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林福
周丽蓉语文名师工作室是周丽蓉带领的第二届市级名师工作室。2016年工作室成立后,通过笔试和面试,确定了13位工作室正式学员,9位跟班学员,最终由22人(9名初中教师,13名高中教师)组成了这个“大家庭”。学员均来自昆明市各县区一级一等学校、县区一中、县区教学薄弱学校以及民办中学。
工作室成立以来,在周丽蓉的带领下,以“聚焦课堂,提升素养”作为核心目标,寻求在课堂教学中“功底有厚度,挖掘有深度,训练有力度,语言有风度,板书有美度,点评有态度”。
“语文盛宴” 扎根课堂教研
每周三下午,是工作室成员们碰面的日子,这一天,大家会从各个学校赶来,聚在一起进行教学研究。风霜雨雪,从未间断。
教研方式不拘一格、形式多样,主题讲座、公开课、评课都是这一天的惯例活动。在一场以《开启一段美好的旅程——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与分析》为内容的讲座中,工作室主持人周丽蓉作为主讲人,强调了师生对课堂的尊重,对课堂的敬畏,满满的仪式感。每堂讲座结束,每名学员写下听后感,已成为工作室的常态。
“因为是以一线老师为主的工作室,所以我们会以课堂为主,倡导学员做有情怀的语文教育。”周丽蓉说,在讲座的基础上,名师课堂的观摩学习、思考教学的实效,也成为工作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工作室会定期邀请大学专家开设讲坛,帮助学员扩大专业视野,提高理论素养,加强对新课程、课堂实效的认识深度,提升自我认知。
“为生命打上亮丽的底色”,钱理群先生这句精辟的话语,成为周丽蓉名师工作老师和学员们在语文教学上的不断追求。语文课堂成为了伴随年轻生命成长的空间,老师、学员和学生都成为良师益友,以一种自信诗意的生命状态行走在人生路上。
专注群文阅讀 打通“任督二脉”
除了每周的业务交流学习外,周丽蓉语文名师工作室的学员,还承担了市级群文阅读课题研究,作为工作室开展各项工作的抓手。群文阅读,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主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
“语文不是自娱自乐,是有情怀的,在群文阅读方面,我们要求老师大量阅读和思考,设置一个主题后,将古今中外的文章都纳入其中,让学生在这个主题中学习。把一类作品打通后,老师和学生的视野也会打开。”周丽蓉说。
经过专项研究,适合昆明市初中和高中学生习读的《群文阅读教学现场》一书已经作为成果出版,作为集体智慧的展示,该书结合中高考改革,通过具体的案例设计,将阅读这一教学重点深度剖析。
群文怎么选?怎么设置议题?如何让学生广泛阅读、全面阅读?课堂教学怎么呈现?怎么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接触更多的文本,让课堂更高效?都在其中有精彩而完整的论述。
“后疫情时代” 砥砺成长
2020年因为疫情,这一年注定不一样。正如周丽蓉名师工作室里的语文老师们,大家经历了疫情期间的“网课”,碰到了“新教材”,面对着“新高考”,他们不敢停留,一切就这样来了,甚至有点手足无措。可他们终究坚持下来了,每个人都给自己交上了一份满意的成绩单。
2020年工作室年度总结会上,周丽蓉说道:“疫情给每个人都留下了不一样的一年,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体会,在碰撞中,有不一样的思考,跟上改革的节奏,理念正确了,方法才跟得上。”
每位工作室学员都认真梳理了自己的2020年,每个人都用三个关键词来总结自己不一样的这一年,每位学员依次上台做总结汇报。张维老师,她的三个关键词是“随新而变”“相信科学”“不失自信”,她总结说,2021比2020多了一,所以希望大家2021年多一点健康,多一点快乐,多一点温暖,多一点笃定,多一点自律。杨怡涵老师,她的关键词是“敬畏”“从容”“遗憾”,她总结说:“我们要记着周老的话,做一个有思考和批判精神的思考者,保持对新事物、新思想的敏感,保持对教学的浓厚兴趣,永远有一颗赤子之心,带着热爱的品质,不断进德修业。”
四年来,工作室共举行集体教研活动100次,周周有活动,次次有主题,人人写文章,已撰写文字达110万字以上,内容包括听课手记、文本解读、教学设计、读书笔记、教学论文、散文游记等。
四年来,每天一条学员之间传递的接力微信共计900多条,促进了学员之间关系和谐,促进了工作室的成果研究,最终成为工作室的美好记忆。
四年来,工作室有两位学员晋升高级教师,一位学员荣获“春城名师”称号,一位学员被评为“市级教坛新秀”,一位学员被评为“区级学科带头人”,二位学员评为“区级教坛新秀”,一位学员成为区级骨干教师,一位学员在第十届“四方杯”全国优秀语文教师选拔大赛中获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