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跃忠
周末,端坐于书房,随手又翻起了肖川老师的《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一书。随着书页的折返,我读到了提高教师幸福指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读到了积小成以成大成的客观性和现实性,读到了现代教育的功利性和公益性……我深深佩服于肖老师的专业、专注和专长,也深深折服于肖老师的独特感受、独立思考和独到见解。
读之,思之,悟之,我越来越感觉到,想要有“诗意”的教师生活,首先要有“诗意”的教学生涯。那么如何来进行“诗意”教学,培养自己“诗意教师”的专业道路呢?
练术
“术”就是知识和技术。传授给孩子一定的知识和技术,是教师工作的第一要求和第一目标。爱因斯坦说,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以往,我们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得准备一桶水,而且必须是一桶活水。但是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社会的迅猛进步,知识的更新越发迅速,现在的教师必须是一汪源源不断的活水。所以,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要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持续不断地学。
“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导犹在耳边回响。正如肖川老师所说,深度阅读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底子。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名教师的精神成长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当然,除了向书本虔诚叩学外,我们还要向学生学,向生活学,向社会学;要打开所有感官通路,展开一切思维线路,系统结构化地深入学。
那么,与“练术”相对应的,学生学习的第一层级就是“知道”,就是简单知识的获取和基本技能的习得。在这里,教师要有耐心和细心,关键是要有爱生之心。
寻法
“法”就是方向和方法。水性虽能流,不导则不通;人性虽能智,不教则不达。这里的两个关键字“教”和“导”,连起来就是教导。现在学校都有一个教导主任的岗位,我想可能和这个有关吧。那么,如何“诗意”地引导孩子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呢?我想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教师要给孩子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要尊重孩子,不要急于对他做出或好或坏的评判。在工作中,教师要时刻注意善于放手、勇于放手、敢于放手,千万不要随便出手,更不能肆意插手。要舍得给孩子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机会,不要急于求得现成的结果,要允许孩子犯错。
肖川老师在《教师的“六个学会”》一文中,首先就讲到了要“学会等待”,从容等待,不急于求成,不心浮气躁,不一气呵成。我依然记得,2016年南京中考作文题“让我想一想”,一个孩子就非常有意思地写到了自己的数学老师,雅号“一休哥”。这个老师非常有特色,每次学生去问问题时,他总是说:“让我想一想……我也不是很确定,要不你们再思考一下?”正因为这个老师的无数次“让我想一想”,反而给了孩子们无限思考的时间和机会,班级的数学成绩奇迹般地突飞猛进。我想这个老师不是真不知道,而是在智慧地启发学生。任何事物都是辩证的,都是有两面性的。你勤快,学生就懒惰;你懒惰,学生就勤快。
其次,教师要鼓励孩子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要经常给孩子确定的感觉,让孩子们认识到独立思考的重要性、独特性和有趣性。孩子的每一个观点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奇妙无比的。
清代张潮在《幽梦影》中说道:“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唐代高僧青原行思曾说过:“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揭示了不同个体对事物的感受是不同的,哪怕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段的感受也是不尽相同的。所以,人与人之间最大的不同,就是感受的不同;当然,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不同,才有了我们这个丰富多彩、美丽奇妙的世界。思想只有在多次碰撞中,才能产生智慧的火花。肖川老师说过,“湿柴在烈火中也会燃烧”。我们要不断引导和巩固孩子正确的思考路径,进而让他们形成自己独有的学习方法,找到自己的努力方向。
最后,教师要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陶行知曾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我们要努力呵护好每一个孩子的尊严,因材施教,应材施策,要进行“个性化的定制,柔性化的教育”;要让孩子认识到自己是独一无二的,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胆量,耐下心来,沉下心来,有信心地去探索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学习方法。
那么,与“寻法”相对应的,学生学习的第二层级就是知识的集成、系统的形成。教师工作要用心,关键是要有用法之心。
闻道
“道”就是根本和原理。中国是一个讲究“道”的国度。可以说“道”渗透到了我们社会的各行各业、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茶道、孝道、商道……我們都知道“半部《论语》治天下”,但是我们不要忘记,孔子的老师——老子,他的《道德经》也蕴藏着丰富的文化精神力量。
所以,教师也应该在平时的工作中,引导孩子透过现象看本质。比如,《道德经》里“水利万物而不争”“无私为大私”等观念,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不但要自己学好,而且要尽可能地帮助同学学好。毛泽东曾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学生除了要搞好自己的学习外,也要帮助同学,因为“教是最好的学”。不要以为帮助同学会耽误自己的学习,其实这在某种程度上反而会成就自己。
佛教鼻祖释迦牟尼传道多年,弟子无数,但弟子们都没有成佛成仙,最后只有他自己成功了,也就是“本欲度众生,反被众生度”;引用到学生身上就是“本欲帮同学,反被同学帮”,其实也就是我们一直积极倡导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互助思想。马云曾在浙商大会上这样讲过:“你帮助了一个乡的人,你就是乡长;你帮助了一个市的人,你就是市长;如果你谁都没有帮助到,那你就什么也不是!”
所以,我们要从各方面去影响孩子,而不仅是知识方面。如今,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5G技术的普及,知识已经平民化、普及化和扁平化,获取知识的渠道无限拓宽,简单的知识教学已经落伍。“所见即所得”将变成“所想即所得”。我们应该尽可能帮助学生获取判断、认识和掌握事物根本与原理的能力,进而使他们慢慢地认识世界,认识自己,找到自我。萧伯纳说,人生其实就两天,一天是出生,一天是找到自己。出生就是肉体的脱胎,找到自己就是精神的脱胎。只有找到了自己,才有可能成就自己,创造奇迹!
那么,与“闻道”相对应的,学生学习的第三层级就是智慧的形成,具备独立思考和运用知识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教师的工作需要静心和潜心,关键是要有恒久之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每一个季节都有每一个季节的特色。同样,每一个孩子都有属于他自己的独特花季。让我们“诗意”地静待花开吧!
所以,老师们,请务必在繁忙的工作中努力践行“练术、寻法、闻道”的智慧教学策略。在学生诗意学习、羽化成长的同时,你也能收获独属于自己的“诗意生活”,收获属于你的“诗意教师”的专业成长。
(作者单位:浙江省平湖市当湖小学)
(插图:廖 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