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企业的个性化激励机制的应用研究

2021-09-13 08:54王晓航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30期
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激励应用研究

王晓航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流量主导的消费互联网由于人口红利已尽,利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企业的新互联网则空间无限。然而新技术企业的行业竞争是非常激励的,处于典型的“VUCA”环境。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应对多变的、复杂的业务挑战,是推动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持续发展的重要管理手段。本文主要阐述个性化激励机制的理论基础,分析个性化激励的设计原则,并从建立多形式的个性化激励制度、完善薪酬与绩效激励制度、福利制度激励、企业文化激励等方面提出应用策略。

关键词:激励;个性化激励;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0.004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流量主导的消费互联网由于人口红利已尽,利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企业的新互联网则空间无限。但新技术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越来越严峻,处于典型的“VUCA”环境,即volatility(易变性),uncertainty(不确定性),complexity(复杂性),ambiguity(模糊性)。企业要想适应这个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在《管理实践》中提出人力资源是重要的特殊资产。因此,如何激发人才的工作活力、激发人才的内在潜力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问题。

互联网企业作为新生行业,除了发展迅速外,人才结构的年轻化是另外一个特点。据不完全统计,国内被誉为“大厂”的互联网企业员工的平均年龄在27、28岁,这意味着企业的大部分员工是“90后”。与“70后、80后”相比,“90后”一代得力于教育的发展,是教育水平普遍提高,而且成长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时期,工作对于他们来说不仅是用薪资满足基本的生活,还有着更多样化、更多的期待和要求。因此,个性化激励是互联网企业激励机制的重要基础。

1 激励理论的概述

在过往的激励理论研究中,主要有三个方向分别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和行为矫正型激励理论。内容型理论是研究如何激发个体行为的动机因素,主要研究动机的内容,已有的理论比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等。马斯洛需要层次论是将个体的需要按重要性从低到高依次排列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从最低级的需要向最高级的需要发展,当某一级的需要获得满足后,这种需要则中止了它的激励作用。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是将影响员工工作的因素分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保健因素一般指的是跟工作环境有关的因素,比如工作设施、薪水及其他福利形式、和上级的關系、和他人合作或互动等。如果保健因素使员工不能的到满足,员工可能会产生不满情绪、消极怠工,甚至离职。激励因素是跟工作本身的性质有关,比如工作上的成就、工作本身的趣味性、认可与鼓励、权利等。一旦找到员工正确的激励因素,就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工作效率。实践中一提到激励,管理者常常会考虑到改善保健因素来激励员工,容易忽视激励因素,而激励因素实际上能够更加持久的激励员工。最佳实践是先满足员工的“保健因素”来预防员工产生不满,再利用“激励因素”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过程型理论主要研究动机产生到选择具体行为的心理过程。主要有佛洛姆的期望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等。期望理论认为人们之所以采取某种行为取决于他们认为这种行为有多大的概率可以达到期望的结果,以及他们判断自己的努力是否对于满足个人需要有意义。具体来说,当员工认为努力工作会带来良好的绩效评价,从而获得组织的奖励,因此满足了其个人需要。这个结果就会使员工更加努力工作。公平理论认为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不仅取决于他们所得到的报酬的绝对值,还取决于其得到报酬的相对值。当自己的收入和付出与过去的收入和付出不相等,或者自己的收入与付出比与其他人的不相等时,就会产生心理不平衡,这种对公平与否的判断会对工作的积极性产生影响。

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研究的是如何使人的心理和行为由消极转变为积极,如何改造和转化人的行为,主要有强化理论、归因理论等。强化理论认为有效利用或改变组织内外环境诱因,采用正强化(奖励)对符合要求的员工行为进行强化,运用负强化(惩罚)对消极的行为进行弱化和消除。归因理论将人们对行为的归因划分为内外性、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如果员工将失败归因于稳定的外因,例如任务难度,就会感到不用对失败承担责任,所以很难改变行为。如果员工将失败归因于不稳定的外因,例如运气,不一定会降低人行为的积极性,还是可以展现出努力或坚持性的行为。如果员工习惯于将失败归因于人力可以控制的因素,就可能在后续的行动中增强努力和积极性。如果能够根据不同员工的归因的倾向,做好相应的辅导以帮助员工正确的归因,就能有效地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2 个性化激励的原则

从激励理论中,不难看出其中的共性是针对不同的人、不同时期、不同的需求,需要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在互联网企业的个性化激励机制设计中,结合激励理论和“90后”员工的特点,要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要注重内外激励相结合。现在很多企业采取的激励办法多为物质奖励,如加薪、晋升、增加奖金、福利等。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这些激励都只是停留在对员工工作付出的奖励,与工作不具有直接相关性,都属于“外在奖励”。单独依靠外在奖励,激励的效果是局限的或者短暂的。这就需要内在激励作为补充,比如给员工挑战性的工作,使员工通过努力可以获得成就感。内在激励具有更加直接根本性的激励作用,具有持久性与稳固性。

第二,要注重共性需求和差异化需求的激励。员工有着共性的需求,也有着差异化的需求,激励机制切勿采取“一刀切”。共性的需求,比如一线城市购房难的问题,企业可以设计免息贷款的机制,当员工达到企业所需要的要求时,可以提出申请。即激发了员工向企业期望的目标努力,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员工的燃眉之急。差异化的需求,无论基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还是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都强调了不同员工处于不同阶段,需求因人而异。比如员工期望职业发展,给其安排具有挑战性的、培养其能力的项目。

猜你喜欢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激励应用研究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新要求
“互联网+”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型及有效对策
心理测试方法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进驻数字课堂的新兴教学媒体
高职院校化工总控工技能大赛的培训模式与对策分析
EVA价值管理体系在S商业银行的应用案例研究
AG接入技术在固网NGN的应用研究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