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艳
摘 要:中国有着灿烂的文化和深厚的底蕴,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屹立千年不倒,与每一位炎黄子孙的家国情怀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历史是一门为学生介绍社会发展沿革的学科,为学生讲解每一个朝代的变迁和特点。对此,教师可以从历史学科的内容出发,为学生渗透爱国意识,帮助学生形成家国情怀。
关键词:初中历史;家国情怀;教学目标
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价值导向,在全球文化意识不断碰撞的当下,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培养,更能让学生拥有归属感,使得学生主动地维护自己生长的土地。而历史是一门向学生讲述国家发展渊源以及历史变革的学科,能够让学生知道自己生长的土地源于哪里,终将走向什么样的社会。所以,在为学生介绍历史课程中的知识时,教师应当有意识地从历史学科的教育特点出发,挖掘实用性的教育手段,引导学生在学习基础历史知识之余,可以发展家国情怀素养,逐步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之才。
一、 细化目标,提升教学实效
教学目标犹如一盏明灯,指引学生的学习方向,也如一面镜子,反映整体课堂施教的结果是否达到了理想状态。在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为学生培养家国情怀素养,教师也要认识到教学目标在其中发挥的指南作用,主动地将培养的目标融入教学目标之中,以便在将教学目标中的各项要求变为现实,真正地强化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而教材是教师展开教学活动的基础,教材上的内容也是学生需要建构的基本知识。因此,在围绕家国情怀内容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中,教师不能偏离教材本身,避免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
例如,在《青铜器与甲骨文》这节课中,围绕教材上的内容安排,教师可以设定如下目标要求:1. 知识与能力:懂得甲骨文、金文等字体,了解汉字的演变情况;能够以司母戊鼎为基础,对中国的青铜器有所认识;结合汉字的发展情况,使得学生可以从点到线出发,对历史的发展规律进行探索;结合对司母戊鼎的铸造工艺的欣赏,强化学生的想象思维。2. 过程与方法:结合对“甲骨文——汉字”正反两面的推理和论证,使学生逐步明确甲骨文与汉字之间的渊源与关系;引导学生开展收集资料的方式,使学生通过讲解和想象加强对青铜艺術的认识;通过对司母戊鼎的欣赏,总结出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慧与合作精神。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学习和鉴赏中,逐步认识到本民族的悠久性以及高度的智慧,强化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意识。显而易见,当教师以上述目标要求作为讲解本节课的导向,不仅可以将本节课的教学质量推向高潮,也可以让学生基于对文字和青铜艺术的了解,萌生赞叹之情,从而强化爱国意识。
可见,教师围绕历史课本上的内容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并将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要求置于教学目标中,能够引领整节历史课程的教学,使教师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为最终的教学目的之一,以便在真正实现教学目标的要求中,切实地强化学生的家国情怀,提升历史学科的教育实效。
二、 深挖教材,彰显教育形式
初中历史课本包括各种各样的历史材料,有宋体文字的历史事件介绍,有楷体文字的典故或者人物故事,有人物照片,有报纸剪样,有英雄事迹等,史料资源极其丰富。初中历史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历史资料,将教材中的各种材料加以挖掘,将教材中的家国情怀教育素材融入自己的课堂教学。用史料来佐证历史的教育意义,让历史的家国情怀素养在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教育中体现出来。
以初中历史重要知识点“七七事变”的课堂教学为例进行论述。教材中有不少关于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残酷罪行的案例介绍。教师可以选取其中两个事件,如“日军将囚于南京幕府山的男女老幼5.7万多人,全部用铅丝捆绑,驱赶至下关草鞋峡,用机枪密集扫射。”“日军少尉向井敏明和野田毅进行砍杀百人的比赛,……难分胜负,重新再赌谁先杀满150名中国人为止。”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了解日军对中国普通百姓做的这些残忍的事情,这种残忍行径竟然可以当成游戏,简直令人发指。(期间,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或者图片,图文结合,能更好地还原历史真相,了解日本人的残暴罪行。)当然,让学生了解这一段历史,并不是为了激起学生对日本、对日本人的仇视,而是为了让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当时中国国弱军弱,被各国列强欺凌,是我们的革命先辈付出鲜血,赶走列强,换来如今的和平生活。在引导学生感恩革命先辈的同时,更要让学生珍视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认识到只有国家富强,国强军壮,技术发达,才能和其他国家平等对话。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努力学习,为建设我们的国家而奋斗。
总而言之,在历史教材中有如此丰富的材料资源,这都是彰显历史教育的教学形式,教师挖掘教材,利用好教材资料中的教育素材,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爱国主义意识。
三、 打造情境,激活学习兴致
“家国情怀”这一概念是宏观且抽象的,教师无法直接强加在学生的身上,使得学生产生和教师同等的爱国思想。所以,当教师直接使用教材为学生介绍历史知识时,学生会陷入抽象性的学习环境中,不能对家国情怀有充分的理解,也无法促进自身家国情怀素养的发展。但是,家国情怀所对应的行为却是直观、形象的,因此,教师应当善于使用现代媒体技术,为学生带来直观化的教学资源,刺激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得学生获得家国情怀的感知,促进自身家国情怀素养的生成。
例如,在《鸦片战争》这节课中介绍了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前因后果。然而,在教师单纯以教材作为施教的资料,为学生介绍这段历史时,学生只能简单地记忆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时间、地点,无法基于这一事件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效果。对此,教师可以在课下搜集一些影视资料,并根据教材上的介绍对这些影视资料进行筛选和下载。在课堂上为学生介绍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将提前下载好的视频资料播放给学生,带给学生直观的视听体验,使得学生在直面燃烧的火焰和漫天的烟灰中,真切地感受到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的壮举,并从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行为中体会到深厚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