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改英
摘 要:为了实现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有效提高初中生物学教学方法,让学生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研究初中生物学目前的教学现状,从中找到初中生物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为实现初中生物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进行思考,最终得到有效促进初中生生物学水平提升的方法,为生物学教学提供有效的启发和建议。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生活化教学;途径
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书中的很多知识都是源于现实生活世界,和我们人类社会有着紧密的联系。然而,在实际的生物学教学课程中,大部分教师并没有把现实生活与生物学知识联系起来,这使学生对生物学课程缺乏学习兴趣,让教学变得枯燥无味。长期下去,学生会对传统的生物学教学模式产生抵触情绪,会带着厌倦感进行课程学习。这不仅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让初中生物学的教学水平有所降低。在实际教学中,一部分生物学科任教师已经意识到了需要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代替传统的教学模式,让教师的教学更加贴近现实生活,但是,目前教学效果并没有体现出来,追究其原因都是因为教师在是教学中过于追求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这种方法只是教师强硬地将生物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拼在一起,实际上并不适用,并且缺乏可行性,因此大大降低了生活化教学的效果。
一、初中生物学教学的现状
(一)过于生硬的课程导入
传统的生物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开门见山的教学方式直接引入知识点和教学主题。从初中生的心理出发,这种课堂导入方式过于生硬,初中生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跟上教师的节奏,或者说这种枯燥无味的导入方式让学生完全提不起对生物学这个学科的兴趣,因此很难提高生物学教学的有效性。初中的课程教学是一个过渡期,需要抓住学生的心理来对教学方案进行优化。生物学这门学科是贴近人们生活的学科,所以教师可以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让课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同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1]。
(二)教学内容较单一
生物学科任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都是以课本知识作为主要的内容讲解,针对性地给学生普及和讲解。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很容易让学生在生物课堂上出现走神的现象,甚至出现排斥心理,觉得这个老师的课太无聊了,不想听。这时候他们已经对老师讲的内容定义为课本上的知识,认为自己回去看书、课后练习也能获得这些知识,因此忽视了课堂上的学习。为了改变被动的教学状况,生物学科任教师需要以生物学教材为主,并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引入一些和生物学教学内容息息相关的例子,以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并保证生物课堂教学的有趣性和开放性。
(三)教学形式落后
传统的生物学教学模式一般是“教师讲、学生听”,即科任教师在课堂上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讲解,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知识。即使学生在课堂上听进去了,但是也很难加深印象,“左耳进,右耳出”似乎成了常態。虽然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会向学生进行提问,但这些问题都是一些课后习题,因此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让学生对生物课堂感到莫名的紧张,更不会主动解答问题,从而导致整个课堂只有教师在唱独角戏[2]。
(四)课后作业方式死板
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要点需要用课后的作业进行巩固学习。利用好课后作业,学生不仅能灵活地将知识运用起来,还能够在完成课后作业的同时发现问题,并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以达到学习能力的巩固和提升。但是,现实情况是大部分学生对待课后作业的态度是敷衍了事,因为不能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相互之间抄袭作业,这不仅没有提高生物学课程教学的水平,还会对学生的学业成长带来不良影响。
二、初中生物学生活化教学的原则
初中生物学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利用自己的知识充分挖掘以课程教材为基础的更深层次的内容,有机地将生活现象和生物学背景融合到教材知识当中,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向学生展示。这种贴近生活的教学方式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有效提高学生课堂的学习效率。生物学作为一门和人们实践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它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对生物学问题的生活化,有效帮助学生构建生物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三、实现生物学生活化教学的具体方法
(一)关注社会热点,利用话题导入的方式巩固课程内容
初中生物学属于“副科”,这也导致很多科任教师不愿意多花心思,课程教学的导入也就简而化之,一般都是直接进入教学主题,这种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较低,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强。对此,教师可以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将目前社会讨论的新闻热点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入点,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3]。例如,生物学教师在讲解“生物的变异”这一课程内容时,可以结合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让水稻的产量大增这个热点作为课程内容的导入点。这样不仅让学生明白生物变异对人们生活的重要的现实意义,还能让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产生敬畏心理,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今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自己努力。
(二)利用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课程内容讲解
在课堂讲解的过程中,科任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可以选择生活中熟悉的生物现象进行课程讲解,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由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习变得更有乐趣。
例如,生物学教师在讲解“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现象为学生打开光合作用的教学起点。如学生熟悉的现象:在炎热的夏天,人们喜欢在树荫下乘凉,这样没有暴晒感,还感觉很舒服,这是什么原理呢?不暴晒,感到阴凉,一个原因是树荫有遮阳的功能,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让周边的氧气非常充足,并且还有蒸腾作用的产生,由于水蒸发成水气散发到空气中,从而导致气温下降,因此感到凉爽[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