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海涛 王慧 李兰兰
摘 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人工智能人才缺口巨大,急需高等教育积极发力。目前高等职业院校人工智能专业及相关课程研究较少。文章通过分析高校人工智能相关课程研究的现状,结合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开设专业特点,提出了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思路,教学实践表明改革效果显著,为其他专业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和建设人工智能专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人工智能”;通识课;教学改革
0 引言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已经被党中央、国务院上升到国家战略,说明国家对人工智能发展尤其重视。2017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7〕35号)[1]。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500万以上,供需比例严重失衡,我国的当务之急是加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补齐人工智能人才的短板。方兵等[2]研究了我国高校人工智能学院的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指出高校应立足自身办学特色与学科优势,做到科学规划及建设人工智能学院,促进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胡秀华等[3]分析了教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人工智能学科前沿与实践应用的教学改革思路,改革效果可行。目前开设人工智能专业的高职院校极少,“人工智能”课程在高职院校中开设不足,而“人工智能”通识课能够较好地了解人工智能领域相关知识,更应该早开设、早学习。
1 信息工程学院开设专业存在的问题
目前信息工程学院开设专业存在以下问题:
(1)专业忽视了让学生了解学科前沿,了解最新学科动态。如人工智能+无人机在测绘、运输、工业生产、国防等领域应用十分广泛,无人机专业学生在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能外,更需要了解像机器视觉、神经网络、模式识别相关概念。
(2)相关专业因专业自身特点,上课过程中过多的程序代码,会引起视觉疲劳,输入代码会使上课感觉比较枯燥、乏味,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知识的掌握、技能的获得不利。
(3)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迫切需要相关技术人才。社会和相关企业不仅需要毕业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也要求毕业生了解和认识最新的技术、学习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这就要求目前的专业在培养方案上进行修改,加入“人工智能”课程,“人工智能”通识课作为入门课,更应尽早开设。
2 “人工智能”通识课教学思路
“人工智能”通识课需要包含我们身边的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概念及发展史、知识表示方法、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机器学习、图像处理、模式识别、人工智能应用、人工智能与人类未来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参考相应的教材进行学习,具体课程教学思路实施如下。
2.1 精讲首次课
首次课十分重要,新课要抓住学生感兴趣的新闻热点及生活中的人工智能案例,可以通过视频、动画等形式让学生更直观、更具体地了解人工智能。如可引入自动驾驶、快递智能分拣、家庭智能机器人视频等,通过这些高科技的产品,快速地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欲望。
2.2 以案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本课程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思路进行讲授,融入具体的案例加以分析,案例便是实际,如把人工智能下围棋与神经网络的讲解结合,把人脸识别与机器学习、图像识别的讲解结合,这种结合针对性强,思路清晰,把案例剖开并联系知识点,理论和案例穿插讲授更容易把问题讲明白,授课过程不至于死板,体现出一定的活跃性,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会乏味,反而更愿意跟着教师的思路走。
2.3 引入开放式、讨论式教学
本课程在讲解人工智能应用和人工智能未来内容时,让学生参与进来,通过开放式、讨论式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对人工智能应用案例进行介绍时,让学生参与,学生充当教师角色对内容进行讲解,授课教师对相关内容进行补充,同时学生可以对目前人工智能产品做出评价,给出可以改进的想法和建议。教师根据教学方案讲解的同时,吸收学生的观点,对于较好的想法课上通过公开讨论形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促进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提升教学质量。
2.4 创新课程的考核形式
课程的结课不再以传统的平时考勤和期末考试结合的形式,本课程采取平时考勤、学习态度、平时作业、人工智能方案设计4种相结合的形式,方案设计占比60%,其他占比40%。考核形式具有自主性,方案的设计要结合本门课所学知识点和自身专业知识,要有合理性、可行性。方案可以是对现有人工智能产品的改进方案,也可以是完全创新的人工智能产品方案,也可以对未来人工智能的设想,设想要结合实际。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同学们了解和认识人工智能相关知识,对自身专业学习起到促进作用,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知识面。
3 教学效果分析
为了对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本课程选取2019级信息工程学院部分专业学生作为调研对象,涉及无人应用技术、移动互联应用技术、虚拟现实应用技术、软件技术等专业,以上专业均已开设了“人工智能导论”课,本次发放问卷143份,回收128份。问卷调查中开课前调查项如表1所示,开课后调查项如表2所示。
对表1分析得出开课前只有66%同学对自己专业学习感兴趣,通过表2的分析得出开课后有81%的同学认为自己专业的学习兴趣有提高,说明开课有较好的效果,有利于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开课前有86%的学生认为自己需要了解人工智能知识,说明新时代下,当代大学生渴望对人工智能知识的学习。此外开课前只有40%的学生了解人工智能,开课后学生学习和了解了人工智能相关知识,且有60%及以上同学对机器学习、神经网络、图像处理等知识有了解,有89%学生觉得今后有必要开设人工智能相关课程,说明同学们不仅学习到了人工智能相关知识,而且对继续学习人工智能相关知识仍有很大的兴趣。开课前和开课后分别有83%和89%的学生认为人工智能对今后的工作有帮助,基本持平,说明大部分同学们已经认识到人工智能对社会带来的积极影响,提前了解人工智能相关知识有助于工作的开展。所以“人工智能”通识课的开设促进了学生对自身专业的学习,提高了学生对人工智能知识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了解了更多的人工智能知识,拓宽了知识面,利于学生今后的工作和学习。
4 结语
谁掌握人工智能,谁就掌握未来,高职教育需要在人工智能相关人才培养上继续积极发力,文中给出了高職院校“人工智能”通识课的教学思路,结果显示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高职教育在人工智能领域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2017-07-20)[2021-02-26].http://www.gov.cn/ zhengce/content/2017-07/20/content_5211996.htm.
[2]方兵,胡仁东.我国高校人工智能学院: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9(3):90-96.
[3]胡秀华,王长元.基于学科前沿与实践应用的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9(9):159-163.
(编辑 王雪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