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红
1986年,我刚刚高中毕业,在南昌市青山湖区湖坊镇中学代课,任教初中语文。那时,我文化底子薄,又没有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怎么教好学生呢?只有一个法子——读书。那个时候,信息量不像现在这么大,人也年轻,读的都是些当时文艺青年的最爱,如琼瑶、三毛、汪国真等。后来,我读《平凡的世界》,看《十月》《收获》这类的文学期刊,还有读一些像《红楼梦》之类的经典名著,越读越觉得自己肤浅。都说读书养气,那时对我来说是读书知耻。为了增加一点在课堂上面对学生的底气,我诚惶诚恐地读书,兢兢业业地教书,特别认真。后来,我借调到区教研室工作,专业方面的书籍读得多了些。那时,网络也开始覆盖我们的生活,我就想开个博客,给自己取个网名。因为书读得少,我就想取个带书卷气的名字。于是我选了“听风”这个网名,并做了这样的解读:“听风者,諦听天籁,坐看云起;听风者,察纳雅言,有容乃大;听风者,直抒胸臆,言无不尽;听风者,独善其身,不以物喜。”其实,它不仅成为我那个阶段的座右铭,也是我在读书写作的世界里自我追求的一种个性化体验。
南昌市的青苑书店经常会有一些读书活动,在圈内小有名气。“青苑”总是能请到很多知名作者、学者来书店做讲座,有着非常广泛和良好的社会影响力。记得有一次,“青苑”邀请了知名学者龚鹏程教授来做讲座。我提早了半个小时去,书店里座无虚席,连过道上都站满了人,但店内非常安静,因为人的心很静,因为大家都是读书人。所以,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研员,我对我们的语文老师也经常说这样的话:“你想要在业务上取得成绩,首先要潜心读书,用心教学,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因为付出终有回报!”读书拒绝功利和速成,教书育人也是如此。所以说,阅读让我们在喧嚣中获得宁静,从而培养一颗稳健而淡泊的心。我想,这可能是读书人的共识。
在教研岗位上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我也给老师们提出过以下读书建议: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可以粗读史书,做到放眼古今,胸有丘壑;我们应该接触哲学,借以丰富思想,启迪智慧;我们必须咀嚼文学,用以打磨文字,提升品位。但不管是读哪类书,我们都需要汲取思想的精华。记得张晓风把母子关系比喻成“一根借来的琴弦”,为此,我们理解了母亲对孩子的大爱和宽容。记得毕淑敏亲切地提醒我们,要学会在平凡中珍惜和感恩岁月的馈赠。记得周国平犀利地指出,婚姻看似是这个世上最不道德的事情,它把两个可能是文化背景、兴趣爱好、生活习惯截然不同的人,硬生生地捆绑在一起,甚至是捆绑一辈子;但他最终告诉我们,正因如此,我们要做的是让婚姻富有长久的爱情,才能让婚姻更道德、更美满。所以,阅读最大的好处是引发我们的思考,思考可以让我们在困惑中保持清醒,在迷失时寻找自我,在淡泊中坚守初心。
阅读也让我们在平凡中肩负使命。我们做教师的,每天大都是两点一线,职业带给我们时空和视野上的局限。社会在发展进程中会出现诸多的失序和弊病,同时对我们教师职业群体也会有苛责和不公,这是客观存在的。但是通过阅读,我们会发现,这个世界永远是崇尚真理和追求光明的。每个时代都有思想的先驱者,我们读他们的文字,观照自己的内心,会发现:作为教师的我们,依然内心向暖,信仰教育,且为之尽心尽责。因为阅读最高的意义是让我们存有良知,且不辱使命。
俗话说得好,读写两相宜,阅读和写作是分不开的两个方面。我们语文老师都有一个优点,就是特别喜欢表达。在教研岗位上十几年来,我一直在践行“生活化”的语文学习理念,提倡“用生活丰富语文,用语文回馈生活”。我们提倡老师们多读书,多写作,用文字记录生活,表达内心,营造读写氛围,带动影响学生,做生活和学习的有心人。我带头在博客里写下两百多篇文章,并细分了《真情写实》《人生感怀》《旅途写意》《诗露花雨》《碎句短章》等多个栏目。比如我喜欢旅游,我就写下这样的文字:
旅游对我而言,就好比是心灵的“蓄水期”。山川风物、民俗百态,异域的一草一木都是甘霖雨露,都是涓涓细流,汇入思想和心灵的水库,让情感更饱满,理智更充沛……
我从青岛出差回南昌,在火车上枕着滚滚车轮声,即兴写下了这样的感怀:
当你在“崂山索道”上感受北方山谷的空旷和奇秀,当你在“觅天洞”中找寻大自然神秘的出口,当你在“神龟探海”的石崖边眺望远处湛蓝的海湾,当你从“华严寺”中踩踏完最后一朵莲花归来……如同被佛手点化,你的魂梦中从此有了海的气味,有了山的骨感,有了贝的斑斓……啊,青岛,对于匆匆而过的我来说,你是视觉的盛宴,你是神采的聚现,你是生活的缩影。从此,你不再是一个神奇而渺远的传说……
受我影响,我们学科中心组和名师工作室的年轻人,也都喜欢用文字抒发胸臆。大家在一起推荐好书趣文,谈论影视作品,感怀观光趣事,交流教学心得,用文字装扮生活和心灵。我们用心地将生活的丰富引入语文课堂,同时也将语文的精彩回馈给生活。读书滋养生命,写作涵养情怀。我还将我们的研修成果汇编成了一本合集,作为我们语文学习快乐写真的美好纪念。这对我来说,是最值得高兴的事情。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教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