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红
物理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逻辑性,初中物理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物理知识理论框架的构建,同时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自主能力以及探究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创新教学方法与活动形式,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提升物理核心素养。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初中阶段刚接触物理知识的学生在进行问题思考的时候习惯于使用形象思维,这样的习惯就导致学生很难理解物理中抽象与复杂的知识内容,如果得不到教师及时的引导,学生就会对物理学科失去学习的兴趣,严重影响其后续学习的进行。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应该在物理课堂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利用生活现象解释物理原理,这样就能够将抽象的物理理论变得形象化和具象化,增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比如,当教师在进行《动能、势能、机械能》相关内容教学的时候,很多学生通过预习并不能够理解和辨析三者之间的差异,出现了知识概念混淆的现象。此时,教师就可以分别以动能、势能以及机械能的典型表现进行举例对比,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动态的展示,为学生呈现具有一定初速度的小车撞击小球的情形以及具有一定自重的小球下落撞击垫子的情形。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通过形象的方式理解动能与势能的差异,同时进一步探究动能与势能产生的条件、影响动能与势能大小的因素。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使用手中的文具自行开展物体动能与势能的小实验,深入理解机械能的概念。
二、解决实际问题,加强知识应用能力
物理知识的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知识的理解,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初中阶段的物理知识具有知识点繁多、抽象程度高等特点,对于刚接触物理学习的初中生来说难以适应物理思维方式,对于抽象的物理知识点很难理解,这样就会影响物理学习的效率与质量。对此,教师应该从教学方法入手,引导学生从解决实际物理问题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建立课堂知识与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物理知识揭示与研究的就是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原理,因此,在物理学习过程中一定不能够脱离实际问题,只有做到从实际问题中来,落到实际问题解决中去,才能够实现物理知识的内化。初中物理学习中,对于知识概念原理的深刻理解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发掘和整合生活化资源,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的同时形成物理思维,养成运用物理知识的习惯,不断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比如,教师在进行《电路初探》相关内容教学时,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教师不能使用单一片面的讲授方式,还应该引入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素材,如插座、电线以及小型电器等,引导学生检查与连接电路,同时在物理实验中勇敢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这样就能够加深学生基础知識的理解和应用。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电路的故障原因进行探究,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对电路进行分析与判断,促进学生对电路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能够意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价值。经过这样的教学之后,学生就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内化,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生活化情境的融入能够不断开发学生的物理思维,进而将抽象的物理知识与概念变得更加形象和直观,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不断提升物理教学水平与质量。
三、创新活动形式,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在新课改的发展背景下,学校对于初中物理课程的要求应该是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同时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潜力,培养具备物理核心素养的人才。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创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形式,才能够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意识。通过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经过深度反思之后实现自我超越与进步。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研究性学习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以及技术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同时注意将初中物理学科知识渗透进综合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比如,教师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为学生提供电阻、变阻器以及电线等用具,引导学生开展测量电阻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索兴趣。又如,当学生完成《能源利用与社会发展》部分学习内容后,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同时将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最后通过组织演讲竞赛的方式进行研究内容的展示。在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够加强查阅资料以及信息整理的能力,同时还能够了解物理知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不同的物理教学方法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这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应该不断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