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会 “破罐子破摔”?

2021-09-12 13:31张韶民
心理与健康 2021年9期
关键词:习得性热带鱼电击

张韶民

心理学上有这样三个著名的实验

热带鱼的悲哀

实验人员首先把一条凶猛的热带鱼和一群温驯的小鱼混养在一个玻璃缸里,一天不到,小鱼就被吃了个精光。随后,他们在玻璃缸的中间放置了一块玻璃,把热带鱼和小鱼分开放养。一开始,凶猛的热带鱼依然一次又一次地向小鱼发起攻击,但是,热带鱼的每一次攻击都被玻璃弹了回来,慢慢地,热带鱼减少了对小鱼的攻击,直至放弃。等到热带鱼再也不向小鱼发起攻击之后,实验人员撤走了那块玻璃,可热带鱼却始终没有恢复攻击小鱼的自信。它从此成了一条丧失自信、丧失攻击力,也因此丧失了生存能力的鱼。

不知逃避的狗

这个实验是美国心理学家塞里格曼于1967年做的。他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狗施加难以忍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也逃不出来,于是只能在笼子里狂奔乱窜,惊恐哀叫。多次实验后,只要蜂音器一响,狗就趴在地上,哀叫不止,却再也不试图跑了。后来实验者在给电击前,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且不等电击出现就倒地呻吟和颤抖。它本来可以主动逃避,此刻却只是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

无动于衷的手指 

1975年塞里格曼用大学生当受试者,他把学生分为三组:让第一组学生听一种噪声,这组学生无论如何也不能使噪声停止。第二组学生也听这种噪声,不过他们通过努力可以使噪声停止。第三组是对照组,不给受试者听噪声。在进行一段时间的实验之后,再让受试者做一个“手指穿梭箱”的相同实验。结果表明,第二组和对照组受试者为使噪声停止会把手指移到箱子的另一边;而第一组受试者的手指却始终停留在原处,听任刺耳的噪声响下去。

不同的实验得出了同样的研究结论:在经历无法控制的不利事件后,无论是动物还是人都习得了无助和被动,即“习得性无助”。其表现往往就是破罐子破摔。

习得性无助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现象

它会导致个体信心严重受挫,斗志荡然无存,精神陷入绝望。除此之外,它还具有弥漫性,个体在最初的某个情境中获得无助感,很有可能因为摆脱不出来,将无助感扩散到生活中的其他领域,萌发“我怎么什么都做不好”的负性体验,从而感到自己一无是处,慢慢地对生活失去希望,抑郁的人大体是这样的。

事实上,类似的心路历程大多数人在平时的工作与生活中都曾经历过,只不过在触发的情景上可能有人是此事,有人是彼物;在感受的时间方面有人是短暂的、偶尔的,有人是长久的、经常的;在情绪陷入的程度上,有人可能深陷其中难以自拔,有人可能擦肩而过自行修复。

习得性无助的主要形成原因

负面力量的打击

它是习得性无助的主要诱因。它有可能来自外部,如热带鱼再冲撞也不会破的玻璃、狗再跑也逃脱不掉的电击、人再尝试也停止不了的噪声等;也有可能来自个体自身,如病人久治不愈的病症、运动员时常发作的伤痛、学生糟糕的学业成绩等。

当然,也有一些负面力量是属于短时间内的但却是极其强大的,比如地震、洪水、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或沉船、撞车、脱轨等灾难性事故,同样会使人产生无助感。

个人控制的丧失

个人控制感是否丧失是个体习得无助感的重要内在心理机制。在与负面力量相抗衡的过程中,如果个体觉得局面始终在自己的掌控之中,那么信心自然不容易被击垮,但当个体发现自己无论做什么抗争都徒劳,再怎么努力都无济于事,局面不受自己控制时,就会不得不选择放弃。

电影《泰坦尼克号》里就有这样一个画面:一对逃生无望的老年夫妻紧紧地相拥,什么也不做,静静地等待着死亡的降临……

如何避免产生习得性无助?

改变认知

行动能达成预期自然是每个人的愿望。然而,在负面力量的打击下,个体的预期可能会被事实否定,甚至是一再地否定。碰到这种情况,个体怎么解释“被否定”就显得尤为重要。

倘若个体能认识到“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那么就不太容易会一蹶不振,失望与无助也不会伴随而來。其实,办法总比困难多,很多情况下不是真的没有办法了,而是因为负面力量的不断打击使得个体觉得自己没有办法了。所以,个体还要以发展变化的眼光看问题,现在不行不代表以后也不行。

自我控制

美国心理学家朱利安·罗特认为,假如个体认为自己的生活、命运由自己来控制,那么在遇到挫折、困难、打击时会有较高的抗挫能力,信心不容易被击垮。反之,如果个体认为机会和外部力量决定了自己的生活、命运,那么在遇到同样的不利情境下更容易放弃、丧失信心,成为牺牲品。

由此,心理学教授戴维·迈尔斯提出,可以通过肌肉控制、坚持锻炼计划,以及减少冲动行为等方式训练自我控制,使自己获益。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当个体在某一领域学会如何发挥意志力进行控制时,也能拓展到其他各个领域。

孟子所说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也是这个道理。

运用积极力量

如果个体习惯于否定自己,遇到事情总是暗示自己做不成,那么就容易退缩,而退缩和逃避反过来又强化他做不成这件事的心理认知,这样一来,产生习得性无助也就不足为怪。反过来,如果个体在接受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之后,能想象自己通过努力工作而获得成功,那么在任务中的表现会胜过那些想象自己是失败者的人。通常多想象一些积极的可能性,能帮助个体更有可能制定和实施成功的策略,这就是积极力量的作用。

此外,为了战胜习得性无助,我们还必须学会一件事——不要放弃尝试,不要自暴自弃。同样的,你还要多去回想自己成功的经历,通过记住它、留住它、强化它的方式,帮助自己迅速从负面体验和感受里走出来,重拾信心,努力获得下一次成功。

猜你喜欢
习得性热带鱼电击
热带鱼
远程电击防暴器的实战应用
例谈分数意义习题习得性教学误区
可爱的热带鱼
电击手环
别让“习得性无助”击溃你
电击疗法”治疗网瘾靠谱吗?
关于执教《热带鱼乐园》的点滴体会
真假难辨!关于电击治疗精神病的传说
中小学生学业习得性无助感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