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瑞敏
摘 要:数学是高中教学中的重要科目之一,更是高中学生学习要点,是高考重点科目,得到了教师、学生和家长的高度重视。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有效性将会给教学效果带来直接影响。在新课标背景下,给教学活动开展提出严格要求,需要结合高中数学教学现状,提出新课标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相关建议。希望此研究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帮助和借鉴,仅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数学;教学现状;数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6-004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6.022
科技快速发展,数学学科在各领域中应用范畴广泛,对人们工作和发展有着一定影响。在新课标深入改革背景下,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转变教学理念,由之前重视“教”更改成重视“学”。具体来说,教师应从实际入手,积极探讨一套迎合学生学习需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改变学生学习态度,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重心放在学生数学能力培养上,在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同时,促进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一、高中数学教学现状
在新课标改革背景下,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把教学重心放在学生数学素养提高上,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高学生学习水平。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采取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学有效性无法实现全面提升,使得学生不能养成正确的数学素养。导致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无法充分调动的主要原因在于采取的教学方法比较落后,教学模式单一,导致学生和教师之间不能有效沟通。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没有给教师和学生交流提供平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能第一时间和教师、同学商讨互动,学生掌握的知识点不牢固,打消学生学习积极性,影响学生学习效果。所以,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教师应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
二、新课标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相关建议
(一)创建有效性教学情境
在新课标背景下,为了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创建不同的教学情境,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创建教学情境过程中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首先,创建互动式教学情境。当前,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时常会出现“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状况,学生学习比较被动,不能灵活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而且对学习内容了解不渗透,不能深入地探究问题。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工程中应适当转变教学方式,采取互动教学模式。例如,在教学集合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通过采取游戏的方法让学生参与进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变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探讨,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其次,营造数学教学情境。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创建生活化教学情境,寻找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数学自身作为一个实用性学科,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全面处理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将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点进行简化处理,让其成为和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便于学生理解,加深学生思考。
(二)教学中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新课标要求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要以学生为本。长期以来,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一直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即教师在讲台上为学生灌输所学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则处在一个被动的学习位置,教师没有意识到学生的主体性。在这种被动听讲的状态下,学生的注意力、自主学习意识都得不到提升,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为提升教学效果,每位高中数学教师都应当改变一直以来的旧观点,要摆脱教师为绝对主体的状况。这需要教师创造教学氛围,把教学工作适当放权给学生,让学生也作为一个主体参与其中,让学生在和教师的互动、学生和学生的互动中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再对其查缺补漏,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带动下自主探索出教學内容的核心与问题的答案。这样,就能够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思想下打造一种全新的课堂形式。比如,在一些数学公式类教学时,以往都是由教师直接把公式告诉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但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中,应当让学生一步步地把公式推导出来,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还能够在自主探究的情况下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让原本沉闷的课堂在学生的参与下变得活跃起来,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创造性,使学习效果大幅提升。
(三)提高师生交流的顺畅度,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从某种角度来说,教学也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的模式,只不过是这种交流模式具有目标性。只有保证交流的有效性,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想让师生之间有效交流,真诚情感投入是前提要素,教师应该对学生给予高度重视,充满爱心,把学生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只有这样才能在身心上实现与学生平等,只有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交流。这种交流并非强迫的,也不是对答的,而是一种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互动。只有情感交流,才能保证教学的有效性。除此之外,教师语言应该做到精准无误。教师的教学语言中包含口语、书面语言以及肢体语言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声语言是指口语与书面语言,无声语言是指肢体语言。只有相互补充和交融,保证语言的精准性,才能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效交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反之将会影响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使用各种教学语言,激发学生思维想象力,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四)要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在每节课中都有教学重点,而整堂教学则是围绕教学重点来进行。为了能够让学生了解教学重点和难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将教学重点内容简洁地表达出来,促使学生产生初步学习印象。重点内容讲解是整堂课教学高潮,教师需要通过文本、声频、视频等方式进行直观展现,刺激学生大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插用一些幽默性语言,加深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记忆,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特别是在选择一些例题时,例题最好具有阶梯性特点。通常情况下,教师在准备一节课时,将会把一节或者一章题目先做完,之后根据本节知识点选择适宜的题目,每节课都会涉及好几个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