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斌
摘要:森林资源在人类社会的生产以及发展过程中,属于一项最重要的能源,可以为社会发展提供重要的能源支持,其中森林资源作为自然资源中的重要部分,在社会的发展中发挥著重要的作用。国有林场是在我国林业结构中属于最重要的部分,其在森林资源的保护以及培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国有林场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也逐渐的突出一些问题,如何有效的加强国有林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体系建设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国有林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体系建设入手,提出有效的建设策略。
关键词:国有林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体系建设;探索
国有林场一般都位于地理位置优越的生态区域,在林业生态系统建设中处于主导地位,其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森林资源的培育、保护和管理。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森林资源也遭受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森林资源的数量也呈现下降趋势,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做好森林资源的保护工作已经越来越重要。而加强国有林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体系的建设,对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以及国有林场的发展均有重要意义。
1 国有林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国有林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简单来说就是指充分的发挥林业部门的作用,并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使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来加强对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的培育、管理以及保护,其目的就是提升森林资源的质量,增加森林资源数量以便充分的展示出森林资源的综合效益,进而更好的促进国有林场的稳定发展。而加强国有林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国有林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体系建设是我国国有林场建设和发展的一大趋势,是提高森林整体生态功能的重要举措;其次,是社会经济发展下的必要需求,做好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工作,能够起到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等重要的作用,尤其在生态环境的建设和维护上有重要价值,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最后,国有林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体系建设,对推动现代林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有效举措。
2 国有林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体系建设的有效策略
2.1 建立完善的国有林场森林资源保护机制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国有林场的发展矛盾也愈加的突出,尤其在森林资源的保护方面,出现了较为复杂严峻的问题,越来越多的森林资源被浪费,正是鉴于这一情况,就更加需要建立完善的国有林场森林资源保护机制,并以国有林场的全体员工为主体,构建专业的护林员队伍,保证能够有效的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同时还需要做到岗位职责的进一步明确,保证职责具体落实到每个人,并制定完善的奖罚制度,来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保证森林资源的保护工作得到有效精准的落实。
2.2 完善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能够有效的提升国有林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效果,加强对国有林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是十分关键的,首先,需要加强护林阵地建设,来有效的规避森林火灾以及病虫害对森林资源的影响;其次,完善林场的基础设施条件,国家也应该给予一定的扶持,加强林场道路建设以及电力网络的升级,从而充分的发挥出国有林场对生态安全建设的促进作用。
2.3 构建完善的森林资源监测体系
构建完善的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也有重要作用。首先,需要打造高素质的监测队伍,保证可以积极落实监测工作,更好的促进我国林业的现代化发展;其次,建立完善的地面视频监控系统,保证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避免火灾、病虫害、滥砍乱伐等情况的发生;再次,建立完善的数据库管理体系,做好相关数据和信息的采集以及分析工作,及时更新森林资源“一张图”,促进森林资源管理能力和水平的提升;最后,积极贯彻和落实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制度,并结合森林资源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森林经营方案和发展中长期规划。此外,还需要加强对破坏森林资源行为的打击,严格的落实《森林法》及相关的制度和法律,一旦发生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就必须严厉的打击,不断增强管理和惩罚力度。
2.4 建设专业的管护队伍
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更需要有专业的工作人员负责,因此加强专业管护队伍的建设也是十分关键的。首先,可以引进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利用多种渠道吸收更好有经验的人员;其次,还需要对现有的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以及责任意识,并加强对森林防火、病虫害监测与防治等方面知识的教育和培训,保证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能够得到有效的发展和提升,使其更好的为森林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做出贡献。
3 结语
新时期下,做好国有林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体系的建设愈加的重要,其对森林资源的保护、生态环境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均有十分重要意义,所以必须要充分的认识到其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以便更好的推动皖东林业事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罗欢.国有林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体系建设探索[J].农家科技,2019(4):184.
[2] 苏振飞.有效保护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的思考[J].绿色科技,2018(3):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