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
摘 要:古往今来,许多人都在逐梦城市生活,导致村落出现“空心村”的现象。传统村落的复兴是亘古不变的话题,也是迫在眉睫的任务。福建省屏南龙潭村是省级传统古村落,具备广阔的开发价值潜质。本文以龙潭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活化模式为主要研究内容,在分析该地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该地的现有价值和资源条件,从价值激活的角度对该地的保护与活化模式提出价值提升的建议,以期为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屏南龙潭村;传统村落;价值
0 引言
传统村庄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农业文明,是具有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基地。古往今来人们总是在逐梦城市生活,传统村落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空心村”的现象不断涌出。一些传统村落出现老屋凋敝的现象,甚至一些传统村落已经消失殆尽了。如今,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村庄落后的基本条件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改善和发展传统村庄的任务迫在眉睫。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不时出现因建设造成村庄文化遗产资源破坏的现象,传统村落正面临保护和活化的双向压力。因此,科学规划建设传统村落,加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活化,对激活传统村落的价值至关重要,对提升传统村落的发展水平起着促进和推动作用。
关于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活化,国内外诸多学者都做了相关的研究。在传统村落保护主体方面,Tas Murat 等以土耳其布尔萨为例,提出了政府参与治理模型,其目的不仅是为了保护和复苏历史资源,更是为了村落的可持续发展。在传统村落保护方法方面,Marta Bordignon 等在对四川丹巴县乡村古塔群研究时发现,可持续旅游是有效保护文化遗存的方法,并且要注意解决经济发展、环境质量、社会公平之间的内部矛盾,体现文化的历史价值。国内学者主要从传统村落保护的重要性、保护原则、保护主体、保护内容、保护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在活化方面,国外的学者通过发展旅游业来实现传统村落的活化;国内学者李川认为活化是实现古村落保护和利用双重目标的一种途径。
1 研究区域概况
1.1 村落概况
龙潭村隶属于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熙岭乡,位于屏南县东部。龙潭村是亚热带海洋性的季风气候,全年的平均气温大概处于13℃~18℃之间,季节更替明显,降水充沛。龙潭村系熙岭乡的第三大行政村,全村人口一千余人。龙潭村对外交通较为便利,距离屏南县县城40公里,距离宁德市169.5公里,距离福州180.6公里。所处环境依山傍水,自然资源丰富,壮观秀丽。
1.2 资源价值
2014年,龙潭村被列入第二批省级传统村落,文化传承深厚,村落保存相对完整,房屋建筑风格层次丰富。龙潭村现存传统风貌建筑 2 万多平方米,其中九峰寺为福建省级文保单位,回村桥为屏南县级文保单位,另外有诸多文物点。龙潭村最具有代表性的回村桥始建于明代,清光绪年间重建,该桥原建于村中,是该县建设完工年代最晚的一座石拱木屋廊桥,被称为“末代廊桥”。龙潭村的房屋多为明清时期保存下来的,依山傍水顺势而造。屋子多为夯土和砖木建成,屋顶的主要材料基本是老式的灰色瓦块堆建而成。在“古”味十足的外表下,屋内的设计是设计师用心良苦的作品,在保持原有的风格上,融入了现代化元素,尽可能满足当代人的生活需求。
在龙潭村,除了古香古色的老建筑外,更有“一场戏,一坛酒”的美誉。2006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平戏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四平戏俗称庶民戏,嘉靖年间盛行于徽州(安徽省歙县一带),系由明代中叶流行的四大声腔之一的弋阳腔演变而来,被喻为“明代四平腔的遗响”。2009年,红曲制作和黄酒酿造技艺也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从唐宋时期到今天,黄酒和红曲一直都是龙潭村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龙潭村保护模式探究
2.1 资源
传统村落文化资源主要有物质和非物质两种形态,物质形态的文化资源包含自然资源、建筑资源等,非物质形态的文化资源包含民俗文化、名人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潭村拥有美丽的自然资源和保存已久的房屋廊桥,还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平戏和红曲黄酒酿造技艺。这些都是龙潭村最宝贵的财富,是发展龙潭村最主要的因素,也是龙潭村最值得保护的资源。
2.2 保护面临的问题
一是房屋建筑方面,由于其历史悠久,原传统建筑风貌自然衰败和损毁,有些房屋遭到严重的破坏甚至已经倒塌,要修缮恢复成原来的样子技术难度相对较大;或者在修缮的过程中,破坏了房屋原有的样子。二是青壮年是村庄发展的主力军,城镇化的加速致使大批量的青壮年向外涌出,出现严重“空心村落”的问题,致使村庄发展滞后,经济根基不稳,产业发展缺少活力。三是村民受教育程度低,保护意识薄弱,村民自身漠视对村落的保护。四是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力度不足。
2.3 保护措施
一是要在专家的指导下及时对遭到破坏的建筑进行维护,濒危建筑采用专项性抢救措施,坚决采用“修旧如旧”原则,主体建筑材料采用原木材,力求原汁原味的样子。二是实行鼓励奖励政策和集中社会力量,吸引本村人口回村或吸引外来人口驻村,推动村落的产业发展,解决村庄贫困问题。三是增强管理和适当引导村民提高保护意识,科学规划村落发展,防止过度开发。四是通过相关部门颁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增强传承和弘扬当地的民俗文化和传播当地精湛的技艺。
3 龙潭村活化模式探究
3.1 传统村落活化模式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活化”一词用在了传统村落上,是指传统乡村在内部和外部力量的共同幫助下,从衰落和濒死的状态转变为美丽,创新和发展的状态。这也是应对传统村庄衰落的重要途径。“传统乡村活化”也意味着一个村庄从衰落到逐渐复兴充满到生机的过程。清华大学教授罗德胤认为乡村活化其中最重要的七个环节主要包括:一是研究策划;二是规划设计;三是实施落地;四是环境卫生;五是产业发展;六是营销推广;七是集体经济。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活化,应当是一个充分认识自身基础条件,由政府、企业和人民高度配合进行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