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水
远程电击防暴器有一个非常通俗的名称——电击枪,是一种采用高电压、低电流电脉冲技术,对攻击对象实施远近距离电击的非致命性警用装备。电击枪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的科幻小说中,于1974年被美国率先研制出来,命名“泰瑟枪”,并在此后逐渐应用到警务工作中。可能是因为泰瑟枪的名气太大了,以至于人们普遍把泰瑟枪和电击枪画上等号。但实际上,“泰瑟”只是一个品牌名称。我国目前也已独立研制出此类装备。
电击枪和其他枪的区别在于,电击枪没有子弹,里面有一个充满氮气的气压弹匣。扣动扳机后,弹匣中的高压氮气迅速释放,将枪膛中的2个电极发射出来,命中目标后,上面的倒钩可以钩住犯罪嫌疑人的衣服,枪膛中的电池则通过绝缘铜线释放出高压,令犯罪嫌疑人渾身肌肉痉挛,缩成一团。只要击中身体任何部位,都足以使目标瘫倒在地。
最大限度保证人身安全
这是研制电击枪的初衷,也是最需要考虑的问题。普通枪支动辄致死致伤,民警使用时顾虑较多,难以把握分寸,经常会受到事后追诉,甚至伤及无辜群众,造成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反观电击枪,其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对人体产生致命危险,也不易造成恐慌。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凡是投入实战的电击枪,事先都要经过至少500人次的实训测试。实验数据显示,从未发生过一起致伤的情形,更不会致命,且不会留下多少电击的痕迹,同时,接受测试者头脑清晰,语言表达能力正常,只需要几分钟便能恢复自主行动能力(具体时间因人而异)。实战应用过程中也是如此。总体来讲,电击枪足够安全。
但我们也不得不正视一个现实:足够安全不代表绝对安全。电击枪发出的高压电脉冲,对普通人无害,但却可能给心脏病和脑部疾病患者造成生命危险,而且被电击后身体失控倒地时也可能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尤其是面部器官。从这方面考虑,警察在使用电击枪时,依然需要遵循“最小动用武力”原则,当判明情况、行为人正在实施暴力犯罪行为、情况紧急及先行警告等情况下,不得不使用电击枪时,才应选择开枪,以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并确保自身安全。
实用与高效并举
虽不致伤和致命,电击枪却能让嫌疑人100%失去自主控制,即刻束手就擒。近年来我国各地民警在处理有关案件时,很多都适时运用了电击枪,成功控制住犯罪嫌疑人,如2018年的广东人质劫持案,2019年苏州人质劫持案等。目前,市面上主流的电击枪都具有超长时间续航能力,配合快装弹仓可以达到超过9mm手枪的失能率。因其无后坐力干扰,配合激光瞄准可以轻易达到百发百中的命中效果,最远射程一般可达7米,有些甚至能达到8.2米,能轻松击穿两层皮衣(约2英寸)。另外,电击枪上还有几项附加功能,非常实用,主要如下。
记录。使用者在扣动扳机后,枪膛后面会弹出许多小纸屑,上面印有本枪的序列号,调查人员可通过它们轻而易举地查到枪的主人。此外枪内还有一个微型芯片,专门记录每次射击的日期和时间。
摄像。现在的电击枪通常会安装摄像装置,以便及时记录下每次射击的情况,目的主要是为了对电击枪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拍摄下的画面还可作为证据在法庭上出示。
数字显示。电击枪后方的显示面板可以提供有关电池寿命及用户关心的其他重要信息,比如,当电击枪击发时,可显示枪内部的温度等。同时,电击枪设置了由5秒到1秒的倒计时显示器,以使警察精确了解当事人开始失能的时间。
照明方式选择。警察可以选择照明方式。老款电击枪呈发射状态时,激光照准器就会同时发光,而现款则允许警察关掉激光。另外还有2个发光二极管,根据需要来开或关。每种照明模式都可通过武器顶部的小按钮进行控制,并通过显示屏显示相关信息。
使用时需要注意的几个事项
不能完全依赖电击枪。电击枪优点突出,但缺点也很明显:射程不到10米,一次只能打一发,然后就需要重新装弹;一枪没有击中对方,在重新装弹的时候,对方就有可能逃跑或者反击。因此,民警一方面需要平时反复练习,确保成功率,一方面还需要留有后手,随身佩带伸缩警棍、催泪瓦斯等传统装备,以备不时之需,或者采取几人协作的方式实施抓捕。
防水防干扰。电击枪依靠的是“电”,电最怕什么?一怕没电,二怕漏电走火。其中漏电走火最可怕。正常情况下没有这种风险,但如果电击枪被水(包括雨水、雪水等)浇湿,或者受到警用无线电的干扰,是存在走火风险的。可以通过配备硬质枪套、远离无线电设备等来预防走火,避免伤及自身。