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展明
摘要: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打造品质课堂的必经之路,而改进教师教学行为不是一蹴而就的。文章指出课堂教学行为存在的问题及误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从压抑紧张转向愉悦氛围,从灌输知识转向培养能力,从齐步发展转向个性发展,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从注重结果转向注重过程,从生硬图片转向生动动画改进小学数学课堂行为,以期提高课堂教学品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行为;改进策略
改进教师教学行为不是一蹴而就的。课程改革已开始多年,教师教学行为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教师教学行为的优劣,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质量,要打造品质课堂,可从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入手。笔者从大量的听课中发现,部分教师的一些教学行为有待改进,教师的哪些教学行为需摒弃呢?教师有哪些主要的教学行为需要改进呢?笔者将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课堂教学行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我们经常看到这些现象: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气氛压抑、重结果轻过程、满堂灌;授课方式单调陈旧、没有合理应用多媒体、评价单一;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和交流;课后题海战术、死记硬背……以致教学效果不佳。
老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再加上受传统教学理念根深蒂固的影响,有的教师故步自封、安于现状、不求创新,有的受定势思维的影响,认为传统的教学方法能更快使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仍然以应试为指挥棒,实行“填鸭式”教学。年轻教师的教学能力较薄弱,导致出现很多不当的教学行为。
二、课堂教学行为的误区
误区一:该讲的不讲。
有些課放得太开,为了不走“满堂灌”的老路,教师在课堂上能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当学生的思考、探究陷入困境时,教师未及时讲解,导致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模糊不清。学生体验不到、探究不足,理论得不到升华,难点理解不透彻的时候,教师要设计课堂中的“讲点”,作适当的点拨和精要的讲授。
误区二:课件代板书。
合理使用信息技术确实让课堂变得更有效,但随之也产生很多问题。有些教师重课件轻板书,出示课件后就不再板书。一节课下来,重点的内容都没板书出来或只板书几个字。
误区三:变成“满堂问”。
很多教师把课堂提问作为教学的重要手段,课堂上以问代讲,一问到底。教师的提问缺少思维深度,很多是无效问题。教师把原来的“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走向另一个极端。
在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时,除了要用心解读,领悟新课程体系中蕴含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还应该根据新课程要求,改进自身的教学行为。在教学中,不断研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
三、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策略
教师的教学行为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持续发展。笔者认为要摒弃以教为主,重结果、轻过程,流于形式,灌输知识,评价单一等教学行为。改成重知识形成过程,重以学为主,重个性发展,重能力培养,注重实效,巧用多媒体。通过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推进品质课堂建设。
(一)从压抑紧张转向愉悦氛围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和谐、有趣、愉悦的课堂氛围,能更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多一些表扬和鼓励,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中快乐地交流、表现和学习,课堂教学效果会更好。事实证明,对学生过多地批评与指责,只会加大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从灌输知识转向培养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应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应重视学生的终身发展。只有注重学生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才能通过自主探究来理解和掌握,才能举一反三,才能把知识运用到各方面。因此能力培养是重中之重。如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时,教师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36-8等于几。(如图1所示)学生在摆小棒的过程中,会产生疑问:个位上的6减8不够减,怎么办?个位上的6减8不减够,要拆一捆再减,让学生明白拆一捆的道理。通过摆小棒的过程,说说自己的想法。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等。这道题不是直接告诉学生不够减就借一当十减,而是注重让学生自己探究,明白算理的同时得出算法。
(三)从齐步发展转向个性发展
小学数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教学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非常重要。只有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才得到提高。所以教师应打破“齐步走”的格局,改为“异步行”的做法。如在学习《时间、速度和路程》时,笔者设计了一道开放题(如图2所示),这道题目有三种解法,能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这种题目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课堂练习设计与课后作业,都应该多出现这种答案不唯一的题目,让学困生会做的同时,让优生也能提升能力,得到发展。
(四)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
新课程提倡以学为主,以教为辅。在教学过程中要“授之以渔”,以教师的“教”为主体,变成以学生的“学”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学习,大胆质疑,大胆地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和思路。如在学习“认识整时”时,教师先让学生拿出学具钟,说说钟面上有什么。这个过程是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得出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还有细细长长的分针和短短粗粗的时针。接着让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看时间的方法。最后通过两个小朋友争论的情境引出时间的两种表示方法。整节课都是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只是在学生不明白处、在学生难理解时进行点拨。
(五)从注重结果转向注重过程
有些教师常常抱怨,这道题目做了这么多次还有学生不会做,这种题型练了很多次,做得还是不理想,等等。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学生不会做,是否是教学出了问题;在教学时,是否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是否让学生真正理解。学生只有理解了,才能把知识运用到题目中。如在学习“三角形的面积”时,教师请学生拼一拼,通过动手拼一拼发现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过程是学生自己发现的。再通过交流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让学生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师不急于写出结论,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发现、总结。学生在算三角形的面积时,就会明白三角形面积公式是底乘高除以2,明白除以2的道理。只有真正理解了,才不会忘记除以2。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让学生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经历这个过程。
(六)从生硬图片转向生动动画
教学时,如果只按照教材中提供的图片让学生去想象,学生很难理解,教师也无法讲明白、讲透。这时,教师可以巧用多媒体教学,把生硬的图片转化成动态画面,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如让学生观察图3时,学生不理解究竟是从什么面观察的。此时,教师可让学生观看动态课件,再让学生讲解为什么是从这三个角度去观察。此时所有疑问都能解决。又如图4所示,转动手中的图形,会形成一个什么图形?教师在学生操作汇报后,用课件演示给学生看,学生一下就明白了。当遇到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使用多媒体(课件)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