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华优秀文化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不仅拥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更是有着珍贵的精神文明,一个国家的进步与发展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分不开的。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导致学生群体接触到了更多外来文化,减弱了对本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所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现在教育工作很重要的一方面。对此,如何有效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本文对此展开研究。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 融合路径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7.00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悠久历史沉淀积累下来的,是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积累文化、文学知识的基础,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还并不深刻。因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融合,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喜爱,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一、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育融合的目的
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育,首先是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培養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吸取其中的道理和知识,是对学生文化素质培养的第一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喜爱传统文化,自觉发扬传统文化给世人带来的精神文明的影响。教师将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提升学生的语文文化素养,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从小学时期开始,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自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提高小学生精神文明素养。
二、传统文化教育与小学语文教育融合路径
1.校内教学
对于小学生来说,获取知识的方式,大多来源于学校的系统化教学。将优秀传统文化融于教学课程,是最直观让学生感受的一种方式。小学课本中,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并不少,比如,唐诗宋词,就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例如,小学语文课程中《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课,学生根据语文教师和课本中的注解,首先了解古诗背景,以及诗词含义,再通过诗句的背诵和教师的讲解,深入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文化和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对古诗词文化的了解,让学生在豪放、婉约到浪漫写实的唐诗宋词中体会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大好河山以及精神文明。
2.校内文化宣传
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小学语文融合的形式不能只存在于课堂中,要想学生充分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在学习环境中整体渲染氛围。学校可以有针对性地举办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例如背诵古诗词、朗诵国学经典等形式的比赛,为学生创造更多接触优秀传统文化的机会,鼓励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
3.校外拓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仅有文学文化,更重要的是精神文明。所以除了加强在课堂中的文学教育之外,还需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引导学生提高思想教育。例如小学五年级课本《狼牙山五壮士》一课,通过课本内容对历史故事的还原,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如今的生活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感恩先辈的情感。从历史文化中,感受所传递出的高尚精神。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与生活相连接,在实践中应用。
综上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现在教育行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优秀传统文化更是学生不能丢失的文化底蕴和精神食粮,将其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融合,培养学生从小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提升学生道德品质和自身素养,引导学生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树立健康的道德观、人生观,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打造扎实、稳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岳团《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融合路径》,《知识窗》2020年第1期。
[2] 贾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融合探讨》,《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年第12期。
(董娟,1985年生,女,汉族,山东青岛人,大学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