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类高校GIS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2021-09-12 07:06陈军陈玉芳陈广洲刘延昭胡建茹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31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教学

陈军 陈玉芳 陈广洲 刘延昭 胡建茹

[摘           要]  以安徽建筑大学为例,介绍了该校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在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进行的一些有益探索与实践活动,如确定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与策略,提升专业的软硬件条件与师资水平,建设具有土建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强化教育管理与质量控制,大力发展线上教育和丰富线上课程资源等。总之,土建类高校GIS专业可依托“大土建”在土木建筑、城乡规划、资源管理等学科的相对优势,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侧重行业领域的应用能力,培养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形成以服务于“大土建”行业为特点的专业办学特色。

[关    键   词]  高校GIS专业;人才培养;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1-0126-03

地理信息系统是管理和分析空间数据的科学技术,是集计算机科学、地理学、信息科学和测绘学等学科为一体的新兴边缘学科,它的发展和应用具有多学科交叉的显著特征[1],具有广泛的市场应用前景。1998年,教育部批准了包括武汉大学和北京大学在内的7所高校设立地理信息系统本科专业,并于1999年7月开始招生[2],随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在全国高校如雨后春笋般开办起来。2012年,在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在地理科学一级学科下,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已改名为地理信息科学专业(Geography Information Science, 以下简称GIS)[3]。截至2019年,全国已有超过200所高校开办了GIS专业。依托原有的计算机、地理学、土木建筑、测绘、农林等学科基础的差异,不同高校开设的GIS专业具有显著的“母系”特征[4],突出表现在其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区别上。比如:南京大學注重培养学生的3S技术和空间数据处理、分析与应用的基本技能,山东农业大学突出了其农学背景优势,东北师范大学的GIS专业则突出师范属性[5],而武汉大学在全国的测绘学科领域具有领先地位,因此其GIS专业也体现出明显的测绘科学与技术的背景特色[6]。

土建类高校的GIS具有明显的“大土木”背景,安徽建筑大学是一所以土建类学科专业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其开办的GIS专业以测绘工程、计算机科学、城乡规划与资源管理为学科支撑平台,通过多年建设与积累,学科发展趋势良好。

一、土建类高校GIS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一)土建类高校GIS专业特色与优势

综合类或师范类院校的GIS专业更倾向于地理学、计算机应用等领域,要求较强的宏观分析和数据处理分析能力。而土建类高校GIS专业则对建筑形态、城市规划、空间分析和成果表达能力要求较高,侧重于对GIS空间分析及专题地图绘制能力的培养。安徽建筑大学GIS专业定位于培养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形成以服务于“大土建”行业为特点的专业办学特色。学校积极推动GIS专业与土木工程、建筑学、城乡规划等传统优势学科的交叉融合,培育了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生态环境遥感三个专业重点研究方向,进而打造土建类高校地理信息科学的学科特色。

在特色专业课程建设方面:安徽建筑大学GIS专业将自然资源规划与管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建立具有土建特色的专业课程群,重点突出我省地理空间信息化问题(国土资源、生态环境、智慧城市、城市规划等),立足于服务安徽省城镇化建设的专业办学定位,符合区域社会发展需求。

(二)具有土建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

经过多年的探索,按照“宽口径、厚基础、重技能”的人才培养理念为指导思想,安徽建筑大学的GIS专业课程设置分为两大体系(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和五大平台(通识教育基础课程平台、大类学科基础与专业基础课程平台、专业与专业方向课程平台、实践教学平台、素质拓展与创新创业平台)。其中土建类特色课程包括城市规划概论、区域分析与规划、旅游开发与规划、城市规划详细控制设计和专项设计、土地规划、土地评价等。整个课程体系包含必修课程总计144学分,包括通识教育基础课程33学分、素质拓展与创新9学分、大类学科专业基础课程25.5学分、专业与专业方向课程40.5学分、实践教学课程36学分(见下表)。此外,课程体系还包含选修课程36学分。

GIS专业教学方法特色鲜明而有效,针对本专业课程体系、实践性教学环节等,引入现代教学新理念、新技术。首先,要不断完善GIS专业课程群的构建;其次,要重视实践性环节,持续推进实验室建设,改善实验教学条件。GIS实验教学能够直观、形象地展示地理信息的采集、处理、分析和应用过程,通过实验课程,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三)严格的教育管理与质量控制

安徽建筑大学实行校、院、系三级教学管理体制,学院建立了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以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以日常教学规范为准则,涵盖本科教学活动全过程的质量标准体系并完善了一系列本科教学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此外,学校还建立了校、院两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通过改革减少管理层次,提高工作效率,逐步使教学管理重心下移,扩大教学单位的办学自主权,使其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教学质量监管的内容包括:(1)课堂教学。通过教学督导组成员的听课、教师之间的相互听课,检查每位教师的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材、教案、作业等教学文件,对每位教师的教学效果做出综合评价。(2)实践教学。通过检查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科研训练、社会实践、技能考核等环节来评价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岗位就业能力。(3)各系自查。通过教师互相听课、系主任的全面检查,了解各授课教师的教学情况、教学进度、教学计划执行情况、讲课情况、教学纪律、实践教学、作业批改情况、辅导情况、教学效果等。(4)学生评教。在期中后,组织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情况按照考核指标的要求进行评教打分,评教按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效果、教书育人五个方面,各20%权重,进行百分制打分评定。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教学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