
摘 要:“互联网+”时代与网络化、全媒体、微传播、大数据、信息化时代相互叠加, 将驱动高校党建工作的升级和创新。“互联网+”以平台集成、跨界融合、圈群共享、迭代创新、数据分析的思维, 推动着高校党建工作全方位的变革。在实际工作中, 智慧党建虽然能够破解诸多现实难题, 但存在着高校基层党建专业人才不足、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缺乏创新、高校党建网络平台不够完善、高校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够等问题。为此, 应该从构建平台、人才培养、纪实监督和组织管理等方面进行重构与优化, 形成“互联网+”时代高校智慧党建工作的新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智慧党建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方兴未艾,互联网迎来了更加强劲的发展动能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1]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2]高校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使命,只有不断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不断改进高校党的建设工作,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开展党建工作, 依托智慧党建平台所形成的,以开放、智能、互动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党建模式让党的建设走在时代的前沿,[3]才能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完成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互联网+”时代高校智慧党建的时代价值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改变着信息生产和传播方式、人类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国家和社会治理模式、社会生活秩序等。对此,作为思想活跃、信息密集、网络技术完备的高校,其科学研究、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党的建设等各项工作,正面临着新变化、新机遇。要按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充分发挥高校自身人才与技术优势,着力构建信息资源融合共享、党的建设多维度全覆盖、党建情势实时预测、党建措施智慧生成的高校“智慧党建”体系,这是新时代进一步提高高校党建科学化水平的有效途径,对于高校智慧党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利用互联网打造高校“智慧党建”是党建工作开展的必然要求
在信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党建工作必然要顺应时代潮流,勇于改革创新,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和新媒体不断完善发展自己,而智慧党建是当下融合发展的党建新形态。一是党建工作的效率化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党组织接收群体的增大,在组织管理和信息传达方面都需要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形式。高校作为时代的先锋,不断接纳着越来越多的党员群体,需要处理与进行的日常事务较多,“智慧党建”的引入有助于高校办事效率的提升。党建工作涉及方面多且杂,信息化的“智慧党建”无疑延展了党建的时间与空间。在信息传达上更加的效率及时,在服务距离上更加的密切细致,在组织管理上更加的便捷高效,极大地提高了高校党建的效率。二是党建工作透明度的需要。党建工作另一个重要的特点是透明化,透明化的党建有促进党内的优良作风。“智慧党建”中人事调动、通知规划等都会进行上网公示,组织的透明程度进一步提高,营造了公平公正的党内氛围,公平公正的作风有利于党建工作的向前发展。三是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必然要求。在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面前,利用互聯网打造高校“智慧党建”是时代所趋。病毒的强传播性使面对面的交流成为难题,但并不会阻止党建工作的进行。党员采取在线学习的方式继续接受着红色知识的熏陶,在线会议也为疫情工作做好了全面部署,党员同志们有秩序的走在抗疫一线,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做出了自己的努力。正是“智慧系统”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做出了最好的远程支持。
(二)利用互联网打造高校“智慧党建”是党建受众群体的现实需求
高校人才聚集,科研人员和青年人居多,他们思想较活跃,能够吸引他们的党建是更加智能化的、更加先进的。所以必须善于运用新媒体手段,使党建工作不仅能够“面对面”交流,更要实现“键对键”互动。通过“互联网+”打造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智慧党建新形态,让青年师生感受到党建工作的深度、广度和温度。高校党建也充分结合群众的现实需要,把新媒体广泛运用到各个环节,用科技带动发展。通过营造智能化的党建环境,深刻改变以往通知需要面达的形式,仅通过一条屏幕上的信息就可以实现上传下达。一是深刻的满足了受众群体的需要。高校是“年轻化”的群体,越来越多的青年群体向党组织靠拢,成为党组织的一员,资历较深的科研人员也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态度接受新技术与新知识,高校党建整体呈现出年轻的趋势。年轻化的群体追求效率与便捷,电子产品是他们生活的必备品,“智慧党建”符合他们的生活方式与生活理念,满足他们通过一条屏幕上的信息就能实现上传下达的想法。二是党中央对党建工作提出的指示。2019年1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出台,要求党建工作要坚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汇集民智民力,善于通过群众喜闻乐见方式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把党的主张变为群众自觉行动[4]。只有切实与群众的实际生活相挂钩,党建才能焕发生机,群众才能切实参与。智能手机作为现代社会的必备品,党建工作也应该更加智能化,符合高校的需要,通过师生喜闻乐见方式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
(三)利用互联网打造高校“智慧党建”是与时代融合对接的要求
传统的党建模式和单一的互联网党建模式已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只有充分利用“互联网+”,实现党建工作同大数据技术、云计算相结合,打造全新的智慧党建新形态,才能使得党建工作与当前发展生态接轨,与时代发展同频,切实提升党建工作管理服务水平。大数据的时代需要大数据的技术。当前,深度学习已经有了很好的发展,逐步运用到了生活、学习的各个领域。深度学习技术与大数据的融合可以实现党建工作的进一步智能,实现与时代的融合与对接。一是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可以实现将所有党员的行动轨迹全挖掘、全记录,并在数据分析技术的支撑下总结其共性特征,依据不同标准将党员分类,加深特定党员群体的垂直化专业程度,供之后的研究发展。依据大数据可以分析出党员的性格特征与爱好,从而为其推广适合他的领域及工作,进一步做到让党员更加精细化、专业化工作,并最大程度释放自己的能力,匹配到自身最适合的岗位。二是可以依据党员实际行动数据,探索其偏好行为方式以及热点话题,进一步挖掘党员心理活动,实现党员行为透明化与可追溯化,并进一步利用数据挖掘,结合党员现有数据,预测党员群体行为的规律,为之后党建与培训提供方向并做好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的提前预警。三是通过大数据技术、可视化报告分析以及5G极速传输技术的结合,可以让党内数据资源良好整合,并进行实时更新,以可视化报告的形式及时传输至管理层,进一步做到风险监控与报警,提升党员信息安全性,提升党建整体运营效率,合理分配党建资源。高效党建、科技党建、数字化党建才是符合时代要求的党建。
二、“互联网+”时代高校智慧党建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新时代传媒格局的重大变革中,各高校都在努力探索“互联网+党建工作”的新模式,广泛创立了“党员信息数据库”“党员教育专题网站”“网上党校”“党建专题‘两微一端”等形式多样的工作载体,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基层党建活力,提高了党员发挥作用的自觉性。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些载体存在的诸多缺陷和不足日益显现。例如,党员数据信息库基本依靠党务管理部门维护,缺乏与党员之间的信息交互和全覆盖动态更新;专题教育网站和党建“两微一端”等存在持久关注度不够、活跃度不够、影响力不够等问题。
(一)高校基层党建专业人才不足
受高校学生扩招和教师队伍建设向教学科研一线倾斜影响,目前高校基层党建专业人员缺乏。一是缺乏专职人员:部分学校没有配备基层专职组织员或党委秘书,基层党建工作任务基本落在辅导员肩上。辅导员自身的行政事务较多,日常工作较冗杂,党建仅被作为辅导员工作的一部分对待。精力有限必然会导致党建工作的不专业。加之存在着当“智慧党建”走入高校工作者视野中时,工作载体和形式层出不穷,但党建人员存在技术不过关的问题。首先是对党建运行系统并不熟悉,没有接受专业化的培训。再而对新技术、新方法没有专门的人员对他们进行通识性网络技术指导,导致基层党建工作人才缺乏、效率滞后。二是程序繁重冗余:基层党建工作存在只求通过不求精心,导致基层党建工作应付化和公式化现象。面对较多的日常党建事务,一级一级向上申报的流程较长,党建任务流于形式,没有被精心对待。专业人员供给不足更会加剧这一现象,面对繁冗的工作,非专业人员对选择把其作为需要完成的一部分,应付了事,在党员发展上态度散漫,行政事务也需要一催再催。三是认识不足:工作人员对基层党建工作并不重视。一些高校党委常委会、书记办公会主要研究干部工作和重要行政工作,基层党建工作议题常常是一笔带过,存在“行政工作实,党务工作虚”、“重行政,轻党建”的认识和观念,并忽视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抓党建的过程,直接跳跃到以中心工作的成绩来反证党建工作的成效[5]。党建人员对党建工作的错误认识加剧了工作的不精心。
(二)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缺乏创新
作为社会的风向标,文明的助推器,党组织一直引领着高校团体思想向前发展。但高校对党建工作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目前仍然存在完成规定动作、自选动作从简的形式主义问题。一是缺乏与学生群体的沟通:党课教育仍以领导讲座为主,并主要采取固定座位、打卡签到等方式进行固定考勤。严重缺少体验式、互动式、感知式创新。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没能切实做到“到群众中去”,未结合学生们的具体需要,仍以固化的方式进行单纯的讲授。缺乏与学生的沟通,缺乏与学生需求的结合,得不到学生内心认可的基层党建活动比比皆是,所以党建也没能达到应有的效果。二是部分师生参与热情不足:固化模式容易让学生疲于应付,失去兴趣,从而减弱组织的吸引力。固化的教育模式易使得教师与学生都产生倦怠的心理。对于教师而言,党课的教授给他们带来了除日常授课外额外的负担,加之学生的兴趣平平,反应木讷,教师的教学热情也遭受一定的打击。对于学生而言,讲授的党课教育使他们缺乏自主权,被动地接受知识,与平时的课堂并没有较大的差别,久之便导致学生疲于应付,需要靠固定座位与点名的方式进行强约束,基层党建的作用未能发挥好。
(三)高校党建网络平台不够完善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很多高校已经利用互联网开展党建工作,但是在功能的合理性上仍有欠缺,缺乏智慧性。一是开展的党建宣教工作缺乏创新性和时效性,与时代主题出现脱节,缺少与新媒体的融合。党建的宣传与教育仍停留在课堂上和书本中,高校师生喜闻乐见的网络文化产品产出较少,对于新媒体平台的使用抱有不信任感,缺乏受众群体最投入、最易看到平台的宣发。二是缺少对于信息大数据的挖掘使用,运用网络数据对于党建工作、党员发展等进行量化、分析、研判的工作还不够。利用深度学习技术进行签到与监督、通过大数据对党员的信息偏好进行预测从而投入他们有兴趣的内容或是缺乏关注的信息、通过智能化手段对党员的发展进程进行监督等在当前高校党建工作中很少见到。三是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党建信息覆盖面不足,开展网络监督的工作还有待提高。在疫情的背景下众多高校实现了党员培训网络化,通过上网课的形式去衡量党员的发展。“兩微一端”也提供了一定的党建渠道。但总体而言覆盖面不够全,没能实现完全意义上的网络智能化。在监督党员发展以及党务处理的规范化中仍然有监督力不足现象的出现,大数据运行中党员的信息也存在着一定的泄露风险,制约着党建的发展。
(四)高校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够
高校基层党组织为党建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其作用发挥有所缺失。一是部分高校基层党组织缺乏对自身建设的系统思考,没有形成独具特色的党建品牌,仅仅按部就班地完成必要的工作,导致党建工作千篇一律,缺乏特色,缺少影响力[6]。党建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值得高校对其重视、形成自身的特色。复旦大学在党建方面做得很出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也引领着这所高校不断地前进。复旦大学有专门的党建社团,这个社团由三个主要学生社团组成,分别是党建核心团队、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与博士生讲师团。其中核心团队职能齐全,由支部工作部、秘书处、理论宣传部、发展研究部与外联实践部构成,为复旦大学的党建工作打好了坚实的地基。正是这样一个从前端孵化、中端培养到终端输出的模式打造了一个圈层式的平台,形成了复旦大学的党建品牌,促进了党建工作的发展。但大多数高校的党组织仅由学院引领,或是在学生会及研究生会中专立单一部门,固守成规地完成必要的党建任务,既缺乏智慧性,也缺乏全局性,党建品牌经营较差。二是部分师生工作热情不够,服务意识淡薄,导致在工作中存在执行不严、落实不到位的现象。部分教师在党员培养、党内政治生活中的态度较随意,一些政策意见落实不到位等现象仍严重存在。工作人员仅把党建作为自身需要完成的一份工作,缺乏对党组织的热爱以及热情,对待工作敷衍了事,对待群众的要求充耳不闻。部分学生入党后和入党前的行动标准不一致,当自身进入党组织后反而放松对于党性修养的培养,消极参与党内政治生活,对于群众的服务意识浅薄,没能真正融入党员群体中,也没能真正体会到党的精神,党建作用发挥不明显。
三、“互联网+”时代高校智慧党建优化的实施策略
高校推进“智慧党建”应树立问题导向,充分发挥高校自身人才与技术优势,秉持“技术平台+组织管理”、“线上互动+线下培育”的原则,实施“互联网+”思维与高校智慧党建平台对接,构建信息资源融合共享、党的建设多维度覆盖、党建情势实时预测、党建措施智慧生成的高校“智慧党建”体系,弘扬高校党员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遏制消极、错误的理念,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促进高校党建工作达到知行合一。
(一)形成“大党建”思维,构建智慧党建信息互联共享平台
以“大党建”思维,统筹党办、组织、宣传、纪检、学工、研工等多个党务职能部门,覆盖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等多方面内容,实现高校党组织、院系级党组织、基层党支部等多级组织联动。如杭州推出的“智慧党建云图+十大核心应用场景”,以全生命周期理念,打造了有温度的线上“党员之家、干部之家、人才之家”和数字党建平台。这个项目打造了一个完整的数据库,实现了通过大数据对组织工作进行全领域及全口径的分析,重塑了党员全链条管理线上流程,发展党员、关系转接、党费管理及民主评议等都能实现全网络化进行。在党组织较为繁琐的业务处理模块,杭州此举也实现了“一张表单申请、一个平台联办、一次不跑办成”的目标。对于指尖办公、沟通交流、服务群众也设有专门的板块进行,为“智慧党建”做了好榜样,打造了一个完整的信息互联共享平台。对于高校而言,一是开设信息服务及互动类栏目:高校可以在党建平台上开设各种互动类或者信息服务类栏目,使师生在互联网中实现组织凝聚力的提升与自身党性思维的发展,在帮助他人中收获成长,感受党的精神与魅力;二是建立核心载体: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师生的实际需求,全面推出诸如智慧党建APP与微信公众号平台、党员短信平台、党员信息库等平台,实现网上办事一体化,党建效率化的目标;三是构建高校师生党员学习交流网络平台:将高校师生的学习与生活等方面都融入平台当中,方便高校教师随时进行交流和学习。教师可以在平台共享有涵养的课程等各类资源,学生可以在平台自由地交流看法,共同营造良好的网络党建环境。
(二)兼顾智慧党建平台的硬件和软件,做好人才和技术的培育
在智慧党建硬件设施完整的基础上也要保证师生有足够的素养和兴趣去接受这一新兴事物。一是要建立现代网络信息化人才和技术培养模式,进而提高高校党建人才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要培养人才能够在互联网上准确快速地筛选出真实、可靠、有用的信息,熟练掌握网络技术的应用,为智慧党建的发展搭建基础。如德宏州党建引领边疆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示范培训班,通过六个半小时的课程全程学习“智慧党建”,在实战培训中探索“智慧党建”的实施路径。二是高校必须引导广大教育工作者树立起智慧理念。要求师生积极学习和研究党的重要理论,提高自身的党性修养,确保自身时刻保持正确的价值理念与接纳新事物的勇气。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就明确提出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知识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教与学关系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师生都要积极地参与到信息化的浪潮中,积极树立智慧理念,用更先进的方式处理工作。三是重点培养大学生党建人才。高校应该将大学生党员作为智慧党建工作的重要成员,充分发挥大学生的积极作用。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引领者和高校党建的核心人物,对互联网有着敏锐的眼光和长足的思考,通过大学生对智慧党建方式的接纳去营造良好的智慧氛围。
(三)重视线上平台与线下参与相结合,强化全程实时监督
“智慧党建”不是对线下活动的完全替代,而是两者更好的结合。“智慧党建”可以更好解决时间、场地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增强了学习的个性化和自主化。但因其线上教育的特点,可能会难以保证学习的时间与质量,故对其强化监督需引起重视。一是要重视组织活动的策划,深刻理解“智慧党建”感知化的特点,了解师生的短板和需求,并针对于此进行活动的开展。并深度融合互联网信息技术和智慧手段,在高校内部建立起智慧党建工作的网络宣传阵地,营造智慧氛围。二是规范和健全高校“互联网+”智慧党建平台建构管理制度,在按时、保质、保量上都对党建工作做出实时的预测监督。如云南省红河州充分运用智慧党建实时预警督促落实的功能,将事后问责变成了事前提醒与事中督导,对未完成“三会一课”、未参加组织生活、办理事项超时等行为进行实时监测提醒。三是对高校党员干部关注的时事焦点问题,运用“互联网+”展开良性互动,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提供良性互动的从严治党教育氛围,确保党建活动能稳步推进,持续深入。
(四)强化智慧党建平台的组织管理,确保安全平稳持续运行
“智慧党建”体系建设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程,需要多部门通力协作,需要分散的数据资源统筹整合,需要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共同参与。同时也需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阶段重点推进、需要确保数据安全。所以,统筹组织管理、统筹发展规划、统筹安全保障,全校一盘棋推进十分重要。一是要加强组织管理,对于组织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树立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打造智能化的党建环境。对党建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应进行定期综合评估考核,通过奖惩的方式去激励党建工作的开展。二是加强发展规划,“智慧党建”包含的范围较大,从数据库的构建到智能应用的设置都需要过程与时间,需要按部就班、规范式发展。三是要加强安全保障,“智慧党建”构建的是大数据云图,要时刻防范信息泄露等风险,高校师生应树立网络安全意识,在平台建设方面要在安全性能的提高上下功夫。保证系统安全运行是“智慧党建”体系建设和运行维护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27].http://www.gov.cn/zhuanti/19thcpc/baogao.htm.
[2] 新华社.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12月7日至8日在北京召开.[EB/OL].[2016-12-08].http://www.gov.cn/xinwen/2016-12/08/content_5145253.htm#1.
[3] 劉舒.城市智慧党建的创建逻辑、功能定位与路径选择[J].理论导刊,2018,(6):19-25.
[4] 新华社.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EB/OL].[2019-02-27].http://www.gov.cn/zhengce/2019-02/27/content_5369070.htm.
[5] 滕建勇,曹鹏,杨成龙.高校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现状分析及对策——基于上海高校的调研[J].思想理论教育,2016,(12):74-79.
[6] 宁岩鹏,张玉华.高校智慧党建:“面对面”与“键对键”融合发展[J].人民论坛,2019,(2):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