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尼苏达工作适应论视角下大学生就业力培养路径研究

2021-09-12 22:57邱瑶曹晓习
高教学刊 2021年23期
关键词:培养路径

邱瑶 曹晓习

摘  要:以某工科学院毕业五年学生为调研群体,围绕大学生就业力构成及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并在明尼苏达工作适应论框架下对其进行进一步分析,确定培养路径,为高校如何更好培养人才与服务国家战略提出可行性建议,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分析。

关键词:明尼苏达工作适应论;就业力;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23-0157-04

Abstract: The study takes engineering students who graduated from colleges over the past 5 years as study respondent, aiming to explore the composi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ir employability, to conduct analysis under the framework of Minnesota Theory of Job Adaptation, and accordingly draw a conclusion towards the training path of employ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feasible suggestions for colleges on cultivating students and serving the national strategy, and provides college graduates with data support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Keywords: Minnesota Theory of Job Adaptation; employability; training path

一、明尼蘇达工作适应论概述

(一)工作适应论的产生

从职业选择开始,职业发展是伴随人一生的事情。职业选择本身不能保证职业生涯的成功,相比于关注职业选择,工作适应论关注的是个人如何在职业生涯的每个阶段成为此阶段的模范雇员。早期的生涯发展理论,如特质因素论关注个体需求与工作世界匹配关系,以及个人如何适应工作环境。目前较多理论关注于职业决策以及职业决策过程中的具体步骤。这些理论的目标是指导个人选择让自己满意可以取得成功的合适职业,而选择适合的职业不能保证生涯的成功或者个人的满意。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人们花在工作上的时间比做工作选择的时间要多,职业选择只是通往职业成功之路的开始。员工可以从一天天工作的经历中获得职业成功,并从在职业生涯成功中获益,这种工作过程有助于提高工作适应性和职业满意度。

(二)工作适应论的发展

Rene V. Dawis和Lloyd H. Lofquist是研究工作适应论的心理学先驱,通过研究提出此理论。Dawis和Lofquist将工作适应定义为一个持续的动态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员工可以完成自我价值,并达到与工作环境的匹配。这种对应关系是员工满意度和雇主满意度之间的互惠过程,员工满意度依赖于激励条件或者环境变量(如薪资、公司政策、独立性、安全感、认同感等),这些因素满足员工的心理需要。根据工作适应论,员工满意度取决于公司对员工表现的满意度,适应组织文化,符合工作要求。工作一般包括四个要素:工作是明确社会身份的方式;确立个人价值;包括努力、活力和精力应对考验等;生命中必需的部分。在相关研究中关于人们在工作中投入精力的五个重要因素有物质需求、自尊、行动、他人的尊重以及创造力。工作包括生理的、社会的和心理上的需求,帮助提高工作满意度与指导其选择适合的职业一样重要。有学者认为最稳定的就业情况发生在工人与雇主双方都满意的情况下。当这种相互满意发生时,工作的稳定性和工作满意度成为员工最终的结果变量。在工作适应论模型中,有学者指出其中一个影响工作成功的子系统:工作人格。工作人格包括:自我概念、工作动机、需求和价值观。用组织生活模式来识别成功员工时,要不断强调员工的声誉,即影响组织对员工看法的其内心特征。与当前的许多职业理论不同,工作适应论是指选定职业后如何从事这项工作来获得成功。明尼苏达工作适应论主要是指当工作环境满足个人需求,个人满足工作的技能要求时,个人在该工作领域才能得到持久发展。

二、就业力内涵及要素构成

(一)大学生就业力的内涵

通过查阅文献可以发现,就业力的概念较早由西方国家提出,从employability转为中文释义“就业力”,就业力与我们常说的职业技能等概念仍有一定区分。就业力主要是指大学生在就业方面表现出的综合能力及自身现实条件,综合能力包括各个方面,如逻辑能力、言语能力、专业能力、个性态度等,自身条件包括学历、专业、性别、年龄等,就业力作为个人就业相关因素的核心组群,在就业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并且就业力不仅体现在就业过程中,还包括大学生日后职业发展情况。所以我们也得出概念:大学生就业力是其自身条件、个性特点、专业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及可通用就业能力等维度的统一表现,其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对日后职业生涯规划有长期影响,是大学生提高职业满意度的关键。

(二)大学生就业力的构成要素

以学院为例,依托专业认证要求,对本专业培养目标进行解释,共得到以下三大方面毕业要求。1. 知识要求:要求学生具备专业基础知识。结合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学科多而全的优点,加强多学科交叉培养以及“三层次七模块”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培养本专业学生具备以专业知识为主的复合型知识结构;2. 能力要求:要求学生具备在相关技术及管理领域或从事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的能力,即解决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3. 素质要求:要求学生具备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国际视野、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创业精神。结合学校的“三跨四经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及“三层次七模块”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即培养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国际视野和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创业精神。本科生就业力的提取依据就业力概念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梳理,同时参考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冰山理论”和能力分类,共选取20项能力进行问卷调研,根据不同能力特点分为五大类二十项,见表1。

猜你喜欢
培养路径
以应用型转型视角为切入点 增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能力
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素质提升路径研究与实践
应用型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养路径
幼儿舞蹈对幼儿审美价值及艺术魅力培养路径浅析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浅析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幼儿教学趣味的培养初探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如何与时俱进
浅析“一带一路”格局下机电一体化人才的培养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