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小学语文新课标改革的深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而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运用正是搭建学生思维与知识的桥梁。因此,本文基于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巧用思维导图激增学习兴趣、架构框架理解、增强写作效益、落实自主学习,以帮助学生打破固化的思维方式,有条理地整合不同的知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维导图;课堂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23-0134-02
【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reform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he culti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thinking and imagin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reative potential have receiv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from everyone. The use of mind maps in teaching is to build a bridge between students' thinking and knowledge. Therefore, based on element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this article proposes to use mind maps to increase learning interest, structure framework understanding, enhance writing efficiency, and implement autonomous learning to help students break the solidified way of thinking and integrate different knowledge in an orderly manner.
【Keywords】Primary school Chinese; Mind map; Classroom learning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型的发散性思维教学工具,它既能让学习的主体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又能帮助学生在学习时思路更加清晰,学习起来更加轻松。然而,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较多的情况下,想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构建知识框架,自主梳理知识点比较困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革新观念,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巧用思维导图,快速地将知识点整合链接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思考,融会贯通知识点,进而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创新能力。
一、巧用思维导图,激增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语言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其知识点之间具有非常强的连贯性。而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尚未完全发展,想要更好地启发学生知识的逻辑连贯性,就要激起学生的好奇和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习,让学生觉得语文的学习过程如同“连连看”游戏一般的过程,轻松、趣味又好玩。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从而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绿》这篇文章时,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联系已有生活经验,学会表达“绿”,感受“绿”的美,升华对春天的喜爱。授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即将要探索的知识产生兴趣。首先,教师可以创设趣味情境,出示一张春天绿色的图片,并将它贴在教学展示区,然后引导学生来进行“关键词”的拓展联想:看着这副由绿色绘制而成的图画,大家可以联想到什么关键词?学生们纷纷开动脑筋,有的说我想到了春天,有的学生则说我想到了绿色……接着,教师又结合文章的主旨,让学生来联想它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觉?有的学生说我感觉到了希望,有的学生则说我感觉到了生机……在这样的趣味思维导图的关键词带领下,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也为进入下一环节的主题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巧用思维导图,架构框架理解
在实际教学中,虽然教师在课上对文章进行了讲解,但大部分的学生并不能做到完全消化整篇文章,也并未对文章形成深刻的理解。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就要善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点框架,明确学习内容,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消化文章。例如,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母鸡》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从“讨厌”和“不敢讨厌”两种不同形象的“母鸡”出发,构建出两个核心思维导图“中心点”。接着,让学生来发散思维进行拓展,灵活运用关键语句“讨厌”形象母鸡:没完没结、如泣如诉、发狂……“不敢讨厌”形象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从而有效地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能让学生快速梳理整个课文的知识框架,让学生将语文知识装入心中,真正做到“胸有成竹”。
三、巧用思维导图,增强写作效益
俗语道:“心中有画,落笔才有神。”作文是语文学习的一项核心部分,它也是一项激发学生创造思维、想象力的活动。特别是针对中高年级学段的学生,对于写作有了一定要求,想要让学生创作出好的文章,教师就更要把“思维导图”运用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通过授之以渔——“思维导图”的引导,将文章结构用更加直观的图形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明晰自己的写作思路。同时,通过“思维导图”的训练,让学生能更熟练地掌握写作的规律,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例如,在教学《刷子李》一课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学时,教师首先设问:“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些地方?然后以思维导图的形式,从着装奇、规矩奇、技艺奇三个方面进行思维拓展,梳理出整篇文章的写作架构和规律。最后,进入习作教学《形形色色的人》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用《刷子李》这篇文章为基础,让学生参考刷子李的思维导图,整理和想象自己印象中最深刻的一个人,并构建出专属他/她的“思维导图”,从选准人物(性格、爱好、兴趣、习惯、特长)、选准事例(真实的事情,写清楚)、用准方法(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三个大部分入手,让学生来自由发挥先引入什么,后引入什么,形成自己的写作思路。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能有效地把课文与作文进行关联教学,既改变了传统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单一素材、写作方法累积的创作方式,也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想象和写作空间,帮助学生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写作大门。
四、巧用思维导图,落实自主学习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學”。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改变让学生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要善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后,可让学生动手实践绘制“思维导图”,让他们学会归纳和总结,从而形成自身有效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祖父的园子》一课时,课文虽是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但教学重点是突出感受祖父与“我”之间浓浓的亲情,以及对于“园子”的精神意义上感悟。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很难理解课文的内在意义,阅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可以借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先引入园子、我、祖父三个词,问学生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将园子作为文章的思维导图核心,让学生通过自学的方式进行思维拓展,让学生快速得出两个分支:美丽、生机。第一个分支,园子美丽的特征:园子里有各色鲜花、有漂亮的蝴蝶等特点,可以在第一个分支上画上花和蝴蝶。接着,第二个分支:引导学生思考园子里的生机的是什么?马上,学生通过前面内容的总结得出了自己的结论:有的学生写上了虫儿叫,有的学生写上了鸟儿飞……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再往后面的主枝行走,很快就可以想象出园子、祖父、我之间的关联。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来进一步探索祖父与“我”之间浓浓的亲情,以及对于“园子”的精神意义上感悟,学生很快就能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主要思想,得出了最关键的三个词:爱、自由、快乐。教师通过让学生实践思维导图的绘制,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让学生在初步的自我学习中进一步成长,夯实自身的语文学习能力。
总而言之,“思维导图”作为小学语文课程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桥梁,它架构起了学生与语文知识的思维通道,给予了学生更多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参考文献:
[1]张芸.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J].名师在线,2019(25).
作者简介:李婉华(1980.10-),女,汉族,福建福鼎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责任编辑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