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济困 你我同行

2021-09-13 10:15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2021年12期
关键词:渠县王超攻坚

《文化产业》记者 邓 键

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获得者支月英

脱贫攻坚的阳光照耀在每一个角落。无数人的命运因此而改变;无数人的梦想因此而实现;无数人的幸福因此而成就。“众力并则万钧举,人心齐则泰山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全面建成现代化小康社会的战略全局高度,深刻出发,把加强扶贫经济开发各项工作建设,摆在了依法治国为民理政的重要突出位置,团结一心地共同带领广大基层人民干部群众奋力打响了新的脱贫致富攻坚战。2021年2月25日,在国家现行标准下,我国9899万以上农村全体贫困人口全部顺利实现基本脱贫,832个以上农村贫困县全部实现摘帽。脱贫攻坚摘帽的奋斗目标永远不是一个终点,而是新时代生活、新事业奋斗的一个出发点。中国在成功实现了彻底消除绝对贫困的多项重大任务后,又重新开始了全面深入建设特色社会主义和农业现代化的新兴国家新历史征程。中国这艘巨轮,正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砥砺前行。而在这条前行的道路上,更是有着无数的先辈、无私奉献的扶贫工作者们洒下的血与汗。

出身普通 做事却不普通——支月英

“我一生只为一件事而来。”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获得者支月英坚定地表示:“40年前,我怀着对于老师这个职业的美好憧憬,不顾家人的反对,执意地去了一个教师奇缺的穷乡僻壤进行任教。40年来我辗转了这个小镇最偏远的两所学校:泥洋小学和白洋教学点,从支姐姐到支妈妈再到支奶奶,我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托举一代代山里娃走向未来。每当我看到孩子们一张张的笑脸,听到他们在学习上有成,事业上进步的消息,生活并不富裕的我会真正觉得自己比个别富翁还更加富有。脱贫攻坚战将会成为一场伟大的斗争,而我又有幸能够成为这场斗争中的一名勇士,能够为实施高等教育精准扶贫而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作为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我真诚地感到无上的光荣。我坚信贫苦会永远地离开大山,离开孩子们,离开中国。”

1980年,奉新县边远张家山村奇缺小学教师,那年只有十九岁的支月英顺利地通过了考试,不顾她的父母以及家人的多次劝阻毅然决定去四川省宜春市奉新县澡家山下乡张家泥洋村小学,做起了这些山村孩子们的知心教师姐姐。她离开了她的家乡,独自一人前往距离家乡两百多公里,海拔近千米,甚至不可以通过公共运输班车的支家泥洋小学。在这里她成为了一名年轻的普通乡村女教师,她自己都没想到这一做,就做了四十多年,从孩子们口中的支姐姐变成了支奶奶。长期从事湖南农村贫困地区的学校教育和管理学习科研工作中,她勇挑重担,认真地学习钻研业务,勤于组织教学搞好实践,积极主动促进了这所学校的健康发展,以一种非常酷爱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素质教育的强烈教学事业心、认真负责的德育教学工作态度、勤奋求真务实的教学工作作风率先赢得了来自全校师生同事、群众和党内基层组织的一致高度认可。支月英前后先后三次荣获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好人、全国师德楷模、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长期超负荷的工作,让支月英这些年头晕眼花,她患上了急性甲状腺结节,视力下降、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声带上有结节等多种疾病症状。2006年,因为她的视网膜严重撕裂出血,她的一只眼睛已经完全紧闭看不见了任何东西。但是,支月英割舍不下的还是孩子们,“我每月都花不了多少钱,很多钱都只是花在自己看病还是吃药上。上课时因我嗓子太累实在说不动了,我就准备放一盘学习课件的视频光碟给小班的朋友们一起观看。”

奉新县张家山村

一年又一年地慢慢过去,她一直精心驻扎在这座大山,与一双双聪明充满希望的眼睛紧紧走到了一起。她一直教育她的孩子们如何好好读书、识字、唱歌以及如何跳舞。80年代初,她的平均工资仅仅只有几十块钱。有些农村小朋友家根本就交不起生活学费,支老师总是给这些小朋友们垫付自己的生活费、购买教学文具,有时甚至把自己平时吃饭的钱和买衣服的所有零用钱都垫上了。她一直希望得到家人的理解,每当家人表示不懂她时,她微笑着说:“日子会好起来的。”这所公立学校位于贫困山村,破烂成糟,支月英自掏腰包,花钱给这所学校重新购买了一层塑料薄膜,让孩子们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坐在温暖的教室里学习。朗朗读书声温暖了支月英的心,也放飞了孩子们的梦。两年后她被学校任命为中学校长,肩上的责任变得更重了。这所学校没有教学班车,每逢开学,学校的报纸粉笔和课本都全部由支老师和其他二十几位教学同事沿着一条步行二十多里的蜿蜒小溪走上山路肩挑手提运送上山的。每次走一趟下来,腰酸背痛,精疲力竭。支老师现在已经年过半百,家人都对她说让她得到退休好好休息。但是她的村民们当中还有许多的对她心存不舍,有的一些村民甚至找机会对她说:“支老师你退休后我们还可以要求你继续到这里任教吗?”她很激动得这样回答道:“我是大山的女儿,如果我的身体条件允许我教下去,我会一直在这里教下去。”“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支老师虽然因为她的身体状况时刻感到力不从心,但她白天还是始终坚守在自己的教学工作岗位上;夜晚还在镁光灯下努力学习钻研小学教材,帮助每个中小学生学会做梦、圆梦。支老师一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教学奇迹,只是在这个偏僻学校里平平凡凡度过了三十多个春秋。人的一生能有多少个三十年。三十年,是一个年轻姑娘绽放的青春。今天她用自己的宝贵青春与三十六年的奋斗精神苦苦坚守,她用怒放的生命赢得了所有人的掌声。目前她正积极地投身“两学一做”的学习教育理论实践培训活动中。她表示要真正努力做一个“忠诚、干净、担当”的优秀共产党员,要时刻做好优秀共产党员的模范先锋兵,起到模范作用。

宁愿双目失明 誓要群众脱贫——张渠伟

美丽人间

张渠伟进行扶贫工作

“脱贫攻坚没有退路,只有义无反顾。”被大家称为“半盲局长”的张渠伟如是说道。2017年,张渠伟几次在工作的时候晕倒,视力下降到0.04和0.2。11月4日,他住院检查出患有“双眼开角性青光眼”和“耳石症”。医生告诉他,必须马上手术,否则可能会完全失明。“我没有时间手术,就现在情况而言,整个县里没有人比我更熟悉扶贫工作。扶贫军令如山,言必行,行必果。明年我们渠县一定要摘掉贫困县的帽子。”他说:“既然走上了扶贫这条路,我们就只有责任没有退路了。”工作中的张渠伟是一条铁骨铮铮的汉子,唯一让他心存愧疚觉得亏欠的便是他的家庭,这使他一直无法释怀。张渠伟的儿子已经将近三十岁,由于张渠伟的生活和工作繁忙,导致他儿子的结婚时间一再推迟。

他的父亲已年近八旬,时常对自己长途奔波在外站在一线的工作岗位的儿子感到焦虑担忧,偶尔也忍不住给儿子打个电话,却总因为张渠伟的工作忙碌地说上了两句就被他挂断了。真情和努力付出是一定有回报的。张渠伟未去考察渠县时,渠县已经累计拥有150万贫困人口,是省里一个贫困县,贫困县的村130个,贫困人口143802人。也就是说10个贫困村的人中大概只有一个是贫困户。在张渠伟的不懈努力下,渠县四年多来累计精准减贫136610人,贫困人口发生率从12.1%大幅下降至达到了0.6%。“脱贫攻坚”决战是一场前所未有且极具历史性的和意义重大的艰苦持久战,在这场艰苦奋斗中每一位基层扶贫生产工作者都已经立下了一份决战军令状,不“脱帽”誓不罢休。张渠伟在这条道路上已经义无反顾地走了近五年了。他自从接下了这个军令状,就担起了身上的责任,从没有在一个节假日里休息过。只有给渠县摘到了那顶贫困帽,他才会感到踏实。2015年3月,张渠伟发现,渠县农业生产和种植的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这样的条件无法使渠县人民脱贫致富。张渠伟思索良久,将目标放在积极引进在外渠商的资源优势、人际优势上,为家乡的招商引资牵线搭桥。但这条路走的并不顺利。他想起了在外发展的退役军人王超。王超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外面发展得非常好。为了让王超返乡创业,带动渠县经济发展,他自费到福建寻找王超。王超却只是和他一起吃了饭,对于他提出的投资渠县这一想法避而不谈。张渠伟心里有些气馁,但并未就此放弃。很快他决定再次去找王超,并把自己的思路详细说给他听。张渠伟真情的表述使王超稍稍动容,但也并未就此松口答应。

在2016年的春节,张渠伟上演了三顾茅庐,第三次踏上了去寻找王超的路途。这一次王超终于被他的诚意所打动,答应了投资,先后在多个乡镇创建扶贫基地,吸纳多名老兵建立“老兵创业扶贫之家”,并成立了“渠县退役军人综合党汉亭农业联合支部”。现在,渠县地区共种植水果12000亩,带动400多名贫困致富直奔小康。这一次王超终于被他的诚意所打动,答应了投资,将产业项目落户渠县,建立了“老创业扶贫之家”,成立了“渠县退役军人综合党委汉亭农业联合支部”,种植水果12000亩,带动了400多名贫困户致富直奔小康。

在精准高效扶贫关键时期,张渠伟多了三个“孩子”。这三个孩子的出生家庭极其贫困,他们的亲生父亲在外地工厂打工,而他们的亲生母亲却因患有严重的慢性精神病等心理疾病,无法及时照顾他们,全家都只能依靠已经70多岁的奶奶给操持。张渠伟第一次拜访这家人的时候进门就红了眼眶。这家人房子是用各种各样的石头垒起来的,到处都是洞,连基本的温暖都保持不了。三个孩子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趴在残破不全的桌子上写着作业。桌上和脚下都有下过雨存积的雨水。可孩子们没有丝毫的抱怨,见到张渠伟和他的爱人,就懂事的问好。也正是这次走访,让张渠伟的爱人意识到了他工作本身性质的伟大,明白了他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从这以后,她逢年过节都会给这三个小朋友包红包,送去衣服。张渠伟帮助三个贫困孩子成功申请了一次易地住房搬迁,终于成功让这个贫困家庭的所有孩全部住进了自己的一套新房,再也不用需要担心家里下雨天的晚上漏雨、风天吹风了。

扶贫必须精准,不落一人一户。病情日渐恶化,却一拖再拖。扎下帐篷,扎下了根,签上名字,就立下了军令状。没有硝烟的战场,你负了伤;泥泞的大山,你走出了路;山上的果实熟了,人们的心热了。脱贫道路上,是他们默默无闻地付出;是他们将所有责任担在肩上。他们的努力不会白费。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主席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历史的人间脱贫奇迹!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

乡村扶贫

猜你喜欢
渠县王超攻坚
王超美术作品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你在渠县等我
渠县:督办卡让信访处置“零积压”
脱贫攻坚 重在落实
互助:“联动”方能攻坚
Three-Dimensional Planning of Arrival and Departure Route Network Based on Improved Ant-Colony Algorithm
“快女”营销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