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岳麓书院师生关系的构建及其现代转化

2021-09-12 02:18谢丰
大学教育科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岳麓书院书院师生关系

荀子在《劝学》篇中阐述了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对于教学的重要性:“学莫便乎近其人”“学之径莫速乎好其人。”千余年来,岳麓书院在传承学术、造就人才的过程中,师生以道相交、以情相融,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教育传统。分析古代岳麓书院师生关系的构建,将其进行现代转化,可为当今高等学校思考如何改善师生关系、提升教育成效、实践“立德树人”重要宗旨提供借鉴。

一、修德进学:师生个人发展的共同目标

岳麓书院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千余年来,一直着力培养传道济民、经世致用的人才。书院的师生具有为学修德的共同目标,一方面,重视提升人生境界和完善个人道德;另一方面,重视承担社会责任和实现以道治世的儒家理想。修德进学的共同目标将书院师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首先,在品德学问方面,老师为学生树立榜样,学生被老师感召熏陶。岳麓书院作为湖南最高学府,历代均有一批学行兼优的名师宿儒授徒讲学。宋初山长周式以行义著称,以致“鼓笥登堂者相继不绝”。康熙年间山长陈际鼎“道化所洽,能令人慕而从,从而服,服而思”[9](P630)。乾隆元年(1736),政府明确规定山长聘任“必选经明行修、足为多士模范”的学者[9](P511)。书院老师丰富的人生阅历、对道德品行和学识的不断追求,往往感染并引发学生的敬慕之心,成为他们学习的榜样。山长欧阳厚均“与诸生文行交勉,道艺兼资”[18](P184)。学生李元度回忆侍坐请益时,老师“所以启掖之者甚挚”[18](P3)。欧阳厚均主教岳麓27年,培养了三千余弟子,多以节义功名显。

其次,在日常教学中,老师注意引导立志、强调学行并进。老师督促学生遵从日常行为规范,在生活实践中修养品性、明理躬行,对于不良行为批评劝告、严厉禁止。康熙年间李文炤刚到山长任,就申明如有“縻廪粟而耽其牌”以及与人不敬不和以致“一言不合,怒气相加”者,必须立即清退出院,有“剧钱群饮,猜令挥拳,牵引朋淫,暗工刀笔”等恶习,亦决不宽容[7](P65)。

再次,在社会责任方面,师生道义砥砺,共同追求崇高理想。基于共同道义目标而非功利原因,师生之间建立的关系非常牢固,他们甚至表现为共同的精神气质、行为方式、价值取向,形成经世济民的政治或学术群体。在国家民族危难的关键时刻,师生们更会激发出同仇敌忾、爱国守义的斗争精神。在抗元战争中,岳麓师生乘城共守、共赴国难,共同谱写了舍生取义的壮丽篇章①。

二、近其人:师生之间的密切交流

在书院生活中,师生有很多的共同活动,既有固定程式、整齐肃穆的教学活动,也有登山临水、轻松活泼的闲暇时光,这些都是书院培养人才的重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育人方式灵活多样,老师随处提点启发,因材施教,形成了密切互动、别具一格的师生关系。

师生之间的平等讲论、共相切磋是书院日常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山长李文炤不仅在每日讲经时,与学生共同论疑辨难、反复推究,对学生的考课评定亦可以共同讨论,甚至自己从未示人的集解《正蒙》之作,也愿意拿出来与学生一起商讨[7](P65-66)。

讲学之余,师生还常常在书院内外观赏四时美景,老师随处提点启发。罗典的学生严如熤称“晨起讲经义,暇则率生徒看山花,听田歌,徜徉亭台池坞之间,隐乌皮几,生徒藉草茵花,先生随所触为指示”[11](P93)。另一位学生周锷回忆“或罗坐花间,或侍立月下,或随行涧沼、墩径间,谈经道古,内而心性,外而身世之故,凡所欲闻者无不闻,而皆有以洽其意而餍其心”[19](P2562)。师生一同置身于优美的自然环境中,随处讲论,气氛融洽,一派和乐。

此外,师生还有其他很多共同的活动,比如,和到访书院的学者会见讲论,外出一同游學;考试后,师生们在文泉旁饮酒,在白鹤泉边品茗,吟诗作赋;老师带领学生在专祠或者文庙拜祭先贤,等等。在不同的时间以及空间场所中,学生有很多机会“近其人”。

在这种师生的密切互动中,教师对学生的志向、兴趣、个性、气质有深度了解,为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指导创造了条件。学生也因为灵活多样的活动,在从游问学、质疑问难的过程中受到教师言谈举止的影响,受到鼓舞和激励,得到启发和引导。年深日久,师生之间逐渐形成一致的价值认同。

三、好其人: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

岳麓书院师生之间形成以情感为纽带的教学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老师视学生如子弟,对学生倾注情感与心血,关怀备至;学生在老师的呵护中陶然自乐,与教师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甚至学生在离开书院之际,恋恋不舍,深感惆怅,离开书院多年之后,仍然牵挂书院的老师和书院的发展。

老师以满腔热情投入学生的培养之中,“弗懈益勤,孜孜训迪”,多方面参与学生的成长。在师生交流过程中,老师能够细心觉察学生的心理变化,诚挚地分享人生的感悟。清代乾隆时期山长李文炤言辞恳切地告诫学生:“子辈之龄皆在弱冠前后矣。如以为过时乎,则年富力强正在此际,不得谓之过也。如以为需时乎,则荏苒蹉跎不转盼而迟暮及之。失今不学而更何所需乎。”[7](P59)鼓励他们珍惜时光,从眼前做起。拳拳之心,惓惓之意,殷殷之情,令学生感奋不已。

对老师而言,因为有了情感的投入,与学生的相处就成为人生的乐事。欧阳厚均晚年时曾说,“聊藉友朋之讲习,以消迟暮之居”,“每与讲艺论文,亦觉乐此不疲,孜孜忘倦”,“一堂之上,彬彬雅雅,每雍容进退,未尝不顾而乐之也”[18](P184)。老师们时刻关注、欣赏着学生的成长与进步,为学生的点滴成就而感到快乐。罗典评点学生文章,“见一题各出机杼,无美不备,尝窃叹其补益智思过半不啻焉”[1](P506)。欧阳厚均忍不住为学生的好文章击节赞赏,在十多年时间里,他还遴选学生的优秀论文,汇刻出版了四集《岳麓课艺》。

岳麓书院师生的教学共同体,是以道义为基础、以情感为纽带而形成的。学生感受到一种超越俗事束缚、超越功利计较的氛围,体会到在老师带领下切磋学问、砥砺品行的书院生活的快乐,对书院老师产生了深刻的情感认同。乾隆时曾就读于岳麓书院的贵州学政周锷感叹道:“夫人役役于尘鞅中,得则喜、失则忧,愈劳而愈不能遂,愈苦而愈不得休。视我辈得良师兼益友,游息睱豫耳目之前,人所苦于束缚而不易有此乐者,皆得因师之所有而共有之,其相去顾何如也。故地之有显不显,犹人之有遇不遇也。”[19](P2562)

学生离开书院之际,总是惆怅不已,久久不忍离去。从严如熤离开书院时“与我心相亲,欲别频回首。迟回定行日,惆怅对离酒。去去违鳣席,寸心亦何有。师资忍暂远,庭有垂白母”[11](P253)的诗句,我们就可以看到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离开书院之后,严如熤常常念及老师,“拥比谈经人健否,何当重侍讲堂前”,“苦思风雨情相慰,绝恨关山道且长”[11](P368)。学生们也常常怀念师友共读的时光,还会时常回到书院看望老师。欧阳厚均随身携带岳麓求学时的《同门齿谱》,“间一展阅,犹想见联步登堂,抠衣问字,依依如目前事也”[18](P183)。

四、传统师生关系构建的现代转化

教育是一种关系性实践,通过人际交往影响学生成长。从现代高等教育师生关系疏离淡漠等实际问题出发,我们应当深入挖掘古代岳麓书院师生关系构建的时代价值,将其优秀理念与方法融通转化,为当代所用。

首先,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需要以双方的共同目标为基础。在高校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明晰的共同目标,能够使师生两个主体在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中产生相互期待、形成心理契约,主动从中获得支持、相互成就、教学相长。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就应当使师生双方都明确认识到,教学活动既是学生个人道德品行完善、志向旨趣培养、知识能力增长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服务社会、实现个人理想价值的重要环节,使个体自我得到充分发展,双方目标是高度一致的。基于这一共同的目标,学生在知识追求、情感需求、人生目标设定、特别是品格塑造方面,会得到老师的正向支持与推动;学生和老师的交流、积极反馈,也会推动老师不断提高个人的德业水平与教学能力,将教育活动上升到个人价值与意义实现的高度。这种基于共同目标的良性互动,是建立牢固坚实的师生关系的基础。

其次,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需要拓展师生相处的载体。师生关系的深入发展,依托于师生经常性、面对面的互动交流。只有通过密切的交流互动,教师才能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志向、气质习惯有深度了解,理解学生的内在需要,为开展因材施教、个性化指导创造条件和机会,才能更大程度地发挥老师在学生人格培养方面“身教”和“化育”的作用。

当代高校师生关系疏远、情感淡薄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学生与教师相处的载体,教师投入的精力不足。2018年以来,教育部多次强调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反复强调教师的第一身份、第一职责,通过各种举措引导教师把精力投入到学生身上。所以,高校需要拓展师生相处的载体,确立交流制度、营造交流环境、拓展交流空间、丰富交流内容与形式,使师生在课堂之外有更多相处机会。目前许多高校正在实行多种形式的导师制,开展师生从游活动等等,在拓展师生相处载体方面,取得了不少经验与成效。

再次,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需要以情感为纽带。情感是心灵沟通的桥梁,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离不开双方的情感投入。师生之间的感情是需要培养的。教师不仅要以人格魅力、丰富学识赢得学生的尊重与认同,而且要满腔热情地投入教学,亲近、关爱、理解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关心他们成长,欣赏他们的进步,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以情感打动学生,激发其内在动力。教师的情感投入,最终会为学生所感受,他们会从心理上接纳老师,在内心产生对老师的亲近感、认同感、信任感,“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在真挚情感的基础上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总之,新时代高校应进一步借鉴古代岳麓书院师生关系构建的经验,明確师生个体充分发展的共同目标,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信念,通过频繁、多样的交流机会,以情感作为纽带,构建融洽紧密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 邓洪波,周郁,等点校.岳麓诗文钞[M].长沙:岳麓书社,2009.

[2] 杨世文,点校.张栻集[M].北京:中华书局,2015.

[3] 胡宏.胡宏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7:67.

[4] 徐显明.文化传承创新:大学第四大功能的确立[J].中国高等教育,2011(10):10-11.

[5] 邓洪波.中国书院学规集成[M],上海:中西书局,2011.

[6] 朱汉民,邓洪波.岳麓书院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3.

[7] 赵载光,点校.李文炤集[M].长沙:岳麓书社,2012.

[8] 霍松林,等校注.叶燮,等.原诗·一瓢诗话·说诗啐语[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25.

[9] 邓洪波,谢丰,等校点.岳麓书院志[M].长沙:岳麓书社,2012.

[10] 陆一,史静寰.志趣: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J].教育研究,2014(03):48-54.

[11] 黄守红,标点;朱树人,校订.严如熤集[M].长沙:岳麓书社,2013.

[12] 肖永明,潘彬.书院教育传统与现代大学教育的融合——岳麓书院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与思考[J].大学教育科学,2017(02):43.

[13] 朱杰人,严佐之,刘永翔.朱子全书(修订本):第6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

[14] 肖永明.儒学·书院·社会——社会文化史视野中的书院[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351.

[15] 阎琨,吴菡,张雨颀.拔尖人才培养的要素、动态和系统视角:基于茨格勒理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1(06):33-38.

[16] 陆一,史静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影响学术志趣的教育因素探析——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专业本科生为例[J].教育研究,2015(05):38-47.

[17] 蔡元培.教育独立议[A].高平叔.蔡元培教育论著选[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377.

[18] 方红姣,点校.欧阳厚均集[M].长沙:岳麓书社,2013.

[19] 罗汝怀.湖南文征[M].长沙:岳麓书社,2008.

Discussion:Creative Transformation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the Educational Tradition of Yuelu Academy

ZHU Han-min  DENG Hong-bo  XIAO Yong-ming  PAN Bin  XIE Feng

Abstract: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ZHANG Shi suggested the school running purpose by preaching and benefiting the people, and established the three basic functions of Yuelu Academy: cultivating talents, inheriting Taoism and benefiting the people, which has included the contents of modern university talent train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serving the society. It has obvious modern significance and reflec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The academic regulations and articles of association implemented by Yuelu Academy emphasize that adults entering morality must be ahead of their studies and talents, pay attention to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academic tradition, pay attention to classics and history, strengthen the foundation, and test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general affairs. They are the representation of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academy education and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management. The study of classics and history is the core content of ancient academy education. The six methods of reading classics and the six methods of reading history reflect the spiritual orientation of Yuelu Academy education, from which we can extract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classica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The cultivation of interest provides a lasting and stable internal power for students, and exploring the rich resources of interest cultivation education in the ancient Yuelu Academy can provide enlightenment for the explor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current top talent training mode.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of the Yuelu Academy had formed the tradition of intersecting with Tao and blending with emotion. We should transform these ideas and methods, clarify the common goal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expand the carrier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get along, and use emotion as a link to build a harmonious and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moder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Key words: Yuelu Academy; principles for education; learning regulations of academy; interest cultivation; reading methods;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責任编辑  李震声)

猜你喜欢
岳麓书院书院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担负时代赋予岳麓书院的新使命
千年学府
岳麓书院举办己亥年祭孔大典
关于书院认识的误区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本来未来:千年书院的精神和灵魂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
清代河北书院的地域分布特征
岳麓书院乐教传承演变性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