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新年
摘 要:小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初始阶段,教师应该认识到语文课程的综合性特点,并从多个角度进行合理分析,创新语文教学方式,体现学生的主体优势。只有将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出来,挖掘其学习作用,才能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之中。基于此,文章从读写结合、信息技术、问题情境、师生互动和生活实践五个方面提出一些有效的教学方式,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学习动力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7-013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7.067
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师应该主动创新和发展,及时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
一、读写结合,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活动中,教师切忌一味追赶教学进度,而是要考虑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灵活运用教材中的知识点,选择一些实践性质比较强的文章进行综合分析,深化小学生的认知理解。阅读工作实际上可以分为两个步骤,首先是注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分析,理清文章的“头绪”,通过文章内容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其次是认识到“如何写”“为什么这样写”,将重点放在文章的表达层面,对文章的结构、写法和重难点进行探究,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工作。教师要多进行反思和总结,将出发点放在文字训练、思想感情方面,无论是篇章还是段落复习,不能只是注重形式,还要看重读和写的连接点。要让小学生认识到语言文字才是思想和情感的有效载体,通过阅读积累的形式,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自学能力。
阅读是作文的一种表现形式,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文章作为依托,主动挖掘和利用课文中读写结合的关键点,指导学生从阅读中获得新的知识,并运用到写作中,达到以读促写的目的。读和写本身就是一个互补的过程,相互联系又相互依托。语文教师要以教材中的文章为中心,让学生进行必要的拓展阅读,增加知识储存量。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让学生局限在单一的写作思路中,而是要鼓励他们敢于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发挥自身的联想能力。当然,教师也可以利用一些教学素材,让学生进行适当的改写、仿写,长此以往,必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
二、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的融合优势创建高效的语文课堂,将其合理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体现信息技术直观、形象的辅助优势,能够不断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信息技术的运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单一落后的教学理论,避免出现一些形式化的教学活动。语文教师在授课时,如果思路清晰,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极为流畅,但是当思路不清楚的时候,则很难找准教学重点,出现无所适从的情况。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前播放相关的动画短片,营造一种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并利用制作好的视频去授课,让学生针对视频内容进行讨论和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将传统教学模式和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整合,根据不同章节的知识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设置有效的教学情境,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将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和形象。
现有小学课本中有许多富有生活气息的文章,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保证每位学生都能拥有极强的、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的特点。但是,书本中的知识并没有随时更新,学生在理解的时候会存在诸多的问题。而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展示相关的文章背景,方便学生主动品味课文内容。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互联网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尤其是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进入一个更为舒适的状态。语文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安排相关的教学任务,能够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多媒体技术将重难点知识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并围绕着核心点优化教学流程,方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及时进行反馈,这样学生所收获的知识会更加持久。
三、借助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小学语文教学中,借助何种方法让整个课程教学具备更大的靈活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教师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教学情境创设的意义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实现感性理解向理性理解的有效过渡。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分析,选择一些学生比较喜欢的事物来辅助教学,降低学习的难度,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感受到语文这门课程的魅力。而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尽量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围绕着当下的教育需求进行合理选择,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兴趣。
首先,教师借助问题创设情境。基于创设的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懂得如何质疑和探索,推动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必须要以“思”为核心,将小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展示出来,从而构建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问题情境的创设,还需要把握生活化原则,因为小学生本身的认知水平较低,情境创设如果太过复杂,会导致学生难以融入进来。因此,立足生活,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一些素材、资源,并与语文教材内容相结合,构建起相应的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展开学习。
其次,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多媒体的有效应用,可以创设有效的情境,方便学生置身于阅读的情境中,快速融入学习氛围中。教师也能为学生提供更多交流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多媒体还是维系师生关系的纽带,即便是在课后也能让学生主动复习和巩固知识。整个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通过画面、音乐等形式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知识学习的热情。当然,教师要认识到多媒体的实践优势,保证语文教学的可信度,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延伸和拓展,让学生在理解文章的时候,对当下事物有一个确切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