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课堂,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

2021-09-15 08:05徐玉峰宋君山立
江西教育B 2021年8期

徐玉峰 宋君 山立

作者简介

徐玉峰,1968年5月出生,现任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區金桥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

在教育教学中秉承“做最好的自己”的“金桥精神”,先后荣获郑州市文明教师、郑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郑州市金水区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多篇论文荣获河南省、郑州市一、二等奖,多次指导教师在优质课比赛中获奖。

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我们基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理念,提出了“求真教育”的办学主张,并努力探索实践,将之落实在课堂教学中。“求”是“探寻”的意思,既是过程,又是方法。学生在课堂上探求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所学知识的内涵,形成自己的见解、观点,掌握学科真谛,形成学科核心素养。会求真知的学生就是具有学习能力的人,指向关键能力这一核心素养。“真”是做真实的自我,能接受自己,更要不断超越自我,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指向必备品格这一核心素养。

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求真课堂”,即遵循教育教学发展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知行合一为原则,回归课堂教学的本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健康、持续的发展。

一、真情境:营造核心素养发展的优良环境

教师在课堂上努力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情境,用真实的情境呈现问题,营造解决问题的环境。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会产生强烈的代入感,更能激发探究、解决问题的兴趣,使学习更加真实、有效。

案例1:真情境是真实的

张瑞敏老师在执教“卫星运行时间”一课中,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我国“银河号”集装箱轮船,从我国码头出发,途经不少国家,当时我国船只的导航信号被美方强行关闭了,导致我国船只被迫在海上漂流了近33天,根本没有航线可言,甚至连方向都难以辨认;如今,我国已经有了自己的北斗卫星导航。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1圈需要114分钟,那绕地球21圈需要多少时间?

这个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爱国心,而且为新知识的讲解做了充分的准备,自然而然地将学生吸引到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中。

案例2:真情境有学科特色

邱芳芳老师执教的《小鸡的一家》一课。在教学中,她创设了这样的情境:

同学们,我们来玩一个“我做你猜”的游戏。请你们认真听,仔细看,猜一猜是什么动物?

教师演唱:

伸长脖子在唱歌,喔喔喔,喔喔喔。

跳出草窝在唱歌,咯咯咯,咯咯咯。

跑东跳西在唱歌,叽叽叽,叽叽叽。

邱老师通过猜谜语的活动,引出大公鸡、母鸡和小鸡。接着,她引导学生模仿大公鸡的叫声、母鸡的叫声、小鸡的叫声。她通过“听一听这首歌曲,想一想需要带着怎样的心情演唱”活动,自然而然地将学生引入新课的学习中。

邱老师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引领学生走入新课,促进学生感受音乐之美。这样的教学情境,基于歌词的内容,通过猜谜语的方式进行有效引导,也将歌曲的主旋律呈现了出来,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突出学科特色,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学习内容,在真情境中促进学生思考、成长。

案例3:真情境可以唤醒学生的认知

吕杉杉老师在执教英语there be句型(复习课)时,创设了走进动物园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对话中复习已经学过的there be句型。接着,他指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整理和展示。

吕老师先引导学生走进自己创设的走进动物园的情境:走进动物园,学生会看到一些动物,然后进行一些练习和对话,在操练和对话的过程中,自然而然会用到there be这种句型。所以这样的情境是真情境,是引导学生进行复习的一种真情境,能促进学生对there be句型的理解,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的智慧学习。

好的情境就是不断地唤醒学生原有的认知。教师在复习课中创设真情境引导学生复习,在复习的过程中用思维导图呈现教学内容,可以让英语复习课更加有效,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的真情境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同时促进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主动整理、复习,让复习课真正有效。

案例4:真情境可以引发认知冲突

刘艺老师在执教人教版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图形与几何”时,先请学生展示自己梳理的思维导图,然后从中选出几幅较受欢迎的漫画,让学生辨析。学生在课堂上找到并辨析轴对称图形,求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通过创设这样的情境,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知识点,在不断辨析的过程中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进步。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出示的漫画极具个性,将抽象的定义或规律用生动的图画演绎出来,深受学生的喜爱。这样的情境能更好地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提升认知能力。围绕易错点不断进行辨析,学生在辨析中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不断完善认知结构。教师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打造复习课,这样的复习课不但精准,而且多了一些趣味性。

漫画引出的辨析正是一个很好的、真实的疑难情境,也是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情境,可以促进学生在积极思考的过程中提升、发展,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完善。

真情境是唤醒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是激发学生思考的情境,是角色体验的情境,是具有学科特色的情境,是点燃学生热情的情境,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在真情境中,学生在不断思考的过程中得到提升,真正促进了其智慧学习的发生。

二、真问题:确立核心素养发展的正确方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如果有疑问,就会引起心理上的困惑,产生认知上的冲突,进而拨动思维之弦,激活学习动机。因此,要形成一个“真”问题或要使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教师必须营造对学生来说充满疑问并能充分调动学生情感、激发探索欲望的情绪氛围,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

案例5:真问题是核心的问题

冯媛媛老师在执教《坐井观天》一课时,她是这样引导学生思考的:

板块1: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一下: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

板块2: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青蛙说的话,用波浪线画出小鸟说的话,读一读,想一想,它们的说法为什么不一样?

冯老师通过这两个核心问题引导学生阅读,对于小鸟和青蛙的对话,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这样的教学环节抓住了核心问题,以读促思,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和提升。冯老师真正地用核心问题引领学生的阅读、探究,让学生在阅读中成长,在阅读中思考。教师要抓住核心问题,真正让求真课堂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聚焦真问题,进行真探究,提升语文素养。

案例6:真问题是真实的问题

在复习课研讨活动中,王纪红老师执教了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第八单元的复习课。这节复习课教学板块明确、条理清晰。王老师首先聚焦字词,在学生课前梳理易错字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辨析易错字词,在辨析的过程中不断地加深学生对易错字词的理解,从而帮助他们扎实地掌握知识。

我认为,复习课聚焦学生的易错点就是聚焦学生复习过程中的真问题,聚焦学生学习中的真问题,能够较好地提高复习效率。

聚焦真问题,进行真辨析,能不断地促进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对知识点进行有效的梳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得到真正的实现;聚焦真问题,能够让学生在聚焦自我问题的过程中,对易错知识点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让学生通过辨析更好地掌握所学的内容,真正达到复习应有的效果。

三、真探究:经历核心素养发展的具体过程

陶行知先生认为,在做中教乃是真教,在做中学乃是真学。所有的学习结果都应当是在探究的过程中得到的,探究学习也是求真课堂的主要学习方式,学生利用获取到的已有信息,以问题为导向,深入思考,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形成自己的体验和认知。在探究过程中,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通过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促进师生、生生之间思维的碰撞,真正地实现教与学的翻转。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由被动地学转变为主动地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案例7:真探究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张瑞敏老师在教学计算114×21时,先引导学生进行尝试,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先后呈现出4种方法,具体如下:

在4种方法展示的过程中,张老师再引导学生介绍思维过程,最后聚焦竖式计算。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接着,张老师让学生找一找这4种方法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探究,不断总结计算方法。在多种方法呈现之后,又让学生注意各种方法之间的联系,最后强化竖式计算,始终让学生处在学习正中央。真探究不断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的思考,加强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促进学生正确理解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案例8:真探究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科学探究是科学课的活力所在。周晓钧老师在执教《从“天圆地方”说起》一课时,让学生拿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然后思考3个问题:

问题1:仔细观察地球仪,你们发现了什么?

问题2:你能找到自己的家乡吗?

问题3:地球仪上的线表示什么?

学生围绕这3个问题,先观察地球仪,再进行讨论交流,周老师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真探究为这节课的学习做了充分的准备,周老师能够引导学生在观察地球仪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思考,最终学会地球仪的知识,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案例9:真探究形成独特体验

毛静老师在教学《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一课时,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提问。一个女生问:“小女孩的妈妈为什么只生一个而不多生几个孩子?”乍一看,这个问题似乎与本节课教学并无關系,偏离了课文本质,但毛老师并没有简单地否定或回避它,而是将问题又抛给学生,启发学生从文中找线索。结果学生给出了很多答案:“文中写小女孩的妈妈每天到外面挣点儿生活费,可以知道她们家里已经很穷了,没有能力再养育其他孩子。”“小女孩身体不好,妈妈照顾她一个就已经很辛苦了。”……

看似与课文毫无关系的问题却让学生更深入文本,有了新的发现。这一教学环节的处理正是体现了“求真教育”的本质,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真实的想法,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带领学生走进学科知识的深处。学生通过这样的真探究,进行个性化、多元化的解读,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

案例10:真探究促进迁移和运用

常静静老师在执教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整理复习课时,引导学生在自主复习的基础上呈现单元主题,然后在回顾单元主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梳理本单元的内容。教师根据单元要素和学习要点,节选了《黄果树瀑布》的阅读理解题目,引导学生采用这个单元的学习要素和学习要点进行学习和探究。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对已经学过内容的总结和提升,而且可以看到对原有认知经验或者单元学习主题的深化。常老师通过《黄果树瀑布》的有关题目的练习,引导学生真正在学习的过程中探究,在学习的过程中运用和提升,这样的教学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更好地站在思考的角度进行成长和发展,也有利于学生将单元要素运用到学习过程中,提升思维能力,促进语文素养的形成。

在真探究中,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而且运用所学内容解决新的问题,经历知识发展的过程,提升学习能力。

四、真评价:彰显核心素养发展的充实样态

求真课堂的评价是多元的评价,不以知识的对错、表述的好坏来评判学生,而是鼓励学生形成独到的见解,了解学科最本质的东西,对学生求知的态度和精神进行积极的肯定。求真课堂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评价方式,在开放多维的评价中,树立说真话、求真知的学习品质。

案例11:真评价扎根常态教学

边清香老师执教的Colours一课,较好地彰显了真评价的理念,用真评价促进真课堂走向深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边老师采用小组激励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很多老师都认为这没有什么新意,但边老师的小组激励评价与常态的评价有机结合,是评价系统的一个子链,是基于常态的、扎根在学生中的,且学生认可的评价。所以,真评价是基于常态、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的评价。

案例12:真评价激励学生成长

《灰雀》是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以对话的形式,写公园里的灰雀不见了,列宁知道是小男孩儿偷偷抓走了灰雀,但没有直接批评他,而是通过与他亲切的交谈,感化了男孩儿,使他主动放回灰雀,表现了列宁对小男孩儿的尊重与呵护。

刘敏玲老师在执教這节课时,先让学生初读这篇课文,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要求读出对话的语气。

在学生分角色朗读之前,刘老师先让学生进行理解感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展示环节,有的学生关注到了重音,但读不出变化;有的学生关注到列宁的性别和年龄,但没关注到提示语“自言自语地说”,没读出“说”的语气。

在学生分角色朗读后,学生读出了自己的理解,刘老师是这样进行评价的:

你的朗读特别感染人。首先,你关注了列宁的性别与年龄,声音粗粗的,语气温和;其次,你关注了提示语,读出了列宁自己低声和自己说话的感觉,听起来特别自然;最后,你关注了列宁的“言外之意”(用亲切的话语感化小男孩儿,让他放回灰雀),在“多好”和“可惜”这两个关键词上加了重音,而且一个重读,一个慢读,读出了列宁惋惜、担心的语气和心情。这样的朗读就叫抑扬顿挫,入情入境。

在刘老师的评价语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叫“润物细无声”。刘老师针对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进行有效的评价引领,这样的评价针对性强,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到达心灵深处。”评价是一门艺术,精彩的课堂评价能够使学生在评价中正视自己,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流动和碰撞,使学生真正得到提高和发展。

实践证明,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真评价,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教学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求真课堂一定是把握学科本质的课堂,一定是儿童立场的课堂。求真课堂强调看见真的儿童,直面真的问题,采取真的措施,促进真的发展。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求真课堂的“四真”已深深扎根在教师们的心中,从备课到上课再到课后反思,“四真”理念贯穿始终,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新样态。这样的课堂更加真实,也更加朴实,是真正促进学生成长、引导学生求真的课堂。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金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