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观中学语文教育

2021-09-13 22:28张丽晗
文教资料 2021年17期
关键词:中学教育语文教育改革

张丽晗

摘   要: 对于文明从未间断的中国来说,母语历史悠久,母语教育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国之栋梁。中国的语文教育有优越性,搞好语文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前提。但是近几年新课程改革浪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语文教育出现一些问题,要以发展的目光对待语文教育。

关键词: 语文教育   改革   中学教育

谈及语文教育,最基本的问题是语文到底是什么?温儒敏给的答案是“母语的学习是语文的核心”,母语这一概念已经约定俗成,不必过多纠缠。现在讨论和关心的是学科教育问题。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被人熟知,但是语文最基本的还是听说读写的训练,训练是循环往复的,要将语文学习的过程变得轻松是不现实的理想。深入教学一线不难发现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存在厌烦心理,厌烦的并不是语文本身而是老师的教学方式。北大中文系曾经开展过一次调查,有将近一半的学生对语文教育持批评甚至否定的态度,学生对语文持有这样的态度,对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不是很可悲呢?

考试驱使下的语文教学让语文失去了本来的容貌,高考是必须面对的现实,必须在应试教育和激发学生语文学习乐趣中寻找平衡,如果语文是一支舞蹈,高考语文则是无法自由发挥的舞蹈。语文学习完全处于在高考的阴影下,学生的写作失去了创造性,为了应对高考,市面上流传的满分高考作文参考书目甚广。导致学生生搬硬套模式作文,甚至被老师灌输高考阅卷三五分钟的思想根本无暇作文内容,让学生写好开头结尾即可。这样的语文教育怎么能起到提高文化素养和形成人格力量的作用呢?鉴于此,当务之急是恢复语文教育的本来面貌。

高中语文教材分为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重要性的区分要根据新课程标准,新课标相比之前考试大纲的“繁、难、偏、旧”有所改善。新课程标准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和整体素质,不再是优秀学生智力的提升。对于写作要贯穿在阅读教学中,读的目的除了提高思维能力外还有写作能力。要以学生接受的方式进行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创作主动性和创造性。阅读教学要摆脱已经习惯的教学方式,上课开始介绍作者,赘述创作背景,紧接着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及作者向读者表达了什么、传递了什么。这样束缚学生的思想,根本不可能陶冶学生的情操。阅读阅读重要的是读,尊重学生的第一印象,尤其是进行诗歌教学。以下着重从三个方面探讨中学语文教育。

一、观教学

上文已经讨论了关于语文教学隐含的问题,概括来说是“形式主义”为了学而学,学生学到的知识浮于表面,为了应付考试。学到的真东西少之又少,更别说内化为自己的了。这种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不仅涉及中学,还涉及小学。这个假期我亲身实践,感受到了其中的不合理。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假期作业只有一个呆板的题目,学生既没有亲身经历又没有图画可观察,这个作业与其说是锻炼孩子的写作能力不如说是检测家长的学历水平。小学一年级只是寫话,还达不到写作水平,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也是这样规定的。但是现在部分家长的思想已经被“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误导,一年级就送孩子去补习班补作文,一个汉字还没学多少,习作要靠拼音代替的孩子补作文是不是太荒谬了呢?教学不仅指学校的老师的方式,还包括家长培养孩子的方法和手段。打提前量自有道理但是有前提,要在不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不违背语文教学规律的基础上进行。语文教学的规律是多读多写,语文成绩的提高没有特效药也不能一蹴而就,尤其是诗歌教学。中国诗歌最大的特点是“美”,凄凉美也好壮阔美也罢,要让学生感受到绝对不是靠老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习作背景,而是读,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和感情美。

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这个主导的力量至关重要。当前教学问题还包括一些教师职业素质的问题。国家为了广泛吸纳有能力的人加入教师行业,开放教师资格的考试政策,非师范生也能够参加考试拿到教学资格。这样确实可以减轻教师稀缺的压力,但是非师范生拿到教师资格证就真的具备教学能力了吗?尤其是教好学的能力。我认为,对于非师范生参加考试的门槛要有相应的提高,对非师范专业的教师进行综合培训。当然,师范专业教师也不能万事大吉,要秉持终身学习的思想,和前辈多沟通多交流,多参加外出培训,时常进行教学反思,提高综合业务能力。好的教师能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不把学生的思维“教死”,这才是应试教育和培养学生能力之间的平衡。小学可以说是孩子们的青春年华,不好对语文做过多的理性指责。

总之,语文教学要继续保持自身的优越性吸纳国外母语教育的改革经验,抓住时代性,提高教学质量为当代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

二、观教材

语文教材的编写涉及选文和习题,选文要经典,习题要有延伸性和价值性。选文的经典性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文化尊严感,还要适合中学生学习,这就是语文教材的选文要有规律性,要符合学生发展规律。语文教材的编写要杜绝落后性,选文适当增加当代文章,比较有趣,语言浅显易懂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让学生心甘情愿地走进语文课本。

然后是习题设计,习题设计不好太简单,这样起不到提高学生逻辑思维和审美思维能力的作用,要有延展性。教材除内容外还有结构问题,教材的编写要具有系统性,不能随意把几篇文章编排在同一个单元,课文与课文之间要彼此联系,不但有利于学生打破零碎的学习思维,而且可以通过对比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整个单元的教学能够克服单篇教学中存在的模糊性和任意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知识的阶段性和顺序性,学生的思路清晰了,学语文就相对轻松多了。教材的编写最重要的是突出学习重点,根据新课标编写,基于核心素养进行语文教学,核心素养是对以前三维目标的具体化,即既重视知识又重视能力的培养。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终教育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

教材除价值性外,还要重视延展性。现在部分中学生和小学生存在读书少的问题,即使学校有意识地要求小学生读书半小时或者规定中学生的必读书目,但是学生能不能完成是一个问题,完成的效率也是一个问题。教材提供课文的阅读量有限,不能够完全针对学生的兴趣进行选文。希望孩子们多读书、读好书,没有必要非读一些与考试相关的书或者对考试有帮助的书,主要还是让孩子们看爱看的书,哪怕是“闲书”,这样孩子的阅读趣味才会持久。老师在讲授教材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一些相关的文章,目的是弥补学生读书少和不读书的不足。教材中要提出一些读书要求,比如希望家长陪同孩子共同读完一整本书,有机会增进和孩子之间的感情,也会多一些共同话题,家长的陪同不要给孩子太多压力。举个例子,让孩子读完书写读后感,会让孩子产生恐惧心理。家长可以与孩子语言交流,交换不同意见。阅读的方式和体裁也不用过多限制,创造轻松愉快的阅读环境,但是阅读内容不能过于浅显,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在家长的指导下形成一种新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信心,这样家长的陪伴和教材的要求才是有意义的。要让教材的作用延伸到家庭中,学校、社会和家庭发挥各自作用。

语文学习最后还是要落实到“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中,讲求“语、修、逻、文”。新课改提倡核心素养,要以新课标为指南编写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和审美意识,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

三、观教改

语文教育改革必须着力推进,目前国家也在着力改革语文教育问题。首先,对于作文知识和作文能力的检测不应该全以写作的方式进行,可以把相关的作文知识分散到其他考试题中。举个例子,在阅读题中可以出一些偏理性思维的题,检验学生的母语运用能力。作文要想写得真实有感情就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命题不能过大过虚。对于体裁方面要有意识地限制,有意地考查学生对于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等体裁概念的掌握。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如果一味按套路出题,学生按套路答题,只能让学生的思想走进死胡同。没有创造性何谈造就创新型人才?我们要从多方面进行改变。

对于语文教育改革,我们要一步步走,步子要穩。当前存在的问题总的来说是部分学生不太重视语文,认为语文没什么好学的,笔者曾经被问及一个触及灵魂的问题,我的专业就是语文,别人就会说语文到底有什么好学的?折射出社会对语文教育明显不够重视。应试教育虽然存在问题,但是我们要抓住应试教育的积极方面,增加语文考试分数的占比,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之前我们也谈到过,语文的独特性决定了学好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前提,要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只有学好语文,才会具备分析能力,无论是数、理、化还是政、史、地才能更好地审题。

从语文教育改革中我们是能看到光明与希望的,改革的口号喊得容易步子却很艰难,要落实到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身上,不抱怨,潜心改进,科教才能兴国。

参考文献:

[1]温儒敏.温儒敏语文讲习录[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9.8.

[2]耿红卫,张丽娟.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理性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1(02).

[3]顾振彪.关于编写语文教材的论述[J].课程.教材.教法,2019(8).

[4]李英毅.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现状与对策[J].市场论坛,2015(1):78-80.

[5]尹鸿儒.关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J].考试周刊,2020(A0).

[6]曾爱华.中小学写作教学情境的创设[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0(06).

猜你喜欢
中学教育语文教育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试论美德教育在中学教育中的应有之义
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语文教育教学要做到“文道美统一”
穷其本然,化为践履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