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金辉
摘 要:初中化学教学是学生接触化学知识的初始阶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注重化学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学生能通过主动探究构建化学知识体系,又要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化学学习活动。在设计教学时,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多个教学环节来进行引导,使学生随着掌握化学知识的增多,逐步提高化学学习能力,具备较强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在深入探索中提高核心素养,打造高效的初中化学课堂。
关键词: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问题情境;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7-009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7.047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创新观念,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选择多种创新教学模式,构建生动的化学课堂,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能力。
一、注重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习兴趣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设计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使学生在课堂上受到吸引,主动探索教材中的化学知识,在趣味课堂上发挥思维的活跃性,促进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在趣味化学课堂上,学生以轻松的心态面对化学学习,可以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在探究式学习中完成学习内容,推动化学教学的高效进行。
(一)利用趣味内容进行导入
趣味性的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化学知识产生好奇心,主动参与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在设计导入内容时,教师要结合化学知识和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在一开始接触化学知识时就体会到化学学科的魅力,产生学好化学知识的想法,积极地投入到化学知识学习中。通过设计导入环节,化学课堂在活跃的氛围中开展,学生对化学知识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思考,认真分析教材中的知识点,并能够抓住重难点进行学习与理解。在选择导入方式时,教师可以利用趣味性化学小实验进行导入,也可以利用图片进行导入,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进行导入。灵活选择导入方式,充分發挥导入环节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作用,让他们进行高效的学习。
(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在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中,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独立思考中完成对知识的分析和理解。学生在自主探究时,教师为了提高他们学习的有效性,可以设计导学案,把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写到导学案中,让学生在导学案的引导下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逐步深入地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在他们遇到疑问时,巧妙地进行点拨和启发,让他们能再次分析和思考有疑问的地方,在思维深入发展的过程中掌握化学知识,实现高效的自主探究。
(三)设计趣味教学环节
初中生刚开始接触化学知识,教师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需要结合教学内容设计趣味环节,为他们创设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从而主动投入到化学知识的学习中。在趣味环节中,学生的学习动力被激发起来,在思维活跃的状态下分析化学知识,快速掌握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重难点知识的探索。设置富有趣味性的教学环节,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更多的化学学习的乐趣,在化学课堂上时刻保持兴奋、积极的状态,加深对知识内容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化学真奇妙”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一张白纸,上面预先用酚酞写好“化学”两个字,然后让学生向纸上喷碱液,这时白纸上显现出“化学”两个字。这种神奇的现象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化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沉浸在活跃的氛围中探究化学知识,通过认真学习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在探究欲的引导下进行化学知识的深入学习,逐步掌握丰富的化学知识。
二、开展生活化教学,促进化学知识体系构建
生活与化学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开展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设计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化学知识,能够让他们在生活中发现化学知识,体会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大大提高他们的求知欲,加深对化学知识点的理解。随着掌握的化学知识越来越多,学生在生活化课堂上对化学知识的记忆效率越来越高,促进了他们化学知识体系的构建。例如,在教学“溶液的形成”时,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把少量食盐、白糖、植物油分别倒入装着水的烧杯中,轻轻搅拌之后观察烧杯中的液体。学生结合熟悉的生活素材,认真积极地学习了教材内容,认识了溶解现象,掌握了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能够主动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创设生活化的化学课堂,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他们能够借助熟悉的生活知识来理解化学知识,有利于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三、创设问题情境,发展思维能力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教师需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有效解决学习中的疑问,促进对化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化学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设计问题情境,利用问题来引导学生,使他们能有目的地探究问题,结合问题思考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最终达到掌握所学知识、正确解决问题的目的。当正确回答化学问题时,学生受到教师的表扬,能够得到激励,使他们坚定学习化学的信心,能够主动分析化学问题,促进化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在教学“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教材内容的自主学习,了解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在进一步深入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主要内容设计问题:过氧化氢分解,质量是否发生改变?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是什么?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是什么?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进行了教材内容的学习和化学实验探究,结合实验掌握了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并能描述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