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玉皇 Wang Qiyuan
摘 要:金融专业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金融专门人才。当前,我国金融学科具有门类齐全的特点。但是金融学科面临以金融科技为核心的新金融现实挑战。这使得传统金融学科面临实践性不强、复合交叉性较弱等情形,新金融深度影响金融学科的内涵和外延。因此,高校应该在新金融现实背景下对金融学科建设进行重新定位,在金融学科国际化、实践性、学科交叉等方面进行深化调整。
关键词:新金融;金融科技;學科交叉;实践性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24-0093-04
Abstract: The finance major has trained a large number of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for our country. At present, my country's financial discipline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lete categories. However, the financial discipline is facing new financial challenges with financial technology as the core. This makes the traditional financial disciplines face the situation of not strong practicality, weak composite and intersecting nature, etc. The new finance deeply affects the connotation and extension of the financial discipline. Therefor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reposition the financial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financial reality, and make deep adjustments i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practicality, and interdisciplinary aspects of the financial discipline.
Keywords: new finance; fintech; interdisciplinary; practice
一、金融学科发展现状
近十几年来,金融学一直是高考热门专业,同时也是考研的热门专业。金融学属于应用经济学的范畴。金融学主要研究不确定条件下金融资源的跨期配置问题。金融学主要可以区分成商学院模式和经济学院模式。目前高校多设置金融学本科及研究生课程,重点财经院校设置金融学博士课程,进行金融学博士研究生的培养。金融学科的发展现状如下:
(一)专业课程设置覆盖面较广,课程数理化程度高
金融学科主要可以分为宏观金融学和微观金融学。目前各大高校设置的金融学本科专业均包含宏观金融学和微观金融学课程。宏观金融学主要包括:货币金融学、中央银行学、宏观经济学、国际金融学、金融经济学等学科。微观金融学主要包括:证券投资学、公司金融学、金融市场学、金融工程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等课程。与此同时,还有许多方法类的课程,如金融计量学、投资交易模拟等课程。总之,金融学本科课程的设置,内容较为丰富合理。此外,一些高校开设的研究生课程,主要是对本科课程的扩展和延伸。
不同其他的应用经济学课程,金融学课程的数量化程度较高。一方面:宏观金融学课程需要用到动态优化,计算机模拟,一般均衡、高等概率、理论计量等数理知识。另一方面:微观金融学课程需要用到随机过程,随机微分方程、测度论、计算模拟和编程的数学课程。应该说金融学课程尤其是高级课程的学习需要有较好的数理基础。一般而言,金融学学习的难度和门槛高于其他应用经济学科。
(二)人才培养质量及规模不断提高,研究水平日益提升
财经类高校近几年学生生源普遍较好,尤其是金融学专业的学生生源。在宽口径、厚基础培养模式下,这些学生的学习能力强,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较高。他们不但具有良好的经济学理论及数学理论基础,还掌握了计量及数据分析能力。一般来说,金融学专业的同学不会转专业,这为以后进一步深造提供了优质生源。此外,近年来各大高校纷纷设立金融学专业硕士学位,吸引了其他专业优质生源,金融学人才培养规模逐年增加。
与其他学科的学术研究基本类似,我国金融学的学术研究水平和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现阶段我国高校引进的青年教师学术基础普遍扎实,学术研究能力相对较强。与此同时,国内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和水平日益提高。这意味着我国未来金融学科研究具有更好的人才梯队和生力军。部分高校青年教师已经在金融学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尤其是在微观金融领域,如公司金融等方向,与国际同行日益接近。但宏观金融研究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金融学科的理论体系较为健全,研究方向较为丰富
目前金融学专业的理论基础较为完善,如宏观经济学中中央银行理论、金融中介理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供给与需求理论、国际收支理论、均衡汇率理论等等。这些理论和宏观经济学一般为均衡理论,总供给总需求理论非常一致。宏观金融的理论体系对相关实证课程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微观金融理论也有了较为完善的理论框架。例如:资产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无套利定价模型、有效市场假说、委托代理理论、合同理论、市场微结构理论、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等等。微观金融理论框架是现代金融理论的基石。我国早期的金融学主要关注货币信用、银行信贷、国际金融等理论,大多属于宏观经济的研究范畴。随着金融活动在社会经济领域的不断渗透,金融学更加重视微观主体行为的研究。资产定价、投资组合和公司财务等理论及模型逐步被引入金融学。值得关注的是,随着金融活动范围的不断拓展,金融学与其他学科出现交叉融合,包括金融工程、金融计量、金融风险管理等方向。目前,我国高等院校金融学科具有宏微观兼容、学科方向齐全的显著特点。宏微观兼容是我国金融学专业的一个特点,希望以后能够进一步转化为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