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曦
摘 要:农村党员是党在农村执政的基点和坚强后盾。探究农村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状况,对增强新时代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推进农村经济不断发展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增强农村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党的建设的重大课题,也是一项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伟大工程,本文以交城县段村为例,通过采取问卷调查、个案访谈等方式研究农村党员的政治思想状况,挖掘其中的不足,提出對策建议,为解决新时代农村党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留存的普遍问题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途径。
关键词:农村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研究;对策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9-0071-03
一、农村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一)农村党员
就目前学术界对农村党员的定义来看,农村党员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广义上是指党员的组织关系在乡镇包括乡镇之下的党员;狭义上是指具有农村户籍的党员。《中国共产党章程》(简称《党章》)第一章第一条对党员做出规范表述,“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党章》第一章第八条还规定:“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者其他特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组织和党内外群众的监督。”[1]依据上述规范,本篇文章中所指的农村党员指的是加入中国共产党且党员的组织关系在乡镇及以下的党员。
(二)思想政治教育
毛泽东同志曾经把思想政治教育生动地描述为桥或船,认为只有解决了桥或船的问题,才能完成任务[2]。陈秉公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是特定的社会阶层,为了完成其设定的政治目的而实行的以政治思想为内核的实践活动[3]。张耀灿则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占统治地位的阶层,用特定的理论观点对社会成员施加有目的性的作用,使他们具有社会阶级所必要的道德思想的活动[4]。
综上,思想政治教育是具有科学理论基础和相关先进知识,通过系统教育统一指导社会群体的思想意识与道德意识、塑造合乎社会发展规律的人民的实践行为,其施行需要借助一定的组织方式、网络传媒等手段。
(三)农村党员思想政治教育
农村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是对所有的社会群体在农村范围、在农村党员人群中具体施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共性和个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即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先进理论,个性即农村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规定。农村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下,保证党在农村完成各项任务的有力抓手。
新时代要对农村党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要以党的先进理论、理想信仰、科学方法、价值取向构建农村党员的精神境界、锤炼农村党员的思想品格、规范农村党员的行为标准、加强农村党员完成政治使命的能力,提升广大农村党员的道德素养和理论水平。
指导思想是政党的精神旗帜。探究农村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状况,要从实际出发,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极其看重理论的作用,理论和实践是辩证统一的,必须把理论放在突出位置,凸显党的理论自信[5]。
二、农村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以交城县段村为例
段村位于交城县境东南部平川东端,根据2021年段村最新统计表显示,段村总人数3963人,段村党支部总共有党员80人,其中,男性党员73人,女性党员7人。调查作为谋事的基础、成事的方式,是党的传家宝[6]。本文选取交城县段村党员为研究对象,把握交城县段村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建议。
(一)农村党员队伍结构不够合理
目前,交城县段村的党员结构不太合理。2021年1月最新统计的数据显示,交城县段村总人数是3963人,党员人数为80人,占全村总人数的2%。
从性别结构看,男党员73人,占比91%;女党员7人,占比9%。从年龄结构看,30岁以下党员7人,占比9%;30—40岁的党员3人,占比4%;40—50岁的党员15人,占比19%;50—60岁的党员10人,占比13%;60岁以上的党员45人,占比56%。从文化程度看,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的党员76人,占比95%;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的党员4人,占比5%。从工作情况看,常年在村的党员62人,占比76%;常年在交城县城的党员13人,占比16%;常年在外地的党员5人,占比6%。从参加组织生活的情况看,每月参加组织生活的党员不少于71人,占比89%。从纳新情况看,2013年以来入党的有10人,有5个积极分子。
调查的结果表明,交城县段村党员的数量较少、年龄较大,男女党员的比重严重失衡。这些问题也是大多数农村党员在结构方面存在的明显问题。农村党员数量少、纳新人数不足,很容易造成难以密切联系群众、无法发动群众开展工作、脱离群众实际情况的问题;大多数年龄偏老的党员思想较为保守,不善于学习新时代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步伐并提出新理念;年轻党员数量少,使得发展党员的新鲜血液、蓬勃动力不足;男女比例严重失衡,降低了女性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动力,也难以调动妇女群众对落实政策方针的积极性。上述情况极可能使农村党组织机构的前进动力匮乏,阻碍新时代农村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发展。
(二)部分党员思想政治教育不够深刻
革命理想高于天。目前,大多数农村党员具有坚强的信念。但是,在党员干部中,也有极少数人把共产主义当作无法实现的空中楼阁。衡量一名党员的理想信念是不是坚定,就看他能不能经受重大考验,能不能对工作极端认真负责,这要看长期表现,甚至是一辈子[7]。
交城县段村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状况总体良好,但仍然存在部分党员对其认识不够深刻。少数党员缺乏远见和大局意识,认为共产主义社会难以实现;极少数不能清醒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必要性;还有部分在公私利益方面容易动摇,很难达到崇高的思想境界。这一小部分党员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和理解不够深刻透彻,有待加强深化。
(三)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不够优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的生活有了极大改善,农村的社会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使得农村党员所处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复杂多变。网络信息飞速传播,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蔓延开来。社会上出现一些只重物质利益、办事不公甚至丧失基本价值观念的现象,导致人们思想迷失、价值多元化和物质化,严重影响了农村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极易造成农村部分党员禁受不住社会大环境的严峻考验,在纷杂的形势下,思想发生动摇,方向出现迷失,甚至发生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他们难以自觉主动地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更难以严格要求自己。
三、加强农村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
(一)强化农村党员思想政治队伍建设
1. 健全党员管理,提高党员质量
在党员的管理进程中,要实行严格政策,严进宽出。要有效剔除并及时改变党性不纯、消极腐败的党员。在选拔阶段,重点培养思想觉悟高的积极分子,把好质量关,对于已加入党的党员定期考察,避免腐败现象的滋生。
2. 壮大后备力量,加强党员发展
党组织应加强纳新力度,筛选优秀的人民群众,使其成为准备入党的积极分子,通过教育培训最终发展为党员,多渠道解决农村优秀青年入党难的问题。在党员发展时,广泛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就发展对象、预备党员和党员转正工作组织党员干部、村民代表进行推荐、测评。党员发展时建立差额竞争(比例不低于120%)的体制,设立差额人选。对在认定阶段、政审等过程中不认真或违反发展党员程序的情况,要究查相应的事务责任和惩罚措施。要完善发展党员各环节公示制,村党支部应公示本村发展党员状况的各个环节。针对实际情况,发展党员还应做到以“三个优先”原则为指导:一是年轻人优先;二是高学历者优先;三是女性优先。
3. 完善党员考察,加强党员监督
按期考察和评价党员的相关政务, 衡量党员处理大小事情的效率。把人民群众摆在第一位,综合考量他们的提议。为防止个别基层党组织为完成发展党员工作任务而不加选择的发展综合素质低下的人入党,要严格控制发展党员的总量和质量。要求村党支部在确定培养对象前向上级党委申报计划,由上级党委把关,县委组织部备案,严格按照发展党员程序开展发展计划。
(二)加强农村党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1. 坚定理想信念
坚定的理想信念在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小到个人、集体,大到民族、国家,只有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便能越挫越勇、勇往直前。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缺钙就很容易得软骨病。
实践证明,一个政党要想顽强不屈,所向披靡,要想禁受无数次的坎坷而又再三崛起,必须要有心中的信仰;党员干部只有具备足够坚定的信心、顽强的意志,就能始终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练就“金刚不坏之身”。农村党员必须用正确的理论知识武装自己、强化实践,抓好三观“总开关”,让理想信念变成自己心中不灭的灯塔,做到忠诚且执着、至信且深沉,从而使精神家园日益繁荣。
2. 勤勉服务人民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农村党员应当具备“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觉悟和“治大国若烹小鲜”的观念,勤勉工作,始终为人民服务。党员要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把人民当作老师,虚心向人民学习,应深入农村走访民情,真正做到把群众面对的困难解决好,把群众创造的实践经验总结好,竭力增进人民福祉,不断让人民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要发自内心地爱人民、为他们分忧解难,造福于人民。
3. 立志终身学习
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党员干部要紧密联系实际,毫不松懈地努力,与时俱进地发展,吸取珍贵养分,从人类所创造的全部现代文明思想成果中寻找安邦定国的思想宝藏。“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农村的党员学习必须是包罗万象、与时俱进的,既要在书籍中获得新知,也要在动手中探索新知[7]。农村党员应不断更新和丰富知识,坚持终身学习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三)优化农村党员思想政治育人环境
1. 优化经济环境
在市场经济的催化下,利益多元化、收入分配机制失衡等消极因素严重冲击了农村党员原有的观念和价值取向。农村中的部分党员出现了只管自己和只想玩乐的现象,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优化经济环境要求协调好国家与集体、国家与个人、集体与个人、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物质利益矛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引导农村党员增强全心全意为农村群众服务的宗旨意识,加强党性修养,积极帮助人民群众通过多种渠道致富,协调好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2. 优化文化環境
文化环境对人三观的形成有着不可或缺的导向作用。要想优化农村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环境,一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及其最新理论成果当作核心要素,增强农村党员的政治素养,确立好农村党员的价值取向。二是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对大多数农村党员的影响是深刻而绵长的,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应利用好优秀的传统文化引导、教育农村党员,使其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增强文化意识。
3. 优化社会环境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首先,要改进农村的社会风气。一个好的农村社会风气能够对农村党员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发挥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要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榜样作用;其次,还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遏制歪门邪风和落后思想;再次,加强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筑牢农村党员思想防线;最后,优化家庭环境和工作环境,营建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 十九大党章修正案学习问答[M]. 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7:17.
[2] 毛泽东. 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3] 陈秉公.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
[4] 陈万柏,张耀灿.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
[5]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62-63.
[6] 习近平. 在武汉主持召开部分省市负责人座谈会时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3-07-23.
[7]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404+415.
(荐稿人:侯文华,运城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邹宇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