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露
摘要: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环,但是小学生的爱玩天性使数学教学增加了难度,导致课堂效率极其低下,急需使用一种能够吸引学生们注意力的教学方式。而使用思维导图来教学,增添了不少的乐趣,让原本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变得更加有吸引力。本文就主要探究了思维导图的利用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进而也提出了一些见解和合理的意见。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高
针对小学生的学习习惯,采用思维导图方式能更直接地使学生们学习到课程的重难点。不仅如此,还可以使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抓住学生的兴趣,制作有动画元素的思维导图会使效果更加显著。课堂是师生们互相学习交流的场所,它需要有生机,有激情。不仅仅是知识的“产出”,还有心理的“输入”,利用思维导图,会极大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让学生们感受到小学数学课堂的魅力。
(一)课上枯燥无味,课堂效率低下
现在大部分的小学课堂都是缺乏激情的,尤其是小学数学课堂。对于数学的厌恶,有许多人都是从小开始的,讨厌数字的计算,厌烦计算的复杂等等,现在的小学生数学课堂,基本上都是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唱独角戏,学生们在下面过着自己的小天地。不仅如此,小学的学生年龄很小,正处于性格养成的重要阶段,如果现在就让他们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对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影响是不容小觑的。课堂上只有一个老师,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而且,每个孩子的学习基础也是有很大差别的,课上的注意力不集中,课堂效率也是会越来越差。
(二)教学方式老旧,学生兴趣低下
在小学教育中,都是一样的老师和教学方式,仅仅满足了课本的要求,根本忽略了学生们天性的需求,在老师一味闷头讲的方式下,学生们只会逐渐扩大自己的舒适圈,师生距离会越拉远大。每个孩子内心都有一个小天地,那是他们玩耍的天堂,何不试着去探索他们的天堂。对于他们的学习,要用适用于他们的方式。忽略孩子们的需求,他们只会更加厌烦学习,在课堂上跟不上老师的脚步,课堂效率直线下降。另外,学生学习差距不断拉大,部分学生的课堂使用时间极少。大部分老师的教学设计只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安排,不管学生们是否能接受这样的教课方式,是否能听懂所教的知识,这样一来很少有同学跟得上老师的步伐,由于他们年龄尚小,还没有挑出老师错误的想法,只能这样一错再错,最后就干脆应付应付,课堂效率无法满足教学需求。
(一)利用新方式,探索新方向
小学数学是锻炼学生思考、逻辑的一门极为重要的学科,也是有实际生活意义的学科,更是以后学习之路的重要基础。采用新的授课方式,利用思维导图的简易明了,简单有效地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在图形的吸引下,孩子们的注意力会有所提高,在课堂上更加积极投入,让孩子们在新的教学方式下接触到新的数学知识,在激动与兴奋中探索数学的奥秘。
例如,在学习“100以内的加法”时,利用ppt展示出几个图形,引导同学们数一数,然后再出现几个不同的图形,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再让他们数一数,最后将所有图形展示出来,利用100以内的加法知识来讲解刚刚的计算,并且制作一个树状图来清晰地展示重要知识点。这样,利用图形的简便性,非常显而易见地就把知识点讲解明白了。如果有些加法很难算,比如“19+38=?”这样的算术,需要进一位来计算,就在树状图中将对应的图形加重颜色进行突出。
(二)建立思维体系,增强知识巩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根据图形的简易型来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有一些同学不明白老师的知识框架,课上记得课下就忘了。借助思维导图教师可以将整个章节的知识串联起来,将知识织成一个网,而不是以往的零零散散,经过图形的展示,同学们也可以在脑海里建立一个类似的结构网,如此,能将知识结构牢固记住,学习起来也会轻松许多。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例如,“混合运算”这一章节,课程内容会学习几个运算法则,每节课讲一个法则,有些同学就会学了下一个,忘了上一个。如果凭借思维导图的话,就可以在讲授下一个法则时,将上一个法则与要讲的法则利用图形显示在一起,有效衔接,等到所有的法则都讲完后,这些法则会组成一个完整图形,这样一个完整的混合运算思维导图就完成了。简单方便又有效,学生们也很乐意去记忆。
(一)渗入教学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利用思维导图,一方面,可以提升教师对课程的熟练度,督促教师的课前准备;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效率大大提高。将思维导图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中,从点到面的全面性归纳,利用图形的醒目易懂,将知识点的重难点在归纳的同时显现出来。但是,在运用的过程中,教师不可以只关注形式主义,而是要根据实际要求,从每节课的实际情况出发,合理制作运用思维导图,否则就会得到相反的结果。采用科学的点线面的方式,大幅度激发记忆潜力,激活创造力和组织力,整理出相关的知识时也可以进行整体的思考,有利于形成大格局的视野,在学习中养成更加优秀的为人品格。
例如,在教学“克和千克”时,经过思维导图的清晰展示,克与千克之间的差别、转换方式、转换技巧等都能一览无余,不用一个一个地慢慢比较。除了重量单位,还有其他的计量单位,不仅能准确认识克与千克,还能进行拓展。但是在拓展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轻重缓急,不能过于强调其他的单位,而应该以一克与千克为主题,关注与本节课的重点。
(二)提升思维能力,提高学习能力
思维导图毫无疑问对于一个人的思维要求是很严格的,相反,利用思维导图来教学也是可以锻炼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建立系统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将学习的小学数学知识进行整理,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在思维导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能学习到归纳整理的奥妙,从中不断提升思维能力,在循序渐进的知识学习中也锻炼了思维能力。同时在整理思维的过程中,关键知识点和核心内容也起到了强调的作用,将学习的知识又温习了一遍,在不断的思考过程中,将知识和能力串联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图形的运动”的学习中,将图形的类别一一用图形展示出来,再用文字的形式将其辨别方式注释到相应的图形附近。如此鲜明的展现将各个图形的辨别方式与图形结合起来,而且还进行了比较,更加简便易懂、易记忆。不仅这样,图形的运动也可以归纳整理,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现出来。学习了图形的运动和图形的形状,记忆住了他们的不同于辨别方式,在脑海里闪现出课堂上展示出来的思维导图,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和思维记忆能力,不仅有利于它们的数学学习,还有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数学是教育的主要学科之一,通过学习数学可以锻炼人们的理性思维和逻辑运算能力,同时对数字、空间、公式等基础知识有所认识,为后面其他理科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索能力
在课堂上,用思维导图进行讲课,学生们会被这种新奇的方式吸引住,在对其产生兴趣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知识探索,渴望自己进行归纳整理,作出自己的思维导图,教师的逐步引导,让他们在课堂上更加有激情,让他们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思维导图法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图文并重的形式不是简单地看图会意,而是图文结合地深度思考,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展开知识探索的兴趣,开辟属于自己的另一片天地。
结束语
在现代化的教学条件下,思维导图中的教学不断成为时代的需要,成为学生兴趣的需求。对于知识的复杂化,利用充满智慧的思维導图进行讲解,将复杂的问题进行简单化、精华化。小学数学教学,是对学生逻辑思维锻炼的重要时期,感受知识的发展期,不能任由效率低下的旧式教学方式发展下去。高效课堂,是师生的全心投入,是师生的共同学习,是师生的思维锻炼,凭借思维导图,在简单有效的方式下增强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俞欢.思维导图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应用[J].亚太教育,2020,(2):114.
[2]周美霞.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策略分析[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4):48-49.
[3]周雨心.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浅析[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3):1183-1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