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假设观对我国现代教育研究的启示

2021-09-12 22:19刘英郑培心
高教学刊 2021年23期
关键词:教育研究启示

刘英 郑培心

摘  要:教育直面“人的生成与发展”问题,无法越过人性假设论。概览具有代表性的人性假设观,探求其中规律和特征,为现代教育研究提供新的启示和视角:基本立足“人性应该是怎样的”来思考教育学科和教育目标发展的人性假设基础,以及“人性是怎样的”来探索适切教育治理现代化与管理实践的人性假设视角;人性具有教育养成性、发展变化性和主体性;我国教育学需发展自己学科特定的人性假设;哲学与具体学科两个层面的人性假设交融相成。

关键词:人性假设;教育研究;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23-0081-04

Abstract: Education faces the problem of "the gen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and cannot go beyond the hypothesis of human natur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presentative hypothesis of human nature and explores its laws and characteristics, so as to provide new enlightenment and perspective for modern education research: from the point of "what human nature should be" to think about the basis of human nature hypothe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disciplines and educational objectiv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what is human natur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human nature hypothesis of appropriate educational governance modernization and management practice. Human natur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ducation, development and change and subjectivity. Our pedagogy needs to develop its own subject-specific human nature hypothesis. The assumptions of human nature at the level of philosophy and specific disciplines blend and complement each other.

Keywords: the hypothesis of human nature; educational research; revelation

一、人性假设: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研究的逻辑起点

“人性假设”的概念最早是由麦格雷戈(Douglas M·Mc Gregor,1906-1964)在《企業中人的方面》里提出:“假设者对于被假设者身上的某种属性作出假设,也即是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人性状态作出判断或设定。”“在每一个管理决策和管理行动的背后,都有一种人性与人性行为的假设”[1]。最初源于管理学科中的组织行为学和管理心理学的人性假设,立足于“人与环境的关系、人的价值和人的需求”。而对于教育学来说,“人”是教育活动的实践对象,“人”的发展是教育的终极目的,“人的生成与发展”备受关注。扈中平认为,涵盖各级各类教育宗旨的教育总目的,应定位于培养“人”更合理,因为这更能体现教育目的的终极性、普适性和丰富性[2]。教育研究直面“人的生成与发展”问题,人性假设观为其提供了合理的逻辑前提和理论视角。

鲁洁认为,教育面对的是人,教育的世界是人的世界,因此任何教育理论,不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它都必然要建立在某种人性假设的基础上。自觉地建构一种教育理论,它也必然要伴随着对人性作出某种探索和假设[3]。有学者认为:“人性问题的合理解决,是整个教育管理理论体系建设的逻辑前提。”人性假设是以一定的价值取向为基础,对纷繁芜杂的现实人性的高度概括和抽象,是关于人的本质属性的根本看法和设定[4]。人性的价值判断与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理论研究范式与教育教学实践方式。随着教育对“人的生成与发展”影响权重的与日增长,人性假设已不仅仅是管理问题,同时也是一类教育问题。随着我国教育研究的深入,人性假设已发展成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研究的逻辑起点。

二、我国教育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性假设观概览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教育活动及其规律的社会科学,通过对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研究来揭示教育的一般规律。教育研究直面“人的生成与发展”问题,无法越过人性假设而论。文章梳理了在我国教育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11种人性假设观(见表1),求教于方家。

(一)教育学科人性假设之思

教育学科人性假设方面代表性的人性假设观主要有:一是实然与应然“两重性”。鲁洁根据马克思主义人的实践性作出了实然与应然“两重性”的人性假设,认为人也正是在实然性与应然性的张力推动下不断向前发展的[3]。二是存在人。李晶、刘晖提炼出“存在人”的人性假设具有自为性(人不仅是一种“自在的存在”,更是一种“自为的存在”,人首先是种物质的存在,更是种意识的存在、能动的存在)、自由性(人是自由的,因为自由就是人存在的本体)、超越性(超越是人存在的特性,是人的精神运动,是可以为人所选择和创造的)三种特性[5]。三是文化人。宋兵波提出人具有自然本性和文化本性。文化本身就是教育,人-教育-文化三者在彼此互动中获得发展。“文化人”假设主张人要理解并尊重文化的差异,并去协调差异使之达到平衡。“文化人”为当前教育改革实践提供了主体性教育和素质教育两种文化视野[6]。四是知性人。王建华将人性假设视为构建学科理论体系的基础,认为人性假设甚至直接决定学科的发展取向,从大学专门生产、传播与应用高深知识的特殊性出发,提出了以高深知识作为学科的合法性基础,以“知性人”作为高等教育学科的人性假设[7]。五是智性人。靖国平认为人是“知性人”和“智性人”的统一体。现代教育学正面临着人的“创生性发展”和社会的“智能化发展”的双重挑战。而为了积极应对这类挑战,需从“知性人”上升、拓展、融通到“智性人”,转型至“知智相通”“转识成智”的价值立场和走向,培育出能适应和满足未来世界发展而不至于被淘汰的“智性人”[8]。

猜你喜欢
教育研究启示
小学语文教育中对学生个性的培养研究
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探析
民族舞蹈的研究前沿与热点的对比分析
网络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