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胜增
摘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学做合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生在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和情境中开展任务练习,融入情境、产生共鸣。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达到知识、技能和素养的综合提升,实现校企无缝对接。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核心是构建科学的项目化课程体系,以室内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为例,介绍了项目化课程体系的特点,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方法,及项目化课程实施的探索和实践经验。
关键词:室内艺术设计;项目化教学;课程体系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室内装饰行业、企业对高质量人才需求逐步增加,这就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要对接市场需求,持续进行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实践证明, 项目化教学是能体现职业教育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等特征的教学模式之一[1]。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室内艺术设计专业自2015年以来,以提升教学质量为目标,对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进行重构,全面实施项目化教学。通过人才培养方案修订、项目化课程体系构建、项目化课程内容开发、多元化评价体系构建等改革,教学效果明显提升,获得用人单位一致好评。
一、项目化教学模式概述
项目化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和情境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创立起来的[2]。在这种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选取典型的工作任务作为教学载体,以任务工作过程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养作为最终目标;学生学做合一,将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融入项目情境,以完成项目任务为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和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
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核心是构建一套完整的项目化课程体系。项目化课程体系的构建要根据行业技能标准和岗位规范,建立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标准和课程标准,努力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3]。每一门项目化课程基于工作过程开发,按照实际工作对于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需求安排课程内容和构建学习情境,注重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即就业,满足当前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实现学校学习和毕业就业的无缝对接。室内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化课程体系应具备以下特征。
(一)专业与产业无缝对接
室内设计项目的工作环节包括项目承接、方案构思、方案设计、方案表达、施工图绘制、项目施工等环节,课程设置应根据实际项目工作过程的开展进行设置,使学生不仅掌握项目工作流程,还要掌握所有工作环节所需知识和技能。重构的课程体系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学生毕业即就业,形成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
(二)课程内容对应工作内容
以室内设计工作流程为边界确定课程,每门课程根据具体工作内容选择典型项目作为训练载体,项目任务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完成项目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形成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的课程内容体系[4]。
(三)课程评价更加多元化
在室内设计项目任务开展过程中,从设计准备阶段到最终项目验收进行过程性综合考核,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通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和能力目标的评价构建评价目标的多元化;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企业兼职教师评价形成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通过课程平台学习数据、学生学习表现和实践成果构建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二、项目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项目化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通过校企合作和定期的企业调研、走访,掌握企业的工作模式及最新行业前沿,了解行业、企业对室内设计人才在专业知识、技能、素养等方面的需求。根据行业、企业的需求,确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分析室内艺术设计专业对应的核心岗位、拓展岗位及各岗位职责和岗位能力,明确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根据工作过程和相应能力确定相对接的课程;根据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按照职业基本能力课程、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和职业拓展能力课程的顺序进行系统化设计,课程内容融入爱国教育、职业道德、传统文化等思政教育内容,最终形成以满足学生职业能力形成、发展与个性需求为目标的工作过程导向的室内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
(二)项目化课程体系构建方法
1.确岗位需求,确定培养规格。通过市场调研和人才需求分析,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掌握室内设计原理、室内效果图制作、室内装饰工程造价及管理方面的知识,具备室内空间方案设计、施工图绘制、效果图制作及施工现场管理、协调等能力,能够从事室内设计、室内设计方案表现、室内设计施工图绘制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室内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面向的主要岗位和职责见表1。
2.根据工作流程,确定对应课程。室内设计项目的工作流程可归纳为前期策划、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和工程施工四个阶段。每个环节包括若干工作任务,以完成每个工作任务为目标,通过分析不同工作任务对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确定与工作任务对接的课程(见表2);再根据工作环节确定课程顺序,确保课程顺序安排的科学性,即完成岗位任务的工作流程与教学顺序保持一致。
3.依据认知规律,构建课程体系。根据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遵循“入门—提高—拓展”的學习规律,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分为基本能力课程、核心能力课程和拓展能力课程三大类,三类课程根据不同的侧重点、按照室内设计工作过程进行组合、重构。根据专业对应岗位群的公共知识、 技能和素质要求,确定职业基本能力课程模块;根据专业核心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与要求,开发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模块;充分考虑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迁移能力,确定职业拓展能力课程模块[5]。从而形成了一个以人的认知规律为原则、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采用工学结合教学方法构建了一个任务驱动、衔接紧密、符合市场人才需求的项目化课程体系(见表3)。
4.改革课程标准,选取典型项目。全面推进项目化课程改革,制订项目化课程与教学标准。选取恰当的实际项目任务融入教学内容,坚持项目选取的真实性、综合性与典型性思路。选取的项目最好来源于合作企业或者真实的生活设计项目,并且项目要不断更新;在选取项目时要考虑项目涉及到多个知识点、技能点以及职业素质,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选取的项目应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代表行业、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业主的需求,符合大多数室内设计项目的特点。
5.挖掘思政元素,构建广域课程。室内设计作为与社会和生活结合紧密的行业,近年来不断爆出装修质量差、环境污染、设计师职业素养参差不齐等问题,给老百姓的健康生活带来了很多困扰。如何培养既具有过硬的专业职业技能,又具备较高的道德修养、人格品质、职业道德的“人”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因此,不仅要教会学生“做事”,还要教会学生“做人”。在课程内容融入素质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将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品德修养、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态度教育融入课程标准,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在正确引导学生的同时,以全方位、全过程的“课程育人”格局,切实提高“以德树人”的学风教育,拓展学科专业课程育人作用,打造育人共同体,构建广域室内设计课程体系,形成协同育人效应。
三、项目化课程的教学实施实践
以《住宅空间设计》课程为例,该课程是室内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职业核心能力课程。该课程以住宅室内空間设计与表现为主要任务,以实际项目为载体,通过对住宅室内空间设计、界面设计、效果图绘制和施工图绘制等实践,使学生掌握住宅室内空间设计必备的知识、设计方法和技巧,具备一定的住宅空间设计创作、表现和沟通表达能力以及从事住宅室内空间设计所必需的职业素质,进一步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建构和职业素养的形成。
(一)真实项目,由易到难
该课程在内容设计上选取了两个项目:小户型室内设计和中大户型室内设计。每学年针对学生专业情况、兴趣导向、市场需求、创新意识提供一些历史性、趣味性、创新性、时代性的设计题目进行训练。这些设计题目可来源于企业,也可以来源于生活。从小户型到中大户型,“进阶式”项目专题训练,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一方面调整了住宅空间设计教学重点,另一方面优化了室内设计教学步骤。
(二)任务驱动,翻转课堂
该课程教学遵循“人本主义”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学情为依据,选择典型的“一室一厅”的小户型项目和四居室的中大户型项目,设置不同的客户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借助在线课程平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完成课前初学,课堂学做和课后拓展的学习过程,最终达成教学目标,真正做到做中学,做中教。运用课程平台实现全程教学管理,及时采集数据,依据平台记录,实现个性化学习和差异化指导。
(三)信息化教学,融入思政元素
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可供使用的教学辅助工具也越来越多,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也要探索适合室内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信息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课程在教学中,信息化教学技术、资源贯穿始终,如课程平台、教学资源库、线上设计实训平台、VR终端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质量人才需求的增加,不仅要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学生的职业素养同等重要。挖掘专业课程教学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三全育人”,这是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有机结合的探讨,是顺应新时代潮流需求,培养全方位综合性人才可行性的探索[6]。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可邀请行业企业专家能手、一线设计师到学校结合真实案例开展传统文化、节能减排、工匠精神、企业文化等方面的讲座;也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到项目现场学习,引导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区、样板间、企业开展调研,结合职业道德教育的相关内容,促进学生在面对面深入交流中汲取正能量。
(四)过程考核,多元评价
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构建了更为科学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充分使用线上课程平台,发布任务、讨论、测验等教学活动,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记录,形成学生线上考核数据;在线下学做过程中,每一个工作阶段都会设置组内、组间、教师评价,在完成项目任务后还会邀请企业兼职教师参与考核。
四、结语
在当前专业与课程持续诊断与改进的背景下,项目化课程体系改革不能一蹴而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围绕项目化教学的核心思想,以学生为中心、任务为驱动,不断总结、完善项目化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在教学实施中理论与实践结合、校内模拟与校外实战结合、学校和企业、行业融合,达到教师教学能力、学生综合技能和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谭永平,何宏华.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及其实施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3):49-52.
[2] 侯俊军,凌艳平.项目式教学法在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中的应用[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06):104-106.
[3] 陈家颐.南通职业教育——区域经济腾飞的助推器[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4):83-86.
[4] 教育部.职业教育“五个对接”[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2082/s6236/s6811/201209/t20120903_141507.html
[5] 杨泽宇.“后示范”时期高职专业群建设研究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5(26):83-87.
[6] 张雅歌.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以雷达原理课程实践为例[J].河北职业教育,2020,4(06):263-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