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录锋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选编了不少文言文,学生从三年级开始接触文言文,学习文言文。对于初学者而言,文言文是有一定难度的。我们应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不畏惧文言文,甚至喜欢文言文呢?著名特级教师王林波在执教四年级下册《囊萤夜读》一课时,巧妙地引导学生,让学生发现、总结,然后扎扎实实地训练,效果非常好。
【片段一】
师:同学们,这篇文言文看着很短,但意蕴很深刻,我们必须理解意思,特别是理解重点字的意思。来看第一句话: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哪个字的意思你不理解?
生:我不理解“恭”和“通”的意思。
生:我想知道“倦”和“勤”的意思。
师:同学们,学习文言文,学习古诗词,我们都会遇到一些不理解的字,怎样才能理解呢?你有没有什么经验或者办法?
生:可以问别人,也可以看注释。
师:我们赶紧看看注释,有没有收获?
生:“恭”的意思是谦逊有礼,“通”的意思是通晓、明白。
师:一看注释,这句话的意思就明白了。车胤这个人怎么样?
生:车胤这个人谦逊有礼,他勤奋不倦地读书,十分博学。
师:看注释这个方法真好。刚刚有同学问到了“倦”和“勤”的意思,不理解就要看注释,大家赶快在注释中找一找,说说你的收获。
生:我没有找到这两个字的注释。
师:看注释这个方法虽然很好,但是有时候没有注释,那怎么办呀?
生:可以给这个字组词。
师:你能不能试试看?
生:“倦”可以组词“疲倦”,“勤”可以组词“勤奋”。所以,“倦”就是疲倦的意思,“勤”就是勤奋的意思。
师:这个方法太好了!原来我们还可以通过组词,也就是扩词的方法来理解不认识的字。车胤非常勤奋,甚至不知道——
生:疲倦。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学习文言文,看注释、扩词都是很有效的理解字意的方法。
【赏析】王林波老师让学生理解字意,并没有直接出示字的意思,而是让学生回答用什么经验或者办法去理解字意。学生当然想到看注释。王老师让学生在注释里找,学生很快就找到了,王老师给予学生真诚的鼓励。接着,又让学生去找另外两个字的注释,注释里没有,王老师再度让学生想办法。此举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学生想到给这个字组词的方法,结果竟真能解释出字意。接下来,王老师水到渠成地总结理解文言文字意的方法。王老师从一开始就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积极思考,没有喧宾夺主地抢夺学生学习的权利,真正做到了“让学”。
【片段二】
师:在我国古代,像车胤这样勤奋的人可不止一个,你还知道谁?
生:匡衡,他凿壁偷光看书,很勤奋。
师:是的,匡衡非常勤奋,大家看,这个人就是匡衡(出示图片)。匡衡是西汉的经学家,这就是凿壁偷光的故事。
(出示《凿壁偷光》: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己读。要理解文言文故事,有两个方法特别重要,还记得吗?
生:可以看注释,也可以扩词理解有些字的意思。
师:好,我们现在自己默读,用这两种方法试着理解这个文言文故事的大意。
(生默读课文,思考意思)
师:我们来交流交流,“逮”“乃”分别是什么意思?
生:“逮”就是到、及,“不逮”就是燭光照不到。“乃”是就的意思。我们可以看注释。
生:看注释我还知道了穿壁的意思,“穿”是凿的意思,“穿壁”就是在墙上打洞。
师:看注释这个方法还真管用啊!这里有个“烛”,什么意思?
生:蜡烛。扩一下词就明白了。
师:邻居家有蜡烛,而他家没有,所以他只能是“穿壁引其光”。“引”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引入,引过来。也可以通过扩词的方法来理解。
师:“以书映光而读之”中“映”是什么意思?
生:映照。
师:能想象那个动作吗?他读书的位置一定在哪儿?
生:墙角。
师:洞在哪里,光就在哪里;光在哪里,人就在哪里。匡衡只能靠在墙角,借着微弱的光来读书,很辛苦,但是他没有放弃。无论是匡衡,还是车胤,都值得我们学习。联系自己的学习情况,说说你的感受。
生:他们做得太好了!我一般学到晚上8点,把作业做完就睡觉了。而他们平时都是夜以继日地读书。
生:他们在没有光的艰苦条件下都要读书,我们现在更应该好好读书。
师:对,我们要像他们一样,平时也要勤奋学习。
【赏析】学生仅仅知晓学习方法还不够,还要及时地运用、训练,才能熟练地掌握方法。王老师在拓展阅读环节,出示另一则关于勤奋读书的故事,让学生通过看注释、扩词的方法理解字意。学生不仅理解了字意、句意,更对人物品质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与认识。这样的训练扎扎实实,这样的拓展与单元人文主题相契合,两者融合,相得益彰。
王林波老师的这节课,看似简简单单,其实不然,其与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有着较大的差别。传统的教学方法大抵是学生看注释,教师补充没有注释的字的意思,再串讲文意。而在这节课中,王老师始终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先导,对于学生的回答,均给予真诚的鼓励。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自然不会对文言文产生畏惧之情。
这节课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王老师巧妙地引导学生去寻找学习方法,也就是理解字意的方法——看注释法和扩词法。王老师没有机械地直接讲出看注释法,而是让学生去讲,此后学生又思考出了扩词法,学生讲的意义远远大于教师讲。除了对方法的归纳,重点还在训练上。王老师借助两个文本,让学生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对这两种方法必然牢记于心。
在课堂上,我们大多数教师基本上占据了不该占据的主体地位,而王老师却始终鼓励学生去思考、总结、运用。在这样的课堂上,学习是真真实实地发生着的。王老师站在学生的身后,真正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王林波老师对学生进行巧妙的引导,对学习方法进行扎实的训练。这些,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真实,我们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得到更大的提升。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平湖街道辅城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