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黎英
【摘 要】 班主任是班级教学管理的第一负责人,扮演着联系学校、学生和家长之间的纽带角色。实际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不仅仅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更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良师益友,增强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实效性,要发挥班主任的教育引导功能,不断提升管理工作水平。
【关键词】 小学班主任;工作实效性;教学策略
班主任是基础教育阶段班级管理和教育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在小学教育工作中,班主任要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育规律开展工作,依据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发挥学生的主体教学地位,有效提升小学班级管理教学工作的实效性。班主任不仅是学生的良师,更是益友,不但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理状况,还要深入了解学生,掌握情感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有效引导,发展先进的教学理念,有利于积累有效的教育管理方式,保证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此,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工作时要重视提升实效性,找到符合实际的教育模式,实现知识传授和育人两方面的综合培养目标,不断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做好小学生的榜样,有利于提升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一、更新教育管理理念,重视师生有效沟通
小学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内容繁杂,基于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班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挥班主任工作的实效性旨在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人格修养、道德培养和学科能力,推动学生整体素质的不断提升。更新班主任工作的管理理念,需要依据学生的身心发育规律进行引导,重视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可以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学生信任班主任、教师管理无微不至的局面。在积极有效的教学管理氛围中,师生互动模式得以应用,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以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尊重和学生信服力增强为基础,有利于增强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实效性。
例如,针对班级学生存在的迟到、早退、不按时完成作业等行为,班主任可以以沟通为切入点设计如下的教学引导:挑选合适的时间与存在该现象的小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尽量运用平和的心态和语气进行沟通,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小学生的心理是增强学生自我认知的前提条件,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引导活动可以使小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发挥积极心理学的作用符合小学生自我完善和改进的需求,师生之间的沟通互动顾及了小学生的心理和情感需求,可以增强班主任的信服力,教学实效性也得以提升。
二、重视科学管理引导,制订阶段教育目标
班主任工作的对象是小学生,结合小学阶段基础教育的特征进行科学管理需要制订阶段性的目标,发挥学生的积极情感必须不断构建小学生的自信心,提升自我认同感和班主任的管理素养。小学班主任担负着学生行为习惯培养、学科知识渗透和综合能力提升的责任,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贯穿小学阶段的整个管理活动中,阶段性目标的构建要结合管理实践逐步进行设计。小学生是具有独立思维的个体,教育管理工作要激发学生的个性,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达成阶段目标,优化管理工作的效率。
作为班主任,要了解班集体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成绩、家庭情况和情感等多方面内容,从而在管理过程中可以对症下药,引导学生规范个人行为。班主任可以设计如下的阶段目标:结合班集体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个性化的引导,当小学生出现课堂上睡觉或学习兴趣不足等现象时,班主任必须进行家访活动,了解学生是否家庭生活出现了问题,导致学生学习状态发生改变。阶段性的管理目标要符合学生的学情。
三、选择合适的工作方法,提升教育管理质量
班主任都经历过学生时代,熟悉学生对待班主任的情感和态度,科学、恰当的管理方法要成为班主任工作的指导思想。班主任要发挥出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就要采取公平公正的教育模式,避免出现职权滥用的现象。班主任要严厉和宽松并重,过于严厉,学生会心存畏惧,使管理工作死气沉沉,影响小学生积极心理的构建;反之过于宽松,班主任的威信力不足,当学生犯错误后,班主任的教学管理难以对学生起作用,不利于工作实效性的提升。换言之,建立威信是班主任发挥学习组织者的第一要义,学生的信服和尊重可以增强班主任工作的有效性,学生在面对困难时,会主动寻求班主任的帮助,提高小学生对班主任的认可程度,使教育管理工作可以顺利开展。
例如,小学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中,教师要从营造良好的班级风气入手,发挥班主任的职责,要规范班级学生的行为举止,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创设如下的教学活动:要求小学生全体参与民主决策,制订学习纪律、卫生纪律和班级生活规范,要求小学生遵守纪律和完善自我管理,尤其是培养学生对班主任的信赖。当遇到问题时,学生可以在第一时间寻求班主任的帮助,丰富工作方法,旨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保证教育工作效果的最大化,促进小学生不断成长进步。
总而言之,在小学教育过程中,班主任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提升班主任工作的实效性要立足教学管理实际,针对学生身心发育特征,改善传统教育模式的限制,发揮小学生学习生活的积极性,逐步提升班级工作的实效性,为学生能力提升和素质提升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