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院校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施路径研究

2021-09-12 08:51张仕哲张海鹏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28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共同体少数民族

张仕哲 张海鹏

[摘           要]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党和国家民族工作的重大决策和重要目标。民族院校肩负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与使命。以河北民族师范学院为例,深入探讨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时代背景、现状及不足之处,结合当前实际提出了建设性的工作思路。

[关    键   词]  民族院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8-0120-02

民族院校是我国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兼有教育工作和民族工作的双重属性,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不断探索和改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方法路径,扎实做好民族工作,凝聚各民族师生,促进各民族师生团结和睦,培养民族人才,支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为维护民族团结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党的十八大提出“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十九大指出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②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明确了新目标、新要求、新方向。

民族院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强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第一,有利于强化“五个认同”。通过民族团结教育,使师生客观准确认识、理解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形成过程,进一步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第二,有利于促进“六个相互”。通过民族知识、政策法规学习及民族文化活动展示等途径,促进各民族师生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第三,有利于巩固民族工作主阵地。通过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各族师生树牢“三个离不开”思想(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第四,有利于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民族高校一方面不断培养大批政治合格、素质过硬的少数民族人才支援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另一方面教育引导汉族学生支边支疆,为民族地区的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二、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举措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是河北省唯一一所民族类本科院校,是国家民委与河北省政府共建高校。近年来,学校扎根承德地区,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服务民族地方文化事业发展,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河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强化顶层设计,彰显民族特色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秉承“民族院校服务民族地区”的办学宗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體意识为主线,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抓手,以培养适应民族地区发展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己任,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逐步形成了“师范性、民族性、应用型、开放式”的总体办学定位。

(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课堂,夯实民族团结之基

2019年,学校开设民族学本科专业,2020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民族理论与政策课程,坚持不懈地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党的民族政策学习教育活动,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在民族特色课程和专业建设方面,把满族文学、满族体育、满族音乐与舞蹈、满族剪纸等20多门凸显区域特色的课程内容纳入教学计划,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实践,营造浓郁氛围

学校通过专题板报,设立宣传栏,在厅堂、楼道布设民族文化墙,举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月、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等大型活动,增进师生对各民族风俗习惯、民族风情、传统文化的了解;依托“避暑山庄大讲堂”邀请中央民族大学专家举办民族团结讲座;通过开展民族韵律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历史舞台剧等竞赛及展示活动,促进形成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良好氛围。

(四)积极参与民族政策理论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学校积极参加国家民委课题研究,服务国家战略、服务民族工作重大现实问题。2015年以来共承担民族类课题研究158项,其中国家级5项,有4项民族研究成果获市委领导批示,出版了12部民族类专著、教材。学报特色栏目“避暑山庄学”“纳兰性德研究”发表论文800余篇,成为全国避暑山庄研究和纳兰性德研究重要阵地。

(五)主动担当作为,服务民族地区发展

学校为承德市民族事业培养了8000多名人才。成立承德发展研究院、避暑山庄研究院,为承德城市发展定位、主导产业转型升级等提供智力支撑。学校2018年启动援疆就业“星火计划”,先后有50余名学生赴疆工作。

(六)不足之处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共同体少数民族
Jiao Ayi| 《娇阿依》
爱的共同体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童心绘团结 各族一家亲
抗疫中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少数民族的服装
民族团结的内蒙古样板
中部非洲共同体内部贸易占比下降至2%
《少数民族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