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金梅
【摘 要】目的:探讨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选自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急诊科,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急诊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全程优化急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急救总有效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87.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患者分诊评估时间、急救总时间及静脉釆血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可有效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急救效果,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全程优化急诊护理;急性脑梗死;抢救时间;急救效果
急性脑梗死(AIS)是急诊科最为常见的疾病类型,一旦抢救不及时则可导致不可逆性损伤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有研究表明,在患者的黄金急救时间内实施有效救治时改善雨后的关键所在,因此在急诊科急救中优化急诊护理尽可能缩短患者的急救时间尤为重要[2]。本研究以我院急诊科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全程优化急诊护理的应用效果,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选自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急诊科,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及MRI检查确诊,患者委托人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排除合并其他心脑血管疾病、颅脑肿瘤、意识障碍、精神认知障碍及临床资料不全者。其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42岁~78岁,平均年龄(61.33±3.45)岁,就诊时间1h~5h,平均时间(2.76±0.54)h。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方面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急诊护理,包括开通绿色通道、准备急救物品、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辅助医生完成急救工作等。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具体为:(1)优化急诊抢救流程:成立急性脑梗死护理小组,小组成员明确分工,落实岗位职责,全面掌握急性脑梗死急救知识。(2)绿色通道优化:开放“先抢救,后挂号”的绿色通道,急诊护士在患者入院后迅速接诊,与抢救时做好急救交接,完成转交及相关护理记录。(3)溶栓治疗优化:对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应配置专门人员实施看护,意识清醒者应实时询问患者感受,严密监测血压变化。(4)急救后护理优化:术后嘱患者绝对卧床,保持室内安静、清洁,使患者保持情绪稳定,对易出现并发症的患者需及时识别其风险因素并给予相应护理。
1.3 疗效评价标准[3]
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进行评价,痊愈:NIHSS评分减少≥90%,患者各功能恢复良好;显效:NIHSS评分减少50%~90%;有效:NIHSS评分减少18%~49%;无效:NIHSS评分减少18%以内;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急救效果
研究组患者急救总有效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87.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1。
2.2 抢救时间
研究组患者分诊评估时间、急救总时间及静脉釆血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2。
3 讨论
AIS是因脑部供血突然中段而导致的脑组织坏死,主要因脑动脉粥样硬化或形成血栓所致,基于其危害性及时实施有效的抢救可为后续进一步治疗提供良好的基础。有研究表明,在AIS患者急救期間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急救效果[4]。以往常规的急诊护理多以配合医生工作为主,在细节上有所缺失,而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将时间观念贯穿于整个急救过程,通过优化各项急救护理措施及流程使其更具针对性、目的性及科学性,确保抢救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从而提高急救效果[5]。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急救总有效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87.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患者分诊评估时间、急救总时间及静脉釆血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综上所述,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可有效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急救效果,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晓莉.探讨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在急性脑梗死中的抢救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0):200-201.
[2] 蔡静纯.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在急性脑梗死中的抢救效果观察方案[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20,25(4):405-407.
[3] 王辉.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在急性脑梗死中的抢救效果探讨[J].中外医疗,2020,39(5):148-150.
[4] 赵琳琳.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在急性脑梗死中的抢救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9):290-291.
[5] 徐艳霞.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在急性脑梗死中的抢救效果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14):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