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胜利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内容引述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的《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对“体育之效”的论述,引导考生全面、深入地思考体育的功效以及强弱转化的道理。作文命题起点平稳,内涵丰富。在个人层面,引导考生进一步重视体育,自觉将体育锻炼贯彻终生;在群体层面,借助体育精神,培养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推动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考生写作此题,似乎没有太大的审题难度,但要写出深度和广度,则需结合材料分析体育的价值和意义,运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比如,思考体育对强身健体、养生蓄力的功用;将体育放在“五育”的体系里考量,特别是与德、智的关系;将体育放在个人的健康成长、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高度去思考。
命题材料对“体育之效”的论述极具思辨性,指出通過体育可以让身体机能发生变化,强弱互转,并由此从正反两方面给人忠告和启发。材料带给人的启迪是多方面的,具有辩证性的特点。一方面,体育具有调节身体机能和精神状态的作用,要加强锻炼;另一方面,强者不可滥用其强,不可自喜自傲、恃强凌弱,弱者不必悲观消沉、自卑自轻,通过“锻炼”可变得自立自强,因为二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考生行文时可以侧重于某一点,但不能只谈一个方面,应在把握内涵丰富的基础上,凸显一定的思辨性。
教育不能功利化,不应表现出过于重视智育,轻视其他。因而,体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以高考作文命题的方式赞扬体育精神,引导学生认识体育在人生中的意义,有利于加强社会对体育的重视,更加关注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水平,使学生得以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陶冶情操。无论是作为一门课程,还是一种增强体质、调节精神的生活方式,体育活动都应得到充分保障。新高考作文命题聚焦体育功效谈启发,再一次体现教育对人的身心健康、精神状态、全面发展的关注,既是对学校教学的一种调整,也是对教育本质的一种回归,有利于实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目的。
构思角度
1.体育的作用是强身健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的身体是家庭幸福、开创事业的前提条件。重视体育锻炼,充分发挥其功效,引导人们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2.体育除了能强健身体,还可提升人的精神品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方能刚毅有为;体育的作用在于能“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
3.体育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体育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
4.体育不仅是竞技,更要融入生活。体育作为一门学科、一种项目、一种精神,代表的不仅仅是运动本身,更是一种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5.强弱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要有奋发自强的精神。由体育对身体机能的调整,强弱互相转化的哲理,谈强者应该守正克制,不要自喜自傲、以强凌弱,弱者不要自悲自伤,而要自尊自信、自立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