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松爽 许自成 黄五星 李松伟 党炳俊
[摘 要]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育的改革大背景下,就烟草生态学课程思政改革进行了一系列探讨。分析了当前烟草生态学改革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变革目标,分别从教学内容和教学途径两方面进行具体而深入的阐述。提出实现课程思政改革,不能只依靠思政课程来实现,要尝试新的教育教学途径,要面向未来的新视角提供具有可行性及创新性的方法。
[关 键 词] 思政教育;必要性;改革内容;改革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8-0058-02
近年来,各高校依赖思政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专业教育在其中的作用表现得微乎其微。这种形势下,学生发展与学校教育目标存在一定的偏差[1]。作为河南农业大学的一项教改工程,烟草生态学的思政改革将是学校思政运动好的载体。本文以烟草生态学为例,结合现有的研究进展展开分析,表明自己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和见解,为今后的课程思政提供理论依据。
一、烟草生态学课程思政改革的必要性
关于思政教育,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一渠道,加强思政理论课,提升思政教育亲和力、针对性,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和期望[2]。如今,社会处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传统的简单粗暴灌输与现代思政教育要求已经背道而驰。基于思政创新改革背景下,大学生专业课作为教书育人的主体,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高校提升思政教育效果的核心抓手之一。课程思政,不仅要求思政教育体现在积极、实时的课堂上,而且要体现在悠久不渝的专业知识讲述[3]中,做到“寓道于教,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课程思政”的实行,关注培养专业知识、能力训练等,尊重专业课程建设的规律,深入研究和显示其独具价值的引导功能[4]。生态环保教育是当前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基础。烟草生态学的教学思想与思政教育逐渐融会贯通,在学术与教学上具有独特的优势。
二、烟草生态学课程思政改革目标
关于课程思政这一改革,是在全国课改大背景下,将各种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互融合,形成协同共进效应而探索出来的。烟草生态学课程教學队伍始终坚持课程思政改革的要求,牢固地树立以德树人的基本思想,牢记教学任务,贯穿整个教育过程。在牢记思想的政治熏陶与培养的同时,不断尝试开发新的课程形式,进一步对课程思政的整体结构进行补充和提炼。通过本课程的开展,强化学生对生态和环境的关注。从“生态文明”这个关键点出发,提取教学过程所蕴涵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和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尽可能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注意价值导向的必要性、价值引导的必需性;精神引导方面,加强理论知识和理想信念层次上的融合,将知识学习范围扩大到“润物细无声”。因此,烟草生态学的专业课程教学思政模式改革,是以我国现有的高校烟草专业课程内容作为教学基础,把烟草思想理论政治专业教育完全紧密融合在一起,教授烟草专业知识,培养广大学生的专业技能,教育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思想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深厚的民族感情。
三、烟草生态学教学内容思政元素的挖掘
烟草生态学课程是烟草学的专业基础课,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将生态学的相关理论与烟草生产的实际紧密结合,在实践中丰富生态理论,在生态理论中完善实践。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学会辩证看待问题,并且要学会多思考、多思索、多探索,这对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是很大的锻炼,同时也能明白实践和理论结合的重要性。
进一步探讨烟草生态学的教学内容思政要素,可以系统地整理和研究其所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认真提升本课程的独具特色思政育人目标及主要内容,并将其写入课程教学纲要的重点条目。例如,学习烟草生态学中的“利比希最小因子法则”一词中,在引导学生理解“最不足的生态因子决定作物的产量”一词时,帮助其理解对我们人类来说“性格最差的一面决定其前程”。通过一系列引导,学生了解到我们能够通过更多的知识进行深入思考,来处理某些致命的生活短板,从而使每个学生在他们的生命中建立起更完整、坚固的生活方式。再如,介绍不同生态因子比如光照、水分、温度等对烟草生长过程中品质的影响时,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理解万事万物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都有错综复杂的关联,启发学生将这一现象与“蝴蝶效应”相关联,学会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思考和改进自己的人生。除此之外,利用物质循环原则,将其运用到农业生产中,从实际出发,通过养种结合,提高农业相关资源的使用率,同时还要更加细致地对农业废弃物循环使用,把生态环境中的缺点转变成与生态农业相关的经济优点。对于这一目标的实现,进一步要求我们在授课过程中必须加强对专业知识的教育和绿色生态环境的提倡,帮助学生深刻地认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同时,课程中还要强调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搞好生态环保的同时思考如何能创造经济财富和社会财富。
四、烟草生态学课程思政的开展途径
对于课程思政,教师必须时刻牢记:课程开设不只是为学生安排一系列与课程内容无关的、生硬的道德宣讲或相关政策的讲解。而是要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认真深入研究课程文化的教育资源,争取做到科学性与价值性、知识性与思想性的辩证统一。由此可知,对于课程思政的改革,授课教师应深入剖析此课程与思政教育的交汇点,科学合理设计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