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 发展历程与基本经验

2021-09-14 08:30周芳严敏
江汉论坛 2021年9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教育青年经验

周芳 严敏

摘要: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直十分重视对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100年以来,中国共产党的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在战乱中开启,在摸索中起步,在恢复中重建,在曲折中前行,最终走向系统化、常态化、制度化发展的新阶段。期间,青年理想信念教育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形势与新要求而得以不断加强和改进,在理论与实践层面获得重要进展,并积累了丰富经验: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引领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始终坚持党对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绝对领导;始终确保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始终不懈地开创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新途径。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历史;经验

基金项目: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共产党百年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编号:2020011);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項目“家庭教育对0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Q049)

中图分类号:D261.1;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21)09-0041-05

理想信念是人类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和精神现象。理想是人们基于客观现实对未来社会和自我发展目标的向往和追求,信念则是基于一定的认识而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① 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就有了安身立命的根本。但坚定的理想信念不会在人的头脑中自发形成,而是需要系统的教育引导。理想信念教育就是教育者对一定的社会成员进行的以树立某种世界观和社会理想信念为目的的特殊教育活动。②“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③ 青年作为中国共产党信赖和依靠的力量,对其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举足轻重。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直十分重视对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100年以来,青年理想信念教育从唤醒青年革命觉悟、激发青年爱国情怀、改造青年思想意识着手不断前行,教育内容日益丰富,理论基础不断夯实,学科体系日益完整,回应现实不断深入。当下,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如何秉承优良传统又不断创新发展,迎接新挑战,开创新局面,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回顾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演进历程,把握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发展脉络,总结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经验,对推动新时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接续改革创新,提升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发展历程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青年是其坚定的支持者和勇敢的追随者,而他们强有力的精神支撑就是理想信念。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青年理想信念教育也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青年理想信念教育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紧密围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中心任务,围绕巩固和发展党的组织、扩大党的影响和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等具体任务,在党员干部、军队官兵、工农群众和广大青年中开展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为革命胜利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第一,组织领导青年团进行青年理想信念教育。“革命的能力,发源于主义的信仰”④。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便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理想信念,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在腥风血雨的革命历程中不断淬炼熔铸的。建党初期,为实现自身的发展壮大,党面临的任务就是用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武装广大党员、干部、学生的头脑,使其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并聚力于青年,寄望于青年团组织。

1922年5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纲领》,明确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性质为“中国青年无产阶级的组织,即为完全解放无产阶级而奋斗的组织”⑤。自此,在思想和组织上完全统一的中国青年团担负起对青年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重任,团结和带领青年为在中国建立“一切生产工具收归公有和禁止不劳而食的初期共产主义社会”⑥ 而奋斗。

中共二大将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追求与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有机联系起来,用“打倒军阀”“打倒国际帝国主义”“为和平而战”“为自由而战”“为独立而战”等通俗易懂而又振奋人心的战斗口号教育青年。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一方面利用其机关刊物《中国青年》宣传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同各种错误思潮进行交锋,另一方面积极成立青年学校、救国团、青年先锋队等众多组织凝聚青年,激发青年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爱国热情,鼓舞成千上万革命青年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投身国民革命。

第二,依靠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陷入低潮。面对残酷的政治斗争形势和军事上的失败,党和红军内部出现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严重思想困惑,不少人理想信念发生动摇,甚至有人叛变革命。为此,聚焦于青年,加强对广大干部党员和军队官兵的理想教育,坚定其革命信念,提振其革命信心,成为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927年9月,“三湾改编”创造性地提出“把支部建在连上”,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由此,不仅转变了部队精神面貌,增强了部队战斗力,更是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奠定了重要的组织基础。依托基层党组织,通过教育“使每一个战士成为为苏维埃中国而斗争的战士,反帝斗争的战士,为民族革命战争的战士,为社会主义斗争的战士”⑦。中共四大之后,党支部工作更是明确包括指导青年成立俱乐部、劳动学校、互助会,开展青年理想信念教育。通过理想信念教育,革命青年自觉抵制、摒弃“怕牺牲”“发洋财”等错误思想观念,提升阶级觉悟,遵循铁的纪律,在艰苦奋斗中磨炼钢铁意志。

第三,借力对敌斗争强化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贯穿始终的斗争方式是对敌斗争。土地革命时期,党用“革命理想高于天”引领青年,将其造就成真正听党指挥的人民军队的官兵。抗日战争时期,党紧紧围绕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奴役、争取民族独立这一根本旨归,以“持久战”驳斥“亡国论”“速胜论”,在策略上加强对广大青年、党员干部、军队官兵的理想信念教育,激发他们的民族危机感与使命感,从而积极建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以争取抗战的胜利。解放战争时期,党中央构筑了宏大的革命话语体系,在各级领导干部、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广大青年中广泛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坚定了广大青年“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使他们坚信革命必胜而“团结得像钢铁一样”。

期间,党在认真分析形势的基础上引导国统区青年学生将争取自身利益的斗争与反帝反封建、推翻国民党政府反动统治的斗争紧密相连。广大青年纷纷走上街头,参加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游行示威,其思想也不断由谋求自身自由与解放向为全民族和广大无产阶级谋利益、谋解放而奋斗转变。无数青年踊跃响应号召,走上革命道路,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在青年学生的影响下,民族工商业者、知识分子等民主进步人士纷纷加入,共同开展广泛的民主爱国运动。

第四,凭借教育和培训机构规范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在中央苏区,党处于极其艰难的环境中仍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立起了类型繁多、体系有别、层次各异的教育培养机构,主要有马克思共产主义大学、苏维埃大学和红军大学等,除了要求青年学习政治常识、時事形势外,还特别重视对青年的理想信念培养,以造就一支政治坚定、纪律严明、意志坚强和军事技能过硬的革命队伍和后备力量。在延安革命根据地,党中央又创建了中央党校、抗日军政大学、马列学院等,对以青年为主体的党员干部的学习课程进行了部署和规定。1940年,《中共中央书记处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出台,首次正式性、规范化地对党员干部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一时期,青年是延安革命根据地干部培训的主体,对其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教育、独立自主原则教育等被列入正式课程,作为成绩考核的重要标准。青年理想信念教育不断具体化、系统化、规范化,培养了一大批信仰坚定、德才兼备的优秀党员干部和各类专业人才。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青年理想信念教育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对青年理想信念教育从体系建构、目标确定、内容选取、方式选择等方面进行了摸索,过程几经波折。

第一,采取多样化的教育形式进行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新中国成立后,教育以全新的方式发展,对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也在新的制度下展开。但因长期受不良环境的影响,青年的思想意识中还残存一些陈旧、落后、腐朽的东西。为此,用先进思想教育和改造新社会的广大青年,引导青年树立科学的世界观、革命的人生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观念,逐步提高他们的社会主义觉悟,是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随着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蓬勃开展,党带领人民进入到重要的历史转变时期,党的八大把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道路作为首要问题。为此,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共产主义理想和掌握先进科技的专门人才,让他们成为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这一时期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主题。

1950年10月,教育部要求“贯彻群众路线的教学方法”,“根据理论与实际一致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分析自己的思想,搜集、整理、研究各种问题”,“多用自学和集体讨论的方法”⑧。与此同时,积极开辟理想信念教育的广泛阵地,加强时政宣传与革命传统教育,鼓励青年参与劳动生产、政治与社会改革运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等,在实践锻造中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第二,以重大历史事件为契机开展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在进行理论教育的同时,突出实践导向,特别是利用重大事件对青年进行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显得十分重要。新中国刚成立,党和国家就面临着美帝国主义的侵犯。在抗美援朝之初,不少人也包括青年群体畏惧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对抗美援朝的重大意义也认识不够。针对这些问题,1950 年11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开展抗美援朝的政治教育》社论,号召各级团组织和进步青年团体把握时机,凝聚青年人心,通过报告会、讨论会、参观考察、控诉会等方式向全国人民阐明美国侵略朝鲜的最终企图,揭露美国对中国的侵略行径,唤起青年和群众保家卫国、同仇敌忾和战胜美帝国主义和一切侵略者的决心,克服“恐美”“崇美”的投降主义心理。通过宣传教育,广大青年爱国热情高涨,积极报名参加各种军事干校,捐款捐物,为抗美援朝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通过整党运动和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促进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在1951年下半年至1954年春的整党运动中,围绕共产党员的标准问题,广大青年党员发扬成绩、纠正错误,更加明确了党的性质、宗旨和最终目标,筑牢了抵制腐朽资产阶级思想侵蚀的防线,完成了一次较大规模的党员清理与新党员发展工作,党在组织成分和党员素质方面有了明显改善。为了让广大知识分子彻底分清革命与反革命、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党中央先后在大中小学的教职员和高中以上的学生中组织学习文件、社会考察和举办报告会,让他们了解国内国际形势和党的各项政策;组织参观工厂、农村以及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的成果展览会,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使知识分子提高思想觉悟,站稳革命立场,进而影响和带动青年团结奋进,献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第四,以劳动教育和先进榜样学习推动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各行各业涌现出雷锋、王进喜、王杰、焦裕禄、钱学森等一大批模范人物,诞生了“雷锋精神”、“铁人精神”、“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南京路上好八连”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这些都成为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资源。在榜样力量的感召下,一大批知识青年继承和发扬革命青年的光荣传统,上山下乡、走向广大农村,投身到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既理论联系实际,增进了对中国广大农村现实状况的理性认知,又增强了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广大青年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理想信念,在中国大地上扎根发芽。

从新中国成立开始,经过近30年的努力,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在摸索中起步,激发了广大青年建设祖国与服务人民的积极性,提升了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但“文革”十年,较为系统完备的青年理想信念教育近于停滞,课堂教学受到冲击而中断,造成部分青年在理想信念的追求上缺乏理性,从而带来了深刻的教训。

(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青年理想信念教育

“文革”结束后,青年理想信念教育进入拨乱反正阶段。党将理想信念教育作为系统工程来抓,在具体化、常态化、规范化等方面作了新的部署,这标志着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恢复发展开启了新序幕。

第一,在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开展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步入正轨。1980年教育部、团中央印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教育学生把个人的理想同祖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联系起来,树雄心,立壮志,刻苦读书,把全部聪明才智贡献给壮丽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⑨ 这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明确了基本任务,指明了前进方向。

1982年10月,教育部《关于在高等学校逐步开设共产主义思想品德课程的通知》指出,要通过思想品德课教学,将青年学生培养成为“有革命理想、讲革命道德、守革命纪律、有文化的又红又专的人才”⑩,以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自此,共产主义思想品德课在全国高校先后正式开设,成为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渠道。同时,教育部提出:共产主义思想品德课要对青年学生进行共产主义人生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回答有关人生、理想、道德等方面的问题,引导他们培养共产主义的人生观与道德品质。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步入正轨,走向系统建设与规范发展的新阶段,为青年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提供了思想保障。

第二,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引领青年理想信念教育。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社会思潮与非主流思想观念强势涌入,西方敌对势力也加紧对我国实施“和平演变”。此时,社会上出现了重物质文明、轻精神文明的现象,少数青年深受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缺乏组织纪律性,个人主义严重,思想意识混乱,甚至对四项基本原则产生抵触,“从中央到许多地方在政治思想战线上存在着软弱混乱现象”{11},青年理想信念教育面临严峻的考验。

针对青年理想信念动摇问题,党和国家采取系列强力措施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987年3月,国家教委颁发《关于在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公共课)教学中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通知》,要求高校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教育青年学生,使他们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正确看待改革开放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定了加快改革开放、推动经济深入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主要任务。党特别重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青年理想信念教育,以帮助青年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来思考、应对新形势下的现实问题。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步入整体性发展阶段,其系统性、完备性、学理性明显提升。

第三,在各领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中专注于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党和国家意识形态领域重要的系统工程,在各领域广泛展开、有序加强。在军队,《关于加强军队政治工作的决议》《关于新时期军队政治工作的决定》《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军队政治工作的若干问题》要求全军指战员传承党的血脉基因、提高政治定力。在企业,《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国营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纲要》针对企业党的建设弱化、边缘化问题,强调对企业职工进行党性教育、宗旨教育,为企业做大做强提供坚强保证。在农村,《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已明确提出在广大村民中开展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教育,以坚定理想信念。在学校,党中央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简称“16号文件”),强调对青年学生“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12},并确定了新世纪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地位、具体内容。《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对全体民众作出要求,提出要创新道德教育内容,完善道德实践和文明创建的形式,推动公民道德教育与实践的常态化、制度化建设。各领域思想政治教育重在理想信念教育,专注于青年群体。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青年理想信念教育

新时代,改革开放步入攻坚期,各种矛盾错综复杂,部分青年中出现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倾向,这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反复强调要切实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号召广大青年用初心砥砺信仰、用理论坚定信念、用实践增强信心,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第一,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紧扣中国梦的时代主题。党的十八大之后,青年思想理论教育聚焦“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13}。基于此,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注重与时代特征相融合,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相结合,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习近平指出:“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只要我们善于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定能够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14} 新的时代、新的期许,注定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将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书写继往开来的新篇章。

第二,青年理想信念教育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学理依凭,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借力系列措施,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理论研究、理论宣传以及人才培养上产生了示范、引领和带动效应。同时实施“马克思主义中青年理论家培育计划”“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人才培养计划”“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等,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人力储备和智力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对青年学生寄予殷切希望,要求他们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聪明才智;对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总要求,寄望他们担负起对青年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任。在党中央的关怀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人员队伍、经费投入、平台建设、制度保障等方面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学理支撑。

第三,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在常态化、制度化进程中彰显成效。理想信念的确立和巩固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需要常态化、制度化作为基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国内外复杂的意识形态斗争,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理想信念教育当作中国共产党的强基固本工程加以筑建,擘画出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新蓝图。随着AI 技术、大数据等的普及应用,“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及党史学习教育等党内集中教育活动的开展,实现了学习方式手段的突破,尤其是“学习强国”等全媒体教育学习平台在全方位宣传马克思主义中的“流量”效应得到凸显。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又将“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作为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共同思想基础的重要实现路径。不仅如此,新时代各级纪委和监察委的建立,构建起了严格有效的监督惩治机构体系,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用“铁一般的纪律”同丧失理想信念的腐败行为作斗争,划定了党员理想信念不可逾越的底线、红线、警戒线,昭示着党性锤炼的底气和硬气。中国共产党以信仰的伟力练就“金刚不坏之身”,使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更有说服力。

二、中国共产党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青年理想信念教育虽然历经波折,但总体来说内容丰富、措施得力、效果明显,为新时代接续发展提供了有益经验。

(一)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引领青年理想信念教育

中国共产党在其百年历史中,一直把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看家本领,以此引领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在革命战争年代,党通过创办革命刊物、出版马列书籍、指导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开办党校和训练班、进行整风等形式,对青年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建构起青年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无数青年英勇奋斗,视死如归,尊奉“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生动展现了理想信念的力量。新中国成立后,党建立了以各级党校为中心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一个重要内容融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以此激励广大青年投身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党把青年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建设的战略任务,层层落实、有序推进。广大青年通过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保持了对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的清醒认知和执着追求。

(二)始终坚持党对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绝对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没有党的领导,社会主义的教育是不能设想的”{15}。理想信念教育是教育的导航标,这决定了必须把坚持党的绝对领导与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作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最高遵循。中国共产党百年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所取得的成就,与党的高度重视、深图远虑密不可分。坚持党的绝对领导与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取得成效的前提条件和根本保障。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围绕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出台了诸多文件,涉及课程设置与改革、教材编订与修改、学科与师资队伍建设、教育理念及内容方法改革创新等各个方面。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是政治安全的前沿阵地,斗争是没有硝烟、扑朔迷离的暗战。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更应义无反顾地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激励青年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他们的终身课题,在紧跟党奋斗中争做新时代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三)始终确保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地位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青年理想信念教育便肩负着培养青年的爱国主义情怀、共产主义觉悟的光荣使命。新中国成立以后,这一使命在稳固和建设新生的人民政权中发挥了凝心聚力的关键作用。虽然“文革”期间青年理想信念教育一度近于停滞,但之前所进行的教育仍对青年产生了至深至远的影响。“文革”之后,党和国家各项事业重新步入正轨,党的理想信念教育的传统优势得以巩固和发展。邓小平坚持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将“有理想”置于“四有”之首,充分表明理想信念教育举足轻重。“16号文件”更是确定了理想信念教育在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地位。新中国成立至今,针对时代发展的新情况,我们党在实践中不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使其在青年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得以充分彰显。在教育队伍建设上,通过充实力量、加大选拔与培训力度、改善工作薄弱环节等措施,建设了一支具有坚定理想信念、高尚师德师风、扎实理论功底的高素质教育队伍。在教育内容上,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不断推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日益充实,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不断注入新的理论。进入新时代,由高校到社会,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常抓不懈,其地位愈发突出。可见,中国共产党百年青年理想信念教育虽历经波折与考验,但始终居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中枢,是立德树人的中心内容和重要抓手。

(四)始终不懈地开创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新路径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开始,就围绕青年理想信念教育这一核心任务,在坚持理论教育的基础上,结合实际需要,广泛开辟和创新途径。如,通过研究与创新,采取启发式、研究式和参与式等教育方式,极大地增强了青年学习内化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也在使理论转化为他们的认知和信仰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广泛组织青年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探索参观学习、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等多种实践方式联动的模式,指引青年在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特别是近些年,建构社会、家庭、学校整体性教育体系,综合运用网络文化元素吸引青年的新载体和新途径应运而生。为此,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利用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载体对青年不失时机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运用技术手段强化网络监管,积极占领思想阵地,牢固把握网络理想信念教育话语权、主动权、掌控权等成为新时代的新举措。随着理想信念教育载体、途径与方式的日益丰富多样,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自主性明显增强,为青年坚定理想信念拓展了路径。

注释:

① 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5月5日。

② 彭緒琴:《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年版,第14页。

③{13}{14}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54、33—34、21页。

④ 《恽代英全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209页。

⑤ 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史研究室、中国革命博物馆党史研究室编:《“一大”前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前后资料选编》(一),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1页。

⑥ 李玉琦:《中国共青团团史简编》,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版,第17页。

⑦ 《王稼祥选集》,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97页。

⑧{15}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组编:《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8)》,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8、38页。

⑨⑩{11}{12}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1978—2014)》,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年版,第6、16、70、266页。

作者简介:周芳,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武汉,430062;严敏,通讯作者,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武汉工程大学法商学院讲师,湖北武汉,430073。

(责任编辑  刘龙伏)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教育青年经验
乐淘淘“先进”经验
乐淘淘“先进”经验
对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反思与改进
高职辅导员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及其实施途径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思路新观点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