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守辉
摘要:为提高玉米种植产量,提升玉米种植质量,克服不利气候因素对玉米高产的影响,实现农业增产、老百姓增收。凌源市持续加大对对玉米、水稻、蔬菜等优良品种的试验示范,切实取得不错的良种推广效益。在扩大效益的同时,新品种玉米试验示范中也遇到诸多问题,就此下文提出了针对问题的解决措施和建议,组织好现场观摩,为新品种推广搭建平台;做好推广人才培训,承担起种子推广重任;创新良种推广方式,调动社会购种积极性,以期扩大玉米良种在本地的推广影响面。
关键词:玉米;高产;示范
1 前言
近些年,为加快玉米新品种更新,筛选出高产、优产、耐抗性强的玉米品种,凌源市种子管理站对现有主力玉米品种进行田间示范比较,通过田间丰产性、稳定性、抗逆性、适应性等测定,发现在新品种玉米试验示范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对此结合生产实践,笔者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期扩大玉米良种在本地的推广影响面。
2 凌源市新品种玉米试验示范情况
近些年,为提高玉米生产产量,提升质量,增强不利天气等因素的抗风险能力,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凌源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更是加大了力度对玉米、水稻、蔬菜等优良品种进行试验示范,在头几年的基础上,筛选出数十个优良品种,确定为推广、继续试验、示范品种。由于市、县、乡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对玉米品种有选择性的引进和先进配套栽培技术的大力推广,加上管理得力及天气状况也比较好。这些年,玉米推广新品种大获丰收已成定局,全市玉米生产面积达到数十万亩。
虽然玉米新品种推广效益的好转,但是新品种推广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同样逐渐增多,像是种业市场混乱、良种农艺不匹配、老妇女新品种接受不了、良种示范经费不足等等,都要得到重视而有待解决。
3 新品种玉米试验示范中常见问题
3.1 种业市场混乱,综合效益好的品种少
随种子生产销售市场化推进,当前,市场推广玉米新品种的数量较多。部分种子企业为获得高额利润,虚假宣传未经审定的示范新品种,牟取暴利,导致种子市场“多、乱、杂”。
3.2 良种农艺不匹配,良种效益难发挥
激发玉米良种高产效益,离不开配套的高效栽植技术。但是,配套良种栽培技术落后,指导不到位,新技术跟进不到位,将难以实现良种、良法配套,难以发挥新品种的优良性能,影响良种辐射面,降低老百姓种植新品种的积极性。
3.3 青壮劳动力外流,老人、妇女新品种接受不了
现阶段,农民从事农业生产,以销售农产品为收入来源。农产品的价格,以市场供求来决定。多年来,国内粮食价格一致很稳定。但是,种地投入资本,像是:化肥、农药、人工、灌溉等费用,却在逐年增加。导致当前农业生产,基本处于无利可图的境地。由此,为谋生计,多数农村青壮劳动力外出務工,农业生产主力以妇女、老人为主,文化程度低、新事物接受力不足,导致新品种推广难度大,良种推广阻力重重。
3.4 良种示范经费不足,影响良种推广速度
作为事业单位的种子管理站,经营运转全靠财政补贴,由于地方财力有限,当前还没有专门经费用于试验示范,新品种的示范、化学农药的使用、栽培技术的现场观摩等等开支,多数由单位自己承担,这一定程度上制约良种示范种植的规模,影响新品种推广的速度。
4 针对问题的解决措施和建议
4.1 组织好现场观摩,为新品种推广搭建平台
玉米新品种展示,是玉米新品种推广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好玉米新品种现场观摩,则是新品种引进、牵线搭桥的重要平台。通过栽植效益的现场观摩,能确保种子经营者、使用者熟悉玉米品种特性,掌握相应的栽培农艺技术,为扩大玉米种植效益奠定基础。
由此,种子管理站应以示范园为观摩平台,利用好种子经营者、管理者的闲暇时间,组织多人次的现场效益观摩。根据推广效益,将观摩对象逐渐辐射境内所有乡镇群众、省内外种植企业代表,以扩大良种影响面。
4.2 做好推广人才培训,承担起种子推广重任
玉米新品种推广示范过程中,推广技术人员少、知识陈旧,新种业知识掌握不透,高产技术掌握不全面,是影响新品种推广效益的制约因素。由此,建议地方种子管理站成立独立的种子示范推广部门,该部门一方面聘用专业技术对口人才,另一方面组织做好省市技术培训,亲眼目睹良种新技术,掌握新理念,回身以新技术示范说服老百姓。
4.3 创新良种推广方式,调动社会购种积极性
当前,种粮以老、妇为主,单靠新品种示范、种子经营宣传等方式,种粮主体的积极性还难以调动。由此,当下之时,注意创新良种推广方式,迅速扩大良种影响面。
第1,加大财政补贴、技术指导,引导种子企业、种子经营者、种田能手等等,能走向临近农田亲手传授技术,引导周边民众接受新种业。
第2,争取良好示范项目,根据辐射影响面,多建良种示范田,形成区域内网状良种示范点。
第3,做好舆论宣传,借助网络、广播、电视、村宣传栏等等,扩大新引进良种影响面。
第4,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积极对接粮食企业。根据本地农艺种植情况,积极筛选满足粮食企业需要的玉米新品种,以订单农业为契机加价购置玉米新品种,以提高农民种植新玉米品种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李德锋,姜义宝,付楠,等.青贮玉米品种比较试验[J].草地学报,2013,21(3):612-617.
[2] 赵俊立,常海滨,李宁.黄冈市青贮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J].湖北农业科学,2018,57(24):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