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史论结合”教学策略探讨

2021-09-13 03:48郭晨辉
考试周刊 2021年68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策略

郭晨辉

摘 要: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幸存的四大文明古国,之所以称为古国,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有五千年的存在历史;另一方面是中国的历史传统文化也很好地保留了下来,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骄傲自豪的历史。随着文化交融和经济发展,我国越发重视历史课程的普及和教学,新课标对初中历史的教学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也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史论结合”。通过史料和讨论的结合,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并思考中国历史的发展,了解世界各国的不同发展史,讨论对比,最终升华自身的素质水平,达到初中历史教学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初中历史;史论结合;策略

一、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进步和科技信息的全面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逐渐升高。如何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如何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如何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继承传统习俗,铭记历史等都是现如今国家需要思考的问题。教育部根据这些疑问提出来新课程标准改革,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质”。历史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骄傲的底气,同时也是不断鞭挞我们前进发展的动力。我国教育部门逐渐认识到年轻一代学习并掌握人类发展历史的重要性,历史课程成了每个学生都必须科普的科目。初中阶段的历史课程重点还是以浅显的科普类知识为主,初一、初二的历史课程主要学习中国历史,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中国的发展历史,了解中国在历史长河中的绚烂和颓败,并和现如今的发展做对比,引发思考。初三開始学习了解世界历史,主要了解世界发展史上的大事,比如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等,了解发生的导火索、对世界发展的意义等。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很难安心地背诵历史知识,太多的时间节点和人物事迹会逐渐让学生厌烦,因此在初中历史课程的讲解中教师要切忌从头到尾照着教科书知识点讲解,要时不时加入分析讨论,让学生可以有重点地学习历史课程。这种历史教科书和个人观点的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称为“史论结合”。以往的历史教学只是单纯地将知识点灌输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课后记忆背诵,这种教学方式的最终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在考试中表现出来的问题有很多,比如基本原理和概念不清楚,理论与现实的结合并不紧密,和历史有关的议论题,或者发表自己的看法时很容易“假大空”,回答的问题徒有其表,死抠课本,思路狭窄,思维也限定在了教科书上的几句话。这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要找到解决方法,“史论结合”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初中历史教师应该适当改变自己的教学节奏和教学方法,从最初的科普性质的教学到有深度地教学,在历史课堂上鼓励学生发散思维,结合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来讨论并思考历史事件发生的意义和对后来历史发展的影响。

二、 初中历史“史论结合”的教学策略

(一)积极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思考问题

近年来中考对历史的考察从最初的概念性质的默写到现在的根据材料发表自己的看法,“史论结合”的考察方式多占的比重在逐渐增大。这就要求学生在熟悉记忆历史知识的同时还要发散自己的思维,客观并带有一定主观色彩地谈论历史事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充分调用自己的思维和知识,思维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最终的历史成绩。因此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就应该深入研究课本中的知识点,在平常备课的时候多在网络或者图书馆了解相关的史料知识,不打无准备之仗。在充分准备掌握课本历史知识之后还要思考那些地方可以设置讨论的知识点,在上课期间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的历史知识和背景讨论历史事件的意义,并换位思考,如果当时做决定的自己,又会如何?这些讨论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感,突出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要求,还能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巩固学生的历史基础。比如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讲解《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了解当时的艰难,再加上那个时期距离现在并不是太远,很多学生的爷爷奶奶都经历过那个时代,他们可以在学校了解知识之后再听爷爷奶奶讲起当时的情景。

(二)教师要选择多彩的史料

初中学生正处于好动不安分的时期,他们很难对同样的知识点、同样的教学方式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从教学史料的内容入手,多选择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史料材料进行讲解。当然多彩的史料并不是说没有经过考证的野史,而是说那些有着针对性的图画、生动有意思的语言、有趣的事件等都可以称为多彩史料。初中学生的材料处理能力和历史阐述能力都有限,他们对一件事的看法往往都是建立在基本的史实上的,因此教师可以在讲解基本史实的时候引入一些学生并不了解的小故事。一些有反差的事件更加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加深他们的记忆。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讲解的时候带入一些现阶段的历史题材的电视连续剧,这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历史知识更加能够让学生思考。另外“史论结合”并不是说每一个知识点都要进行分析讨论,历史课堂最终的目标是最大化学生的学习效率,那不妨在课程中引入一些科普知识。比如现在的学生很容易被电视连续剧上古代的服饰和美食吸引,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适当提醒,其实古代平民的服饰就是粗麻布,所谓的大鱼大肉就是水煮肉,宋代之后才开始在煮肉的时候放调料,古代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美好。在古代连开水都很难得,冬天只有达官显贵才有木炭,所以有些不切实际的小说不能相信。我们现如今之所以能够吃饱穿暖,还能游戏玩耍都是一代又一代人拼搏努力的结果,历史之所以称为历史,正是因为我们在不断地变化。以前的落后腐败,以前的艰苦困难都只是历史,它可以是以后的饭后谈资,可以是书本上的引用普及,甚至可以成为人们口中的互相玩笑,但绝不能从此断绝忘记。只有经过古今对比才能知道,我们一直在发展,我们一直在进步,我们是有根源的,并一直以此为傲。

(三)强化对历史概念的教学

一切知识的学习都是从基础概念开始的,历史虽然是文科类的科目,但是同样对基础概念有着很高的要求。不够全面准确的历史概念会使学生产生错误的观点,甚至很难理解历史发展的缘由。而浅显的历史知识太过单薄,很难让学生运用到实际生活,很难为学生思考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无法将历史的发展及概念结合起来就很难做到熟悉历史学科,更别谈想要重点突破,取得不错的成绩。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历史概念的输出,在平常的课堂中点明需要重点记忆的历史概念,在每章结束的时候列出需要记忆的知识大纲,或者在学习到相似的内容的时候能够两点结合对比学习,加深学生的记忆。比如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史的时候会反复提到鸦片战争之后我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讲解这个概念的时候首先要科普中国发展过程中的社会阶段,从最初的母系社会到夏朝开始的奴隶社会,再到秦统一六国后的封建社会,接着就是近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制度的演变历史同时也隐含了世界格局的变化。除了让学生了解演变历史外,还要讲解具体的划分规则,半殖民地是与完全殖民地相比,我国在形式上还保留着自己的政府,属于一个独立的国家;半封建是与封建社会相比,虽然有自己的政府,但是资本主义无处不在,经济、政治、思想等都受到了影响。最后总结半殖民地是从国家的政治地位上讨论,而半封建是从我国近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出发。通过具体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不是单单指我国有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分地,社会制度的确立要考虑很多的因素。有了历史概念基础之后,学生才能根据历史和材料进行“史论结合”,从而达到最大的学习效率。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求初相φ的常见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