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慧敏 展玉涛 李建荣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 100730)
临床实习是学校教育的延伸,通过实习可以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1],更好的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静脉输液是纠正人体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恢复内环境稳定并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治疗措施。通过输注药物,还可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2]。实习护生必须熟练掌握输液的理论知识和护理操作技能。传统实习带教以老师讲授为主导,填鸭式教学,护生角色定位差,理论与实践容易脱节、学习主动性及积极性差[3]。构思-设计-实施-运行(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CDIO)理念是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构建的工程教育模式[4],被应用到护生临床实习中。CDIO是一种能力本位教育模式,与传统教学有本质区别,是以调动护生学习积极性及培养护生兴趣为目的,通过调动护生对学习的兴致,进而提升其在学习方面的主动性,使护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5]。我院内科下属的科室较多,实习生分布在不同的科室,CDIO实施起来相对复杂,有一定难度,所以将CDIO模式改编成即计划(Plane)-构思(Conceive)-实施(Implement)模式,并将其应用在内科实习护生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的培训。现报告如下。
1.1 研究对象2018年7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内科实习的80名护生,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名。纳入标准:全日制护理专业实习护生;神志清楚,语言表达清晰;知情同意愿意参加本次研究。排除有精神病史和研究期间有重大事故发生者。
1.2 师资准备 选取本科及以上学历、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在内科工作3年及以上、具有丰富临床带教经验、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的老师作为临床带教老师。在正式带教前由教学护士长统一负责培训,以保证培训标准的统一。
1.3 方法 两组护生在内科实习时间均为8周。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带教方式,由科室护士长安排带教老师进行一对一跟班带教。实习护生与带教老师班次一致。上班期间,先由带教老师演示讲解,然后护生模仿练习,最后进行实际操作,老师在实习中占主导地位。观察组采用PCI带教模式带教。
1.3.1 计划(Plane) 带教老师和实习护生共同制定培训计划。①静脉输液相关基础知识理论培训(2学时):静脉输液的原理及目的、常用溶液及作用、常用输液部位、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法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②护理操作技能培训:示教室及病房进行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法模拟和实际护理操作培训。
1.3.2 构思(Conceive) 理论授课前将密闭式静脉输液的原理、常用部位选择、护理操作中的难点与对策、护理评估的要点、用物准备等,以问题的方式布置给实习护生,实习护生课下寻找答案,然后老师课上指导、纠正。
1.3.3 实施(Implement) 按照《基础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5版,主编李小寒、尚少梅)规范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由我院宣传中心录制教学视频。实习护生先观看教学视频,带教老师重点讲解护理操作难点、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带教培训过程中先使用输液模型进行讲解、演示、培训、答疑,然后反复模拟练习。模拟练习护理操作至少在4次以上,模拟考核成绩合格后(≥85分)在带教老师指导下进行病房实际护理操作,然后分组讨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寻找模拟及实际护理操作中的异同点。如个别实习护生输液滴速不符合要求,指导护生找出调节滴速的依据,根据患者年龄、病情及药物性质调节输液速度[6],同时应佩戴带有秒针的表。针对每一个问题当场进行模拟演练,强化记忆,在做中学,在学中做[7],直至问题完全解决。讨论时以实习护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8-9]。
1.4 评价指标
1.4.1 理论考核 两组考核均在实习第8周的周三13:00~14:00进行,采用闭卷形式,考试内容相同,均为密闭式静脉输液相关的理论知识,总分100分。
1.4.2 护理操作考核 两组考核均在实习第8周的周四上午进行,由内科教学护士长和资深护士长担任考官,以保证考试标准的统一。考核项目为静脉输液,评分标准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北京市属医院护士规范化培训指南》[10]。
1.4.3 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统计实习护生在实习8周内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成功例数/总例数×100%
1.4.4 教学质量评价 在实习第8周进行,采用《临床实习护理带教质量评价表(学生版)》进行不记名填写。该评价表由首都医科大学制作,具有较好的信效度,Cronbach’sα系数为0.853。包括5个项目,每个项目分别赋予不同的分值,满分100分。其中教学态度20分,专业水平20分,带教能力40分,教学方法10分,教学效果10分,总分值越高教学质量越好。共发放80份量表,全部收回,回收率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频数、百分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实习护生一般资料 见表1。
表1 两组实习护生一般资料比较
2.2 理论成绩、护理操作成绩 观察组的理论成绩、护理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实习护生理论成绩、护理操作成绩比较(分,±s)
表2 两组实习护生理论成绩、护理操作成绩比较(分,±s)
组别 n 理论成绩 护理操作成绩观察组 40 92.38±4.89 93.28±5.17对照组 40 77.91±9.16 89.75±4.20 t 8.813 3.349 P<0.001 0.001
2.3 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观察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实习护生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比较
2.4 教学质量评价 带教老师的教学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教学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带教老师教学质量评价(分,±s)
组别n教学态度 专业水平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观察组40 19.38±0.81 19.40±0.71 39.35±1.35 9.70±0.65 9.95±0.22对照组40 19.43±0.74 19.13±0.91 38.15±1.29 9.60±0.78 9.68±0.69 t 0.288 1.507 4.016 0.624 2.389 P 0.774 0.136 <0.001 0.534 0.021
3.1 PCI带教模式可提高实习护生的理论、操作成绩 传统的带教模式以老师为主导,采取填鸭式教学,不论学生接受与否。容易使临床工作与理论严重脱节,不能激发实习护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机械的去背护理操作流程,而不能真正理解每个护理操作步骤先后的原因,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时间久了容易生疏,遗忘护理操作步骤和程序[11]。PCI带教模式在制定培训计划时,老师会根据护生的特点、性格、年龄、原有的知识水平,结合实习大纲及临床实际工作,制定个体化的培训计划[12]。让实习护生能主动复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找出问题,然后老师进行指导,纠正不足之处。让实习护生对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有理性认识,以理论指导实践,为接下来的操作练习打下基础,也为理论的提高垫下了基石。
PCI带教模式可提高实习护生的操作成绩,分析其原因可能为:在操作技能培训前,实习护生统一观看静脉输液教学视频,学习视频中的操作程序和规范、注意事项、操作中的细节,保证了操作标准的统一、规范。在模拟练习和实际操作中,带教老师全程跟踪指导、手把手教、反复纠正、反复强化练习[13],加深学生的印象。
3.2 PCI带教模式可提高实习护生静脉输液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研究结果显示,PCI带教模式可提高实习护生静脉输液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究其原因为:①该培训方式使实习护生掌握了相关的穿刺流程,且操作标准、规范。②带教老师全程指导,反复督促学生练习,及时指出不足。③多次的模拟强化练习。
3.3 PCI带教模式能提高实习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教学效果PCI模式将静脉输液的相关理论知识以问题的方式布置给实习护生,护生课下寻找答案,而不是直接告诉答案,让护生去查阅相关资料,体验学习的快乐和兴趣,不是“满堂灌”。护生有目的地去寻找答案,该过程潜移默化地提高了护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为实习护生今后的工作、学习打下坚固的基础[14]。在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同时,教学效果也提高了。
计划-构思-实施带教模式在内科实习护生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培训中的应用,是由“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延伸,实习护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让其在做中学,学中做,反复演练,强化记忆,不断完善自己,激发了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实习护生的理论和护理操作能力,可在实习护生带教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