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思维是创新的基础,没有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创造出新的东西来。通过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来启迪学生的思维活跃,调动学生积极的思维动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这是我们教育者所要实现的目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趣味性的知识点,训练做题检查的习惯,重视学生的体验活动等教学措施及方法,都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全神贯注地进入思维活动之中,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是相当有效的。
[关键词] 创新思维; 数学教学; 体验活动; 趣味性
创新思维是创新的基础。有了创新思维,才有可能进行创新。数学教学中重视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解题能力、运动能力等核心素养的教学内容,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一定的促进和推动作用。通过科学有效的教育措施和方法来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启迪他们的思维活动以及活跃起来,才能使思维向更宽、更深的方向拓展,才有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本文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浅谈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见解和做法:
一.引入趣味性的知识点,启迪学生的思维
无论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他们对有趣味性的东西非常感兴趣,喜欢听、喜欢看,也喜欢琢磨,这对于启迪他们的思维是非常有利的,教师应常重视运用,积极发挥主导作用。 数学知识本身存在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通常不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长时间的这样维持下去,常会导致学生学习的信心。为此,教师的教学要发挥趣味性的知识点来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思考,调动一切力量挖掘学生爆发内在的学习动力和欲望,发挥自身的能力,实现创新思维的培养。
运用学生们感兴趣的例子,能有效启迪学生的思维。小学生处于发展时期,他们对一切动物都很感兴趣,所以在对小学低年级学生传授“2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点时,为了吸引学生集中思想注意力,教师可以合理地创设他们感兴趣的思考和计算情境,比如:“某一动物园,老虎、狐狸、野狼共有18只,这其中老虎有5只、野狼6只,那么狐狸有几只呢”学生们个个精神抖擞,开始动笔列计算式子进行计算了,又接着提出另一个问题:“每一只野狼吃了5斤猪肉,那么6只野狼共吃了多少斤猪肉?”通过这样一系列问题的解决,学生们的学习信心逐步得以提高,思维有了发展,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
二.訓练做题检查的习惯,激发思维的活力
小学生的思想、思维、智力、身体骨胳等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特别是他们思维正在不断发展和形成,心理情绪通常不稳定,做题常马马虎虎、不仔细,缺乏检查的习惯,这是一种不良的习惯,需要数学教师引起足够的重视,教育和指导学生加以改正,养成检查做题,纠正错误的习惯。
有不少学生由于做作业较粗心大意,而且做完后不进行仔细检查,有的甚至做起作用来敷衍了事。针对此种情况,教师要对学生做必要的教育、指导和引导,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改变不良的习惯,要正确对待做作业,指导他们认真做、仔细做,再三检查、复查计算结果。要对个别学生还需做长期的训练,锻炼他们的意志,形成坚强的意志力和持久力,让他们稳定地发展。
爱迪生曾说过:“年轻时不学会思考,你可能永远不会思考。”从而可知,从小就要培养学生勤动手、勤动脑、勤动口的良好学习的习惯,养成善于思考的行为。做作业的过程就是锻炼思维的过程,能促进学生发展思维、形成能力。
三.重视体验活动,促进学生的形成创新思维
以往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工作一向是偏于“多讲,多传递”书本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训练和实践活动”,以而导致学生的理论性强,实践性弱,步入实际生活实践之中工作能力差,效率不高。生活实际证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检验真理,辩别真伪,体现能力。
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学生学习起来较苦燥、乏味,要改变此种状态,教师必须将书本知识与生活体验结合起来,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让学生从生活体验中感受到知识的重要性,体会到生活离不开知识。
比如,在讲解“面积与单位”这一节学科内容时,课内教师可引导小学生测量课桌面积、讲台面积、教师面积,让他们亲身体验1平方分米、1平方米到底有多大?如何换算单位?课外要求他们去测量自家的房屋面积、庄园面积,等等,通过学生亲身的体验,让他们深刻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实际使用价值和应用价值,懂得为什么要学数学知识的这个道理,同时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创新思维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秀娟.新课改下的数学课堂[J].读与写(教研版),2015,(14):(116).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第一民族中学 青海 玉树 刘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