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生命教育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2021-09-15 02:29石可婧
决策探索 2021年16期
关键词:生命教育困境高校

石可婧

【关键词】生命教育;高校;困境;对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要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了“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2020年9月,国家卫健委宣布各个高中及高等院校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并重点关注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当下,高校如何上好“生命教育”这堂课,已成为学生工作的重点。

一、高校生命教育的困境

國外对生命教育的研究始于1968年美国学者J.Donald Walters出版的《生命教育》。1999年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国内学者开始着眼于生命教育在高校中的应用与发展。由于前期生命基础教育的缺位,造成高校生命教育具有“泛”和“散”的特点。

(一)“热”理论研究和“冷”应用实践

目前国内多数高校将生命教育的理论穿插在已经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或心理健康课教学中,存在着理论色彩过浓、缺乏针对性和实践层面的指导等问题,从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来讲都十分有限。

(二)“重”零散操作和“轻”体系构建

从体系建构总体上看,生命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尚不明确,未形成全国性的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制订并推行的总体计划,导致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水平参差不齐。从开展生命教育的主体看,主要由高校的党团组织、学生工作职能部门及心理辅导中心等相关人员,以及活跃在学生工作第一线的高校辅导员和心理咨询人员组成。

(三)“多”单兵作战和“少”通力合作

大多数学者认为当前高校开展生命教育过程中存在高校、政府、家庭、大学生协同效应单一的问题,无法形成资源互补效应。譬如:社会生态缺乏有效支持,结构性差异减弱生命教育整合效力,社会环境制约生命教育发展等观点。由此可见,从当前高校生命教育的开展过程来看,普遍存在生命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的现状,主要依靠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来达到生命教育的目的,缺乏相对专业的、系统的生命教育课程,生命教育的周期短,无法真正达到生命教育的理想效果。从当前高校生命教育的内容来看,普遍存在内容单一片面的情况。生命教育应该包括自然生命教育、社会生命教育和精神生命教育等方面。但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内容主要围绕交通安全、宿舍安全、心理健康等,缺乏相应的技能和实践层面的生命教育,难以入脑入心。从当前高校生命教育的教师队伍来看,生命教育教师队伍薄弱,主要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心理健康指导教师以及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要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进行教学,难以开展相应的生命教育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指导教师负责帮助疏导大学生心理问题和应对大学生危机事件,与生命教育还存在一定差距;辅导员侧重于学生日常管理,在生命教育的专业性上有所不足。

二、 高校应对生命教育困境的对策

(一) 发挥高校生命教育主阵地作用

第一,高校应根据生命教育的特点设计课程内容,并配备专门的教材,引进专业的师资力量,把生命教育作为必修课纳入学科课程体系,通过开设独立的生命教育课程,使学生正确对待人生中的挫折和逆境,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第二,应注重跨学科的联系,加强与人文哲学、社会科学等大文科课程的结合,使显性课程融入生命教育的教学中。第三,应推动生命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高校不仅需要大力引进高学历相关人才,还需要扩大生命教育主体,压实高校所有员工的育人责任。通过进修、短期培训、座谈研讨等方式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教学效果。第四,应不断拓宽生命教育“第二课堂”,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借助学生社团开展素质拓展类的公益活动和专项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引导学生热爱生命。第五,探索“互联网+教育”生命安全教育新模式。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抢占”网络生命安全教育阵地,利用网络传播快、信息针对性强的特点,建立融媒体平台,加强理论知识的传播,发布健康积极的生命教育信息。同时推出网络心理自测和心理咨询服务平台,帮助学生迈出心理咨询第一步,扫清学生成长路上的障碍。

(二)发挥政府、社会、家庭多方协同联动作用

1.政校合作。针对目前我国高校生命教育比较薄弱的现状,政府应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做好顶层设计,设置专项研究课题,组织专家编写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教材,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生命智慧和教育资源,为高校生命教育的深入开展提供重要保障和支撑。同时呼吁社会赞助和企业投资,让更多人关注并参与到高校生命教育的发展之中。

2.校外联动。充分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力量助力生命教育。一是高校应与社会协同建立一批公益性生命教育专题活动场所,组织学生进行参观体验。如医院的临终关怀服务和体验、社会公益组织的志愿服务、殡仪馆的死亡教育,等等,以此引导大学生正视生命教育。二是通过邀请社会各界杰出人士进校园,面向大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引导其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三是通过与校外研究机构合作,联合培养复合型生命教育人才,构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教师团队,将生命教育的人才体系发展壮大,更好地为高校生命教育发展服务。

3.家校互动。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与沟通,形成家校生命教育合力。高校学生来自五湖四海,物理距离制约着学校与学生家长的联络,造成无法及时深入地把握学生思想动态的情况。因此,高校更应对每一位学生高度负责,主动作为,搭建家校网络交流平台,定期召开线上家校联系会,引导家长关注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同时更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和精神健康,赢得家长对生命教育的理解与支持,更有利于巩固高校生命教育的成果。

三、结语

在高校引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家庭关怀的多措并举下,高校生命教育的路径不断拓宽。通过生命教育,使大学生掌握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安全知识,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生命责任感和应对事件的行为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以及减少事故对学生的伤害,保护学生健康成长,为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夯实安全基石、营造安全氛围、建设安全环境。

参考文献:

[1]冯建军.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实施[J].思想·理论·教育,2006(11):107-111.

[2]雷静,谢光勇.近十年来我国生命教育研究综述[J].教育探索,2005(5):20-24.

[3]索文斌.生命教育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与思考[J].江苏高教,2010(4):130-132.

[4]赖雪芬.在大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的途径[J].教育评论,2005(01):29-31.

[5]陆云峰.面对疫情,请上好生命教育课[N].江苏教育报,2020-02-12.

[6]钱夙伟.“死亡教育课”实为生命教育[N]. 中国妇女报,2018-11-13.

【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想政治工作专题项目)“生命教育视阈下高校学生工作的困境与解困研究——以江南大学为例”(2020SJB0360)、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辅导员工作研究委员会专项课题“后疫情时代高校学生工作生命教育实施路径探究”(20FYHYB01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江南大学)

猜你喜欢
生命教育困境高校
困境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