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田径训练现状分析与策略

2021-09-12 11:39朱黎洁
求知导刊 2021年29期
关键词:现状与问题优化策略

朱黎洁

摘要:小学阶段的田径训练能使学生身心健康得到发展,增强学生的意志力。所以,小学教育工作者应针对田径训练,做好分析研究,通过提高训练水平,确保小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文章就小学田径训练进行讨论,根据当前训练情况,在经验总结和探究基础上提出优化策略。

关键词:小学田径训练;现状与问题;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9-0071-02

引言

人的一生,身体健康是最重要的,身体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础。国家在推进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反复强调要坚持生本理念,把学生的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其心理、性格、精神品质等也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田径训练的有效进行,不仅能使学生在运动锻炼中变得越来越强壮,还能使其在运动过程中形成个人终身发展的必备品质,传承民族体育的精神,让学生在训练中实现全面发展。田径训练对小学生的发展意义重大,但从当前田径训练的开展情况看,存在师生对训练缺乏重视、训练模式单一、学生训练兴趣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训练成效,故而笔者提出了几点优化策略,望能以此提高田径训练质量。

一、田径训练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重视度不够

开展小学田径训练既有助于落实增强学生体质的要求,又能锻炼学生的意志,使其传承体育精神,塑造良好的品质。田径训练很重要,但是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原因主要是现阶段的学校教育依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虽然已从小学开始抓素质教育,但需要一个转变过程,当前仍然存在以成绩评价教育工作的问题。在这个背景下,相较于体育教学和田径训练,学校领导和教师更在乎文化课教学。学校教育资源分配向小升初必考科目倾斜,在体育教学方面投入较少,分配给田径训练的资源十分有限。这就导致田径训练设施建设落后,训练场地没有得到维护,严重制约了训练的开展。另外,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认为田径训练无关紧要,经常会因为别的事情占用田径训练时间。

(二)训练方法滞后

小学田径训练在锻炼学生身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精神品质的关键举措。所以在教育部反复提出要强化生命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水平提升的当下,小学体育教学基本上都安排了田径训练。不过在实际训练中存在安排不合理、训练方法落后且训练形式过于单一等问题。部分教师缺乏田径训练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照搬以往的训练方法,单纯以跑步为主。田径训练需要耐力和意志力的支持,单一训练过于枯燥,小学生对训练难以提起兴趣。缺乏新鲜元素,会导致学生的参与度降低、训练期间敷衍,或是不能坚持下来,怕累怕苦,最终导致训练整体成效差。除此之外,受传统理念影响,一切训练内容由教师安排和主导,学生只需要配合即可。这样的田径训练,让学生缺乏主体性和能动性,会导致其运动能力达不到要求,缺乏课外田径运动的意识和自觉性,从而无法落实让学生终身锻炼的体育教学要求。

(三)忽视学生体验

在小学田径训练过程中,影响训练成效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学生的兴趣。有学习兴趣才有动力,这对于任何课程的学习都很重要,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兴趣决定着他们能否学好以及学习效果如何。很多教师在开展田径训练时往往会忽视这点,不太重视学生的体验。教师应从训练要求出发,制订训练计划,安排训练内容。过于单一的训练方式缺乏趣味性,学生看似按照要求完成了训练,但是实际教学效果却不如人意,难以实现田径训练的目标。在实际训练中,学生往往一开始热情较高,随着长时间跑步或集中针对一个内容进行训练,学生的热情和兴趣会越来越低。缺乏主动性和兴趣的训练,效果通常也会比较差。

二、田径训练优化策略

(一)增强对训练的重视度

小学田径训练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有效的训练不仅能使小学生的健康水平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还能促进其精神品质、心理、意志等更好地发展。针对当前田径训练成效不如人意的问题,学校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学校要重视田径训练,在资源分配上不能厚此薄彼,应根据训练实际需要,投入必要的资金。其次,学校要做好基础建设。体育教师依据田径训练计划,确定对场地和相关训练器材的需求,然后上报给学校[1]。学校应根据田径训练需求做好建设和采购工作,田径训练场地得到保障,有充足的训练器材,就能保证小学生的田径训练顺利进行,为获得较好的成效打好基础。再次,学校要加强对田径训练场地的维护管理,保障其安全性。平时也要注重训练器械的保养和管理,以减少田径训练中的事故发生[2]。最后,学校应加强对田径运动项目的宣传,做好田径运动文化建设,带动学生进行田径训练。学校领导要关注田径训练,增强教师对田径训练的重视程度,进而在训练安排和计划上下功夫,增强田径训练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二)转变田径训练理念

在开展小学田径训练时,教师要转变理念,将锻炼学生身体、培养学生终身运动的意识作为第一要务,然后才是促进学生田径运动能力提高。田径训练要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训练模式,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身体素质、田径运动能力、所要达到健康水平、知识能力、情感、价值目标等,确定整体训练目标,然后结合上述内容制订科学训练计划。确定训练内容以后,教师需要合理选择训练方法,坚持生本理念。田径训练一定要根据小学生身心特点,以这个年龄段学生喜欢的形式开展,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对田径训练的兴趣。在整个训练期间,教师应给予学生自由,使其自主探索,积极加入训练。学生在参与训练和探究讨论中可以掌握田径运动技巧和能力,并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传承田径训练所包含的体育精神。教师在田径训练期间主要负责启蒙和引导,以确保学生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探究,增强其对田径运动的兴趣,使其具有持续性田径运动意识。

(三)做好训练方法创新

开展田径训练的方法和形式,对训练成效有直接的影响。过去单一且滞后的训练形式,使学生无法提起兴趣,训练效果不佳。所以现阶段要提高田径训练的质量,教师就要创新训练模式。教师根据训练计划教学,确定训练模式和方法,一定要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參与的兴趣和需求,以其喜欢的方式开展训练。新的训练模式既要科学合理地融入训练内容,又要对学生有吸引力,并符合其发展需要。教师应注意训练模式多样化,可在传统训练中融入新元素,以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以长跑为例,小学生机械地进行长距离跑步时,经常会感到枯燥乏味。教师可将训练与游戏结合起来,在一定距离内设置任务让学生完成,如搬运任务、答题任务、做游戏任务等,这样学生参与长跑训练的兴趣会前所未有地高涨。小学生对长跑感兴趣,在参与中就会不怕累,在兴趣的支撑下,其意志力也会变强,会坚持完成长跑训练。这不仅能使小学生达到利用田径训练强身健体的目的,还能增强其参加田径训练的动力,在训练过程中磨炼意志,慢慢养成田径训练的习惯。田径训练要活动化,教师应组织各类与田径相关的活动,如长跑比赛、接力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另外,田径训练要游戏化,教师可以根据训练内容,编排游戏。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将田径训练与其他运动项目结合,如在接力训练中让学生运球跑。丰富训练形式能使小学生在训练中保持身心愉悦,激发其能动性,让其在主动训练中增强体质,并掌握田径运动技能。

猜你喜欢
现状与问题优化策略
动物学野外实习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内蒙古农牧民收入问题研究
高中外国小说阅读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基于一种优化策略的智能灯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
行政处罚制度之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