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敏
摘 要:学习和思考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意识到两者的辩证关系,既要有知识面的广度,更要增强学生的学习深度,这是为未来培养顶尖人才的基础性工作,是当前中国在战略新兴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打破国际垄断战略目标在基础教育体系中的落地方向。思考的形成需要不同环节的配合,其中课堂提问是启发学生思考的核心关键所在,特别在自然科学的教学当中,很多抽象理论公式都要学生去理解掌握,生搬硬套难以深入掌握,最终事倍功半。文章从小学数学课堂的提问方式相关研究入手,分析了当前课堂在学生提问这一教学环节上的问题,结合实例提出了提问设置的相关方法,以期为学习深度的挖掘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课堂提问;主动性;拓展思维
一、 引言
数学是一门结合学习和思考的理工类学科,在数学课堂中要注重学生的思维的启发,而课堂中要带动学生思考离不开课堂的提问,这也是互动式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都有相应要求,但是该年龄段的学生在智力发育上还处在初步形成阶段,这些能力的提升必须循序渐进,渐渐让其形成思考的习惯和正确的思维方式,这必须依靠老师合理科学地设置课堂问题,让学生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识脉络体系与探究问题的思维方式,在提问中灵活改变策略,做到因材施教,通过体验式、沉浸式的课堂教育达到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提升的目的。
二、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设置对促进学习深度产生的意义分析
(一)有利于数学核心素养提升
在当前新课标实施背景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是教学的关键目标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集中表现在基本原理公式掌握、发现问题思考问题、逻辑判断和归纳总结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普遍会用提问的形式来促进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合理的问题提出,以问题为导向,创立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尽快融入课堂氛围中,能够与老师的课程节奏保持一致,实现动手与动脑紧密结合。学生思维的培养是综合素养的基础,数学思维需要问题启发。同样的,思维意识也是依靠从被动的问题解决到主动发现问题再到能够精准有效地提出问题,这是一个步步为营的过程,老师对学生的思维培养也是围绕这个路径展开,经过反复的训练,让学生对学习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和感受,使得学习深度得以加强,可以从更独特和深刻的角度看待问题,对于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有较大帮助。
(二)有利于创建新型师生关系
课堂提问活动老师占主导地位,但是必须要有其他对应主体的密切配合,老师传达教学信息后,学生正确地接收并做出对应的反馈,而老师结合反馈结果对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通过这种方式改变以往老师一味讲授知识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关系,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也能通过在问题设置、思考、解答的环节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中,主人翁意识也在增强,不再是一味听讲、记忆、练习这种单一枯燥的形式,解决部分基础较差、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积极性弱等问题,营造一个互动性更强、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学习乐趣更高、教学更具有魅力和吸引力的教学环境,以更加新型的师生关系来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深度自然发生。
三、 当前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设置共性问题分析
在新课标要求下,老师也能够按照新课标的规范程序开展教学工作,但是当前在课堂提问项目的改革创新中,出现了新的问题,集中表现在教师对于课堂提问的目的意义与方式的理解出现偏差,认为课堂提问就是把自己要讲的内容转变成学生需要作答的问题答案,形成了本末倒置,只注重提问忽略了知识讲授的重要性,为提问而提问。对于问题的设计不做精心安排,而是让学生课前大水漫灌式地复习,而后在课堂上大量提问,看起来面面俱到,实际上是无济于事,因为小学生难以把控每一节课的知识脉络和重点难点,无法分清主次,很多的预习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这样老师在提问时多半回答不出来,老师为了确保课堂教学的进度,只能在一番提问之后,仍然回到传统课堂讲课的模式上来。老师通盘授课,学生再一次回炉,但是经过前期的预习,许多知识在学生脑海中已经留下了印象,不再具有神秘感和新鲜感,那么听课的积极性也就相对减弱。加之很多教师的问题切入点不合理、启发性不强、没有相對的趣味性,解答的难度也不均衡,这就让学生对提问环节较为抵触,不能很好地配合,学生的思维很难被调动起来,简单地问答,给学生留的思考空间和时间不够,老师最终很快给出答案,这就让学生产生了依靠的心理,不会再主动思考、发掘问题,对于加强学生的学习深入度,成效不够明显。
四、 小学数学课堂如何设置问题与提问方法运用技巧策略
(一)以兴趣激发和调动为切入点整合提问形式
一方面,要增强问题的趣味性,爱因斯坦曾指出“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小学生的社会阅历和生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必须要结合兴趣爱好,以好奇心的调动为基础,特别是数学这类计算量大、逻辑性强、思维缜密系统性强的科目,很多学生在长期学习后都会产生厌倦情绪,而老师就要用兴趣引入的方式来设置一些趣味性问题,多和学生的日常接触领域和生活方面相结合,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只要能够充分地激发出学生内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通常会更加认真专注地关心和思考这一问题,而老师就能够趁热打铁,把问题背后的知识点讲透彻,加深学习的纵向深度。例如在小学“小数乘法”的讲授中,小数的计算位数较多时比较繁杂,但是很多题目是考查学生估算的能力,那么就可以设置这种问题,激发学生对小数计算的兴趣度,来提升他们这一能力。可以让学生去尝试猜测一下,如果一张白纸厚度是0.1mm,将该纸对折20次后,大概有多厚。很多学生会认为一张纸如此之薄,对折若干次后也不会发生多大变化,而实际的结果则是已经达到了大气层之上,这就颠覆了很多学生的传统认知。为什么会这样,学生脑海中的好奇心立即形成了,这样老师就引入了小数与整数相乘的运算概念和方法,通过趣味的增加来吸引学生,让他们的情绪始终保持在积极高涨的状态,再加上对问题的有效解答和不断延伸,能够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深入且全面的学习。再比如小学在学习长度单位中有厘米的概念,老师就可以设置趣味性、现实性较强的问题,起到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用一张纸质的直尺,用剪刀剪掉它的0刻度,这时询问学生这把尺子还可以使用吗?这时学生讨论就非常的活跃,因为这个问题在之前的教材是未涉及的知识,需要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进行变化应用。那么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也会更深入,尽管答案有所不同甚至有些是错误的,但是经过老师的解答和点拨,会让他们对知识的综合灵活化运用有了更深的感悟,学习的积极主动意识也会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